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认识和
使用“执政党”概念论析【2】
(三)邓小平对“执政党”概念的集中阐述与大力推动。
在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中,邓小平对“执政党”概念的阐述最为集中。邓小平对“执政党”概念的使用主要集中于两次会议上。一是在中共八大上。1956年9月16日,邓小平在会上作了《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集中阐述了对执政党地位的认识,并强调应依此定位注重加强执政党建设。他指出:“中国共产党已经是执政的党,已经在全部国家工作中居于领导地位。”接着,他指出执政党建设面临的严峻挑战和艰巨任务:“执政党的地位,使我们党面临着新的考验”,“很容易使我们同志沾染上官僚主义的习气”,“还很容易在共产党员身上滋长着一种骄傲自满的情绪”,“由于我们党现在已经是在全国执政的党,脱离群众的危险,比以前大大地增加了”,“党章草案的总纲,着重地指出了党必须不断地发扬党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的传统,并且指出了这个任务由于党成了执政的党而有更加重大的意义”。《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14、221、216-217页。由于邓小平对“执政党”概念的集中阐述和大力推动,1956年9月中共八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地位予以了确认:“中国共产党已经是执政的党,因此特别应当注意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9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第318页。二是在1962年的“七千人大会”上。1962年2月6日,邓小平在会上指出:“坚持党的优良的传统作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我们党是一个执政党。执政党的特点,已经在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讲清楚了。我们党成为执政党,这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但是,执政党也不是很容易当的。执了政,党的责任就加重了,共产党员的责任就加重了,我们领导干部的责任就加重了。我们要负担什么责任呢?在过去我们无非是闹革命,革命胜利以后,我们党执了政,掌了权,就要担负起把国家引导到社会主义道路去和进行建设的艰巨任务。”《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303页。他提醒道:“我们执了政,拿了权,更要谨慎”,“我们进了城,执了政,是做官呢,还是当人民的勤务员呢?”“我们每天每时都要注意执政党的特点”。《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303-304页。这里,邓小平深刻指出了中国共产党在成为执政党后所面临的工作任务、所担负的历史责任的变化。
此外,作为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成员,邓小平还有两次使用“执政党”或“执政的党”概念。一次是1957年4月8日,他在西安干部会议上指出:“我们党是执政的党,威信很高。”《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270页。另一次是1962年11月29日,他在接见参加组织工作会议和全国监察工作会议的代表时,专门就执政党的干部队伍建设问题进行了阐述。他指出:“对执政党来说,党要管党,最关键的是干部问题,因为许多党员都在当大大小小的干部。”《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328页。他还对干部管理和监督、干部交流、干部学习问题提了具体要求。邓小平对执政党问题的阐述和认识,在任弼时、周恩来关于执政党认识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延续和发展,已经涉及到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初步探索。
(四)刘少奇关键时刻使用“执政党”概念。
刘少奇曾两次明确使用“执政党”概念。一次是在1962年的七千人大会上。1962年1月27日,刘少奇在代表中共中央向大会所作的报告中指出:“同志们应该记住,我们党是掌握了全国政权的执政党,许多党员是国家政权的各级领导人。处于这种执政党的地位,很容易滋长命令主义和官僚主义的作风。”《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01页。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在中共八大上邓小平集中阐述执政党问题时隔六年之后,“执政党”概念再次出现在中共中央的正式报告中。刘少奇在国家建设因受反右斗争扩大化、“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一系列“左”的错误的影响而遭遇重大挫折后,在执政党建设出现严重问题的关键时刻重新使用“执政党”概念,无疑有着重要意义。另一次是在1962年中共中央组织部召开的组织工作会议上。1962年11月12日,刘少奇在会上郑重告诫:“执政的党,有的干部可能腐化下去。”《刘少奇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1985年版,第726页。因此,对干部要从严管理,以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刘少奇在执政党建设问题上的真知灼见,既体现出他对于中共执政党建设的强烈忧患意识,又体现出他对执政党特点及执政党建设规律的积极探索。
(五)朱德、陈云虽未直接使用“执政党”概念来定位中国共产党,但具有明确的“执政党”意识。
朱德、陈云虽然没有直接使用过“执政党”概念来定位中国共产党,但都具有明确的执政党意识,对党的执政地位也有深刻阐述。如朱德在1950年5月就曾指出:“我党领导中国人民获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并成为这一政权的领导政党。”《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80页。他在《父老俱谈》一诗中也曾有“七年执政究如何”句,表现出对执政地位和执政成果的强烈关注。陈云早在1936年10月30日《救国时报》上发表文章时,就使用了“执政党”概念:“革命者和全国人民觉得在驱出日本帝国主义以后,谁为民主共和国的执政党,这是要由中国四万万五千万人民来自己选择和决定的。”《陈云文集》第1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52页。这里虽然使用了“执政党”概念,但并没有用以定位中国共产党。又如陈云在中共七届四中全会的发言中曾提到:“我们对于执政以后党内的状况是不能盲目乐观的。”《陈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31页。这里需要赘述一句:1979年1月4日,陈云在新时期率先重新启用“执政党”概念,指出“中国共产党是胜利了的执政党”《陈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2页。。他还在1980年11月提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陈云文选》第3卷,第273页。的著名论断,并在之后多次使用“执政党”概念,有力地推动了全党执政党观念的深化和执政党建设理论的发展,只不过这时的陈云已是中共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了。
(六)毛泽东虽然没有明确使用“执政党”概念,但采取了既不明确肯定也不否定的默许态度。
作为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毛泽东对“执政党”概念的态度,对执政党观念能否在全党范围内确立起着关键作用。毛泽东是默许“执政的党”概念的,依据有二:一是1949年11月9日,中共中央在《关于成立中央及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决定》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已成为全国范围内执政的党。这是新中国刚刚成立一个月之后形成的中央文件,从档案上看,这份文件由毛泽东亲自审阅并作了多处修改,这句话依然保留。二是1956年毛泽东曾亲自审阅邓小平在中共八大上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对报告中的“执政党”提法未加否定。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