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周總理1964年訪蘇

作者:閻明復    發布時間:2016-11-23    來源:中國共產黨歷史網
分享到 :

1964年10月,赫魯曉夫下台,給日益惡化的中蘇關系帶來一線希望。中共中央派周總理率領黨政代表團訪蘇,同蘇共新領導接觸,試探有無改善關系的可能。這是周總理最后一次訪問蘇聯。我當時在中共中央辦公廳翻譯組,隨團擔任翻譯工作。每當回想起那次令人難忘的出訪,我總是感慨萬端。為紀念周恩來誕辰100周年,《中共黨史資料》編輯部約我寫一篇回憶總理的文章。我查閱了一些檔案資料,又請教了當年參加翻譯工作的王鋼華,把零碎的記憶收攏起來,整理成一篇文章,供大家參考。

1963年7月14日,蘇共中央發表給蘇聯各級黨組織和全體黨員的公開信,全面攻擊中國共產黨,從此中蘇之間發生了一場公開論戰。到1964年,中蘇關系繼續惡化,這場論戰也隨之愈演愈烈。在短短1年多的時間裡,蘇聯報刊上就發表了2000多篇反華文章和材料。這年2月,蘇共還召開了有6000人參加的中央全會擴大會議,通過了反華決議﹔並向各國共產黨、工人黨發出信函,號召開展反對中共的運動。中國共產黨從1963年9月開始以《人民日報》、《紅旗》雜志編輯部的名義連續發表文章,評論蘇共中央的公開信,到1964年10月已發表了九評。

在此期間,蘇共一方面連篇累牘地公開發表反華文章,另一方面卻又通過信函一次次向中國共產黨建議停止公開論戰。我們理所當然不能接受這種不平等的“建議”,斷然拒絕停止公開反駁蘇共對我們的攻擊。接著,蘇共中央又建議召開各國共產黨、工人黨代表會議和會議文件的起草委員會會議﹔中共中央則主張經過充分准備,召開在馬列主義基礎上的團結的國際會議,而決不參加蘇共的分裂會議。對此,蘇共中央答復,起草委員會一定要在1964年年內召開,12月15日之前就要報到﹔並表示無論哪個黨缺席,委員會也要開始工作。中共中央在答復信中譴責了蘇共中央這種破壞協商一致原則的獨裁主義,重申絕不參加分裂會議的立場。

在中蘇兩黨的往來信函中,中共中央發給蘇共中央的每一件函件除提供了中文正式文本外,還都附了俄文譯本。而由蘇共中央發來的函件隻有俄文正本。那時,無論是把我們的中文正本翻譯成俄文,還是把蘇聯的俄文正本翻譯成中文的工作,都是我們中辦翻譯組承擔。隨著雙方論戰的日趨激烈,我們在翻譯中也更加小心翼翼,力求准確無誤,避免翻譯中的用詞不當造成“節外生枝”。就在這期間,發生了一個小插曲。前面提到1964年2月蘇共中央給世界各國共產黨、工人黨發出了一封譴責中共的信,這封信並沒有發給中共,但很快這封信的內容就被中共中央所獲悉。於是,中共中央於1964年2月20日給蘇共中央發去一封短信,痛斥“蘇共領導一方面裝著要團結的樣子,叫嚷停止公開爭論,一方面又背著中國共產黨策動新的反對中國共產黨的運動。”並指出,“你們說攻就攻,叫停就得停,這種惟我獨尊、蠻橫無理的態度,充分暴露了你們的頑固的大國沙文主義和‘老子黨’的惡習。”這封信是根據毛主席的指示起草並經他閱批后發出的。信的最后寫道:我們再一次鄭重地要求蘇共中央把最近給兄弟黨的反對中國共產黨的信同樣發給我們……。翻譯中,我和翻譯組的幾位同事在譯“要求”一詞時,為如何用俄文表達反復推敲,頗費了一番腦筋。“TPEБОBАTБ”和“ПPОCИTБ”都是“要求”的意思,前者語氣強硬,后者語氣謙和,大家對是用前者還是用后者意見不一致。最后是用了“TPEБОBАTБ”這個語氣強硬的詞。第二天即2月22日,蘇共中央很快就答復了。顯然,這封信的內容和措詞使蘇共領導大怒,他們語氣尖刻,並特別指出我們居然不是“ПPОCИTЬ”(請求)而是“TPEБоBАTЬ”(要求)他們!甚至說“難道有誰會認真地聽從你們的腔調,被嚇唬住而立刻跑去執行你們的任何要求嗎?”“這是根據什麼權利呢?”

對這封信,中共中央於2月27日給予了答復。信中除了繼續駁斥蘇共領導以外,還專門寫道,你們說我們犯了一個錯誤,說我們“要求”你們,而不是“請求”你們把2月12日的信送給我們。在中國文字裡,這兩個詞的習慣用法並沒有像你們所說的有那樣大的區別﹔但是,既然你們把這件事看得這樣嚴重,並且成為不能把2月12日的信交給我們的一個理由,那麼好吧,現在遵從你們的意思,請求你們把這封信件發給我們,是為至盼。

至於“要求”一詞應該怎樣用俄文表達為妥,是否由於譯成“TPEБОBАTБ”而起了火上加油的作用,留給專家們去考究吧。只是從上述這個小插曲中,我們就可以看出,當時中蘇兩黨的關系已經惡化到了什麼程度。

1964年秋,正值中蘇論戰進行得難解難分的時候,我們剛發表了“九評”,從蘇聯方面突然傳來了赫魯曉夫被撤職的消息。10月15日深夜,蘇聯駐華大使契爾沃年科受蘇共中央委托,緊急約見毛澤東,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副部長伍修權受權在住所會見了他。契爾沃年科通報了蘇共中央於10月14日召開全會,決定滿足赫魯曉夫因年邁和健康狀況惡化提出辭去中央第一書記、中央主席團委員及蘇聯部長會議主席職務的請求﹔並推選勃列日涅夫為蘇共中央第一書記,推薦柯西金為蘇聯部長會議主席。

消息傳來,毛主席連續幾天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研究蘇聯的局勢和我們的對策。當時蘇聯政局還不明朗,赫魯曉夫下台的真正原因也不清楚。蘇聯新領導人的對華政策究竟如何也有待澄清。毛主席和中央其他領導認為,赫魯曉夫被撤職畢竟是件好事,我們應該表示歡迎﹔要做工作,推動蘇聯的變化,爭取扭轉中蘇關系惡化的趨勢。同時,要觀察一個時期,而且在國際會議上必要時還要同蘇聯爭一爭,該反對的反對,該棄權的棄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