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盧溝橋事變真相【2】

作者:吳志菲    發布時間:2017-07-19    來源:中國共產黨歷史網
分享到 :

盧溝橋事變到底是誰打響了第一槍?當年侵華日軍中國駐屯軍步兵旅團第一聯隊聯隊長、后升任第十五軍司令官的牟田口廉也中將,就是指揮發動盧溝橋事變的最高長官,他曾得意洋洋地公開炫耀:“大東亞戰爭要說起來的話,是我的責任。在盧溝橋打響第一槍,引發戰爭的就是我。”他在筆記中也寫道:“我挑起了盧溝橋事件,后來事件進一步擴大,導致盧溝橋事變終於發展成這次大東亞戰爭。”

顯然,牟田口廉也率部向中國軍隊打響了第一槍,但他說發生大東亞戰爭是他個人的責任,這不符合歷史,因為發動侵華戰爭是日本早就規劃在其軍事侵略的籌謀之中的。“我國的對華態度,換句話說,即經營大陸的理想,過去以至將來都應完全光明正大。”這就是盧溝橋事變時日本《宣傳計劃》所顯示的國家意識與集團野心。

二戰日本投降后,曾任日本駐天津特務機關長的茂川秀和也承認:盧溝橋事變的第一槍“是日本放的”,“為了擴大兩軍沖突,指使部下鳴放鞭炮的是我”。

《大刀進行曲》背后的激昂與悲壯

7月8日,蔣介石電令在老家山東樂陵守孝的二十九軍軍長宋哲元:宛平城應固守勿退,並須全體動員,以備事態擴大。9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電令全國備戰,並令二十六軍孫連仲等部4個師歸宋哲元指揮,支援二十九軍作戰。

得知事變發生后,宋哲元並沒有立即返回任上,而只是讓部下與日軍虛與委蛇。直到南京方面派出了第二十六路軍和龐炳勛等部北上支援,並於7月9日、10日兩次來電催促,宋哲元才在11日離開家鄉。但他並沒有返回華北軍政中心的北平去籌劃抗戰,而是直接前往天津,與日軍新任司令官香月清司進行求和,並拒絕了中央軍的北上增援。

盡管宋哲元當時沒有下死令抵抗,但是處在前線的國民黨第二十九軍愛國將士仍然奮勇作戰,其大刀隊更是大顯神威。年方19歲的戰士陳永德一人就殺死日軍9名,繳獲13支槍,威名大震。7月12日《世界日報》以“二十九軍大刀殺日賊”的大幅標題予以報道。

當時,正在上海進行抗日活動的作曲家麥新被二十九軍的事跡深深鼓舞,他感到熱血奔涌、心潮澎湃,便以火山噴發般的創作激情,連夜譜寫了高亢激昂的《大刀進行曲》:“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二十九軍的弟兄們,抗戰的一天來到了,抗戰的一天來到了!……”歌曲採用明朗的大調,鏗鏘有力,表現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且敢於血戰到底的可貴精神和必勝信心,很快被傳唱開來。

7月12日,10列軍列分載著日軍各種部隊、附戰車、汽車、彈藥等,由山海關陸續西進,至傍晚已經有5列到達天津附近。同一日,800余名日軍分乘戰車、炮車和載重車,由通縣逼近北平。盧溝橋附近的日軍也沒有按照約定撤退。

7月19日,宋哲元抵北平后,下令拆除城內的防御工事,打開關閉數日的城門,謝絕全國各界贈送給二十九軍的抗戰勞軍捐款。同時,繼續與華北日軍進行談判。

26日下午,日軍向宋哲元發出最后通牒,要求二十九軍於28日前全部撤出平津地區。同日,日軍闖入廣安門。27日中午,日軍向北平近郊中國守軍發起總攻。

日軍咄咄逼人的態度令宋哲元感到求和無路。在全國人民抗日浪潮的推動下,二十九軍絕大多數官兵紛紛要求抗日。當天深夜,宋哲元與二十九軍的將領一致表示,決心固守北平,誓與城垣共存亡。

7月27日深夜,南苑戰事打響。宋哲元意識到南苑的重要性,命令預備隊趙登禹一三二師迅速進駐南苑,以新銳之師阻擊日軍的進攻。此時南苑的守軍包括三十七師一部、副軍長佟麟閣率領的軍部人員和軍官教育團、學生兵兵團等。

當年由於軍備緊張,學生兵們一直沒有配備武器,直到盧溝橋事變之后,他們才真正被武裝起來,每人發了100發子彈、4顆手榴彈,每個班配備一把輕型機關槍,開始練習射擊和投彈。當然,每人還有一把明晃晃的大刀。由於大刀都沒開刃,剛發下來的時候,附近村子裡的鐵匠都被請來,軍營裡到處都是霍霍磨刀聲。

當年還沒完全掌握軍事技能的17歲學兵王延洲拿起槍走上了抗日一線。他在晚年回憶說:“當時,軍訓團全部打散了,多數人光榮犧牲了。”戰斗中,王延洲負了傷。乘著天黑暴雨,王延洲等4人一起突圍出來。休息時,王延洲感到大腿疼痛,這才發現自己被流彈擊中了,左大腿內側有一個小洞,用手一按,一顆子彈在裡面跑來跑去。王延洲用兩段樹枝當筷子,咬著牙自己硬是把子彈“挖”了出來。

整個平津地區打得最慘烈的就是南苑之戰。連日軍中著名的勇將、當時擔任華北駐屯軍第一大隊大隊長的一木清直,在盧溝橋事變發生一周年之際接受《朝日新聞》採訪的時候,都不得不對中國學生兵們在南苑的英勇奮戰表示欽佩——“面對面地死戰也不肯退卻”,“中國兵甚至負傷幾次依然沖上來拼殺”。 戰斗中,二十九軍副軍長佟麟閣不幸被機槍射中腿部,但他仍帶傷率部激戰。與日軍從拂曉戰至中午,他的頭部又再受重傷,終因流血過多壯烈殉國,時年45歲。

在大敵壓境的情況下,宋哲元在28日晚被迫率部由西直門出城,經長辛店撤往保定。一三二師師長趙登禹在奉命率部向北平撤退過程中突遭日軍伏擊,他率部奮起反擊,身受重傷,最終英勇犧牲,時年39歲。

29日,日軍分南北兩路向北平西郊推進,北平淪陷。一天之后,天津淪陷。中國華北大門從此洞開,日本軍國主義鯨吞中國的陰謀終於粉墨登場,中國人民的8年抗戰由此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