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盧溝橋事變真相【3】

作者:吳志菲    發布時間:2017-07-19    來源:中國共產黨歷史網
分享到 :

緣起蓄謀與稱霸

盧溝橋事變點燃了抗日戰爭的熊熊烈火,宛平城城牆上至今還殘留著當年的累累彈痕,城南側和東側的牆面上更是留有很多很大的彈坑。東城牆東北側和東南側各有一段城牆沒有垛口,據介紹這正是當年被日軍轟塌的。

北京市檔案館在制作盧溝橋事變紀念專題時,偶然發現了一首以五線譜寫成的鋼琴曲《盧溝橋歌》,並且有英文標注曲調,但沒有歌詞。當時健在的二十九軍老兵馬步先還原了歌詞:“盧溝橋盧溝橋,男兒墳墓在此橋!最后關頭已臨到,犧牲到底不屈撓!……”馬步先盡管不知道歌曲的詞曲作者,但是他的回憶彌補了相關史料的不足。他說,歌詞唱出了當年二十九軍的誓言。

持續8年之久的抗日戰爭,表面上雖源於盧溝橋事變這一偶發事件,但實質上卻是日本處心積慮,進行侵略陰謀的必然產物。在侵略野心的驅使下,明治維新之后的日本把“富國強兵”的總目標轉換成了“強兵富國”,沿著軍國主義的道路,構筑了分五步走——“攫取台灣、吞並朝鮮、奪取滿蒙、征服中國、稱霸世界”的大陸政策。

今井武夫,日本陸軍少將,1935 年任日本駐華大使館助理武官,后任參謀本部中國班班長、中國課課長,積極從事侵華活動,奔走於南京、上海、香港、東京等地。盧溝橋事變爆發后,他主張不擴大,就地解決,竭力促成簽訂停戰協定。1944年10月初,今井武夫任中國派遣軍副總參謀長。他在《今井武夫回憶錄》中寫道:“1937年五六月間,日本東京盛傳不久華北要發生什麼事。”“東京政界的消息靈通人士之間私下傳著這樣的消息:‘七七’晚上,華北將重演柳條溝一樣的事件。”

日軍發動盧溝橋事變是事先預謀的,也可從事變發生之初,日軍在幾個小時內即制訂的《宣傳計劃》看出。該計劃指出:要不顧彼我傷亡,果斷實行攻擊,最遲於7月9日正午前后佔領宛平縣城﹔進行“言論統制”,“宣傳的關鍵,在於先發制人”,要証明“事件發生非我方有計劃的行動”,“本事端是因中國軍隊的不法行為而突然發生的”。

蔣介石也曾表示:“事變發生以后,或有人以為是偶然突發的,但一月來對方輿論,或外交上直接、間接的表示,都使我們覺到事變發生的征兆。而且在事變發生的前后,還傳播著種種的新聞,說是什麼要擴大塘沽協定的范圍,要擴大冀東偽組織,要驅逐第二十九軍,要逼迫宋哲元離開,諸如此類的傳聞,不勝枚舉。可想見這一次事件並不是偶然。”

事變發生后不久,中國政府就在聲明中指出:“此次紛擾發生之際,系在7月7日夜間,其時日本軍隊正在舉行演習,最初發生沖突之地點,系在盧溝橋一帶,日本軍隊在該處毫無權利足以根據,蓋1901年辛丑條約第9條,規定外國軍隊駐在地點,並未將盧溝橋宛平城及豐台包含在內。日本根據此項條約而提出要求,原已不合時宜,絕無根據,且即就各該地方駐扎軍隊舉行演習,亦絕無理由足言……日本軍隊借詞要求在中國軍隊防地內搜尋失蹤之日本兵士一名,竟圖以強力於夜間侵入中國軍隊所駐防之宛平縣城,明知中國軍隊必加以拒絕,乃故意出此,借以發動對於華北更進一步之侵略行為,此固屬顯而易見者也。”

日本對中國的全面侵略以盧溝橋事變開始,以全面失敗而告終。歷史以正義者的勝利,在盧溝橋豎起了一座警告侵略者的信號台。如今,徜徉在盧溝橋上,在無數的石獅旁,撫摸那被歲月侵蝕的坑坑窪窪的鋪路巨石,不禁心潮澎湃。盧溝橋時刻提醒著人們:要告別過去,但不能遺忘歷史!

原載:中國共產黨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