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认识和
使用“执政党”概念论析【3】

作者:李磊    发布时间:2013-01-1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分享到 :

但毛泽东没有公开明确地称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而是一直倾向于称之为“革命党”,这一称谓源于革命时期毛泽东形成的对“革命党”的深刻认识。1925年他就曾指出:“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页。)1942年他又强调:“就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时代来说,就需要有一个如共产党这样的革命党。”(《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11页。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沿用了这一称谓,如1957年3月在济南党员干部会议上,他针对某些人革命意志衰退且过于计较个人利益得失的问题讲到:“革命党嘛,以饿不死人为原则。”(《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85页。)同时,毛泽东亦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定位:“领导我们革命事业的核心是我们的党”(《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87页。),“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303页。0,“工、农、商、学、兵、政、党这七个方面,党是领导一切的”(《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05页。)。这些论述中包含了执政的内容,但毕竟与直接使用“执政党”概念相比还是不同。

毛泽东为什么没有明确使用“执政党”这一概念?笔者认为,毛泽东是有意避开这一源自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概念,以免引起误导。“执政党”概念来源于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资本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又称在朝党,与不执政的在野党相对。毛泽东对此是熟知的,并指出资本主义所谓的民主实质上是资产阶级专政。1957年2月他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指出:“我国另有一些人在匈牙利问题上表现动摇,是因为他们不懂得世界上的具体情况。他们以为在我们的人民民主制度下自由太少了,不如西方的议会民主制度自由多。他们要求实行西方的两党制,这一党在台上,那一党在台下。但是这种所谓两党制不过是维护资产阶级专政的一种方法,它绝不能保障劳动人民的自由权利。”《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208页。1957年3月毛泽东在同新闻出版界代表谈话时说:“国民党执政二十多年只造就二百多个地质人才,我们解放七年造就了一万多。”《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264页。这里,他说“国民党执政”而不说“我们执政”,也可以佐证他是有意避之。

另一方面,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出于对政权可能变色的忧虑,毛泽东强调在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不能忘记阶级斗争。由此可见,在毛泽东心里,执政党意识与革命党思维两者是并存、并行的。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的角色定位问题上,毛泽东是将“革命党”和“执政党”交织在一起来使用的。

综上,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主要成员对“执政党”这一概念的认识和使用情况尽管不甚一致,但他们都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之际,敏锐地洞察到由之带来的党的历史方位的根本变化,并开始逐步自觉地形成执政党意识,提出并使用“执政党”概念,随后又在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对共产党的执政规律作出了初步却十分重要的探索,推动了中共执政党建设理论的发展。

三、余论:“革命党”与“执政党”的关系

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执政党”概念的认识和使用,绝不仅仅是使用一个新概念,其本质是如何看待“革命党”与“执政党”的关系问题。

“革命党”和“执政党”并非水火不容,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共产党是“革命党”,但是在已经取得政权的解放区又进行着局部执政,是局部范围内的“执政党”;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这段时期,中国共产党担负着双重任务,既是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担负着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新国家、新社会的重任,又是一定程度上的“革命党”,担负着完成民主革命的各项遗留任务,领导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重任;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共产党的主要任务是执掌政权进行国家建设,所以是“执政党”,但如果从毛泽东所说的建设中要“来一个技术革命”《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350页。这个角度讲,尽管这个“革命”的内涵较之以前有着根本不同,倒也可以称为“革命党”。也许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毛泽东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身份,这样“革命党”和“执政党”两种角色可以对立统一于“领导党”之中。

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革命党”和“执政党”两种角色是矛盾统一体中的两个方面,但究竟谁是主要方面,要以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所担负的历史任务来确定,在一定条件下处于主要方面的即是中国共产党的准确定位。因此,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共产党是“革命党”;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这段时期,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逐渐转化为“执政党”;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需要强调的是,矛盾主次方面的地位虽发生变化,但并没有消失,这也就决定了“革命党”有执政行为和“执政党”有革命行为。在实践中,首先要根据实际确定谁是主要方面,其次要处理好革命和执政两种行为之间的关系,既要突出主要方面的主导地位,又要对次要方面有所兼顾,不能喧宾夺主、本末倒置,亦不能有所偏废。

“革命党”还是“执政党”的定位,会直接影响着党的工作重心和工作方式的确定,这也恰恰是这两个概念的关键作用。过去,我们之所以一度犯“以阶级斗争为纲”和以大搞群众运动的革命斗争方式来进行国家建设的错误,以致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严重挫折,跟“革命党”意识根深蒂固的影响和“执政党”观念没有占据主导地位不无关系。今天,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早已成为共识,但并不能因此就忽视甚至忘记了在“革命党”时期所强调的坚强的革命精神和优良的革命作风。因此,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永葆革命本色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应该成为今天党的建设的重要目标。〔作者李磊,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原载:党的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