問題與對策:全面透診歷史虛無主義【3】

作者:秦正為    發布時間:2016-06-14    來源:《甘肅理論學刊》
分享到 :

五、歷史虛無主義的危害

歷史虛無主義的表現、特征及其本質,都是違背辯証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是違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社會規范的,因而具有極大的社會危害性。

第一,抹煞中華文化,閹割民族特質,消解愛國主義。歷史虛無主義的泛濫,必然會引起人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質疑和失望,導致民族虛無主義,從而瓦解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瓦解民族認同和祖國認同,使人們喪失赤子之心和愛國主義﹔與此相適應,“全盤西化”、“崇洋媚外”情緒則迅速滋長和惡性膨脹,賣國思想和行為頻頻發生,后果將不堪設想。

第二,抹煞歷史主流,閹割進步特質,消解社會主義。歷史虛無主義的泛濫,必然會引起人們對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懷疑和不滿,導致頹廢主義和媚外思想,從而瓦解國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瓦解領導核心和團結核心,使人們拋棄社會主義和馬克思主義﹔與此相適應,新殖民主義、新自由主義、資本主義等理論和社會勢力則迅速發展和擴張,蘇東劇變的前車之鑒將會不遠。

第三,抹煞價值標准,閹割正義特質,消解集體主義。歷史虛無主義的泛濫,必然會引起人們對領袖人物、英雄人物、楷模人物的不尊重乃至鄙視,導致個人主義和私利主義的膨脹,從而瓦解團結精神和協作意識,瓦解奉獻精神和犧牲精神,使人們喪失集體主義和公平正義﹔與此相適應,“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拜物教”、“拜金主義”、“市場原教旨主義”等則迅速流行,我們的優良傳統和優良作風將毀於一旦。

第四,抹煞社會規范,閹割自由特質,消解安全主義。歷史虛無主義的泛濫,必然會引起人們對社會規范、道德倫理、行為准則的藐視和踐踏,導致霸氣、匪氣和流氓作風泛濫,從而瓦解自尊自愛自律,瓦解敬人愛人成人,使人們喪失文化安全和人身安全﹔與此相適應,恣肆妄為、惡意攻擊、強奸民意、群毆共識、敗壞風氣、泄露機密等現象則會層出不窮,我們的網絡安全、社會安全乃至正常的學術研究、理論爭鳴均將不堪其憂。

由此可見,歷史虛無主義的危害性是非常明顯的,這也已經引起了我們黨的高度重視。對此,習近平總書記帶領政治局分別專題學習了歷史唯物主義、辯証唯物主義,並多次發表重要講話尖銳指出:“古人說:‘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國內外敵對勢力往往拿中國革命史、新中國歷史來做文章,竭盡攻擊、丑化、污蔑之能事,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亂人心,煽動推翻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蘇聯為什麼解體?蘇共為什麼垮台?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十分激烈,全面否定蘇聯歷史、蘇共歷史,否定列寧,否定斯大林,搞歷史虛無主義,思想搞亂了,各級黨組織幾乎沒任何作用了,軍隊都不在黨的領導之下了。最后,蘇聯共產黨偌大一個黨就作鳥獸散了,蘇聯偌大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就分崩離析了。這是前車之鑒啊!”“歷史虛無主義的要害,是從根本上否定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和中國走向社會主義的歷史必然性,否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不能用改革開放后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也不能用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后的歷史時期。要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分清主流和支流,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發揚經驗,吸取教訓,在這個基礎上把黨和人民事業繼續推向前進。”(2013年1月5日新進中央委員會委員、候補委員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研討班)“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應該放在其所處時代和社會的歷史條件下去分析,不能離開對歷史條件、歷史過程的全面認識和對歷史規律的科學把握,不能忽略歷史必然性和歷史偶然性的關系。不能把歷史順境中的成功簡單歸功於個人,也不能把歷史逆境中的挫折簡單歸咎於個人。”(2013年12月26日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中國共產黨人不是歷史虛無主義者,也不是文化虛無主義者,不能數典忘祖、妄自菲薄。”(2014年9月24日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儒學聯合會第五屆會員大會開幕會)“對綿延5000多年的中華文明,我們應該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2014年10月13日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深入開展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研究,必須堅持正確歷史觀、加強規劃和力量整合、加強史料收集和整理、加強輿論宣傳工作,讓歷史說話,用史實發言”(2015年7月30日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體學習)。

六、歷史虛無主義的對策

歷史虛無主義的危害由來已經,且貽害無窮,因而必須採取科學、有力、有效的措施加以應對。為此,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歷史虛無主義的要害,是從根本上否定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和中國走向社會主義的歷史必然性,否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對此,每一位有民族自尊心與責任感的國民都不能不倍加警惕並堅決回擊。”(2013年1月5日新進中央委員會委員、候補委員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研討班)

第一,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和宣傳,堅定理論自信。反對歷史虛無主義最有力的武器,就是尊重歷史、尊重歷史規律,就是馬克思主義的辯証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但是長期以來,在市場經濟的沖擊下,以及西方史學和思潮的影響下,我們在這方面的學習和宣傳逐漸弱化、淡化,乃至邊緣化,從而缺乏自信、底氣不足,給歷史虛無主義以可乘之機和泛濫的空間。為此,我們必須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和宣傳,加強意識形態建設,提高人們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無產階級革命發展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中國共產黨執政規律的了解和認識,增強理論自信、理論自覺。

第二,加強黨史革命史國史的研究與教育,堅定道路自信。歷史虛無主義沉渣泛起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歪曲、抹煞黨史革命史國史。這既與其險惡用心有關,也與長期以來我們在這方面的研究與教育欠缺有關。傳統的敘說、教條式的宣講、刻板的教育,使人們產生了疲勞感、厭倦感,因而對一些“反思”、“重評”、“解讀”等則充滿了新鮮、新奇、共鳴、滿足的體驗,給歷史虛無主義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和溫床。為此,我們必須加強黨史革命史國史的研究與教育,以真實的歷史內容、喜聞樂見的方式加以展現和開展,提高人們對中國共產黨黨史、中國革命史、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史的全面、系統、辯証、理性的了解和認識,增強道路自信、道路自覺。

第三,加強黨建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堅定制度自信。歷史虛無主義得以泛濫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中國共產黨的建設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出現的一些問題。不少黨員干部理論學習不夠,缺乏政治敏銳性和判斷力,應對能力明顯不足,被歷史虛無主義所蒙騙和迷惑,有的則甚至理想信仰流失,原則立場懈怠,言行舉止走向反面,充當了歷史虛無主義的幫凶和馬前卒﹔同時,我們的改革開放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也成為歷史虛無主義的“把柄”和“揭短”之處。為此,我們必須加強黨的自身建設,全面從嚴治黨,純潔干部隊伍,全面深化改革,以制度體系和治理體系保証其正確性、避免失誤,增強制度自信、制度自覺。

第四,加強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監督管理,堅定輿論自信。歷史虛無主義之所以泛濫,更與當今網絡媒體、傳播途徑的多樣化、難防范密不可分。博客、播客、QQ、論壇、社區、微信、微博、客戶端等新媒體,有聯系、溝通、傳播的便捷性,但也有隨意性、片面性、泛濫性,從而成為歷史虛無主義傳播的主要途徑和載體﹔同時,在“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下,不少報刊不自重、不自律,成為歷史虛無主義的“傳聲筒”乃至“陣地”。為此,我們必須加強陣地監管,因為“你不佔領他就佔領”,喪失陣地也就喪失了輿論優勢和話語權。值得欣慰的是,2013年9月最高法和最高檢公布了《關於辦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對於“抹黑英雄”等言論“轉發500次”即達到刑法標准設置了門檻。隻有如此,我們才能爭得話語權,保住陣地,增強輿論自信、輿論自覺。

(來源:《甘肅理論學刊》2016年第1期)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德]海德格爾選集:下卷[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6.

[3]轉引自梁柱.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泛起、特點及其主要表現[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3,(10).

[4]轉引自方艷華,劉志鵬.歷史虛無主義的基本主張及本質剖析[J].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學報,2010,(6).

[5]轉引自龔雲.誰是真正的歷史虛無主義者——與尹保雲、馬龍閃等學者商榷[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4,(9).

[6]轉引自張海鵬,龔雲.馬克思主義是歷史虛無主義嗎?[J].紅旗文稿,2014,(16).

[7]轉引自孟威.抵制“英雄詆毀說”“歷史虛無主義”的網絡逆襲及其克服[J].人民論壇,2015,(15).

[8]田居儉.旗幟鮮明反對歷史虛無主義[J].求是,2013,(19).

[9]列寧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0]毛澤東傳(1893-1949)[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6.

[11]孫中山全集:第6卷[M].北京:中華書局,1985.

[12]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3]毛澤東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