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当代社会主义的新发展【3】

作者:黄宗良    发布时间:2013-02-05    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到 :

片面认识要靠发展着的实践来纠正

近年来,社会上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出现了不同声音。其实,有不同声音也是正常现象。近年出现的对改革开放的“质疑”,有的是利益使然,更多的还是认识问题。比如,那种质疑市场化改革的“不同声音”,理论上是站不住的,实践已作了一些明确回答。但是也应该看到,这些不同声音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中找缘由的,因此,我觉得首先要实事求是地面对现实,正视矛盾和困难,冷静地寻求解决问题、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往前发展的正确途径,从而靠发展着的实践来消除这些错误认识。

我认为,当前要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健康发展,主要在于我们如何较好地处理我们所面临的五对关系,即统筹好中外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城乡关系、贫富关系、干群关系。能否妥善处理好这些关系,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否可持续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问题。在此方面,我们党已积累总结了很多好的经验,主要有三个关于“三者关系”的经验。

其一,在社会经济发展上要(也是从全局上)解决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结合,即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有机结合起来。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这都是非常正确的。现在需要强调的是,要通过改革化解妨碍发展和稳定的体制和机制的“硬”障碍。不仅社会政治生态的协调有赖于体制和机制的改革化解矛盾,自然生态的失衡也明显地有体制和机制上的问题。不破除现实中以个人升迁为动力的干部政绩观,不改变以GDP增长为第一“硬”指标的评价体系,就难以真正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难以保障和改善以民生为重点的任务,难以符合全面、均衡、可持续的基本要求。不以“硬”的制度、措施和“硬”的执行力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就无法抑制不顾社会利益、一味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家的冲动。当然,改革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也不可能万无一失,但把握时机和民心尤为重要。

其二,政治上最重要的是实行好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统一。在这三者中,人民当家作主是基础。这些年来,有的地方出现的让老百姓不满意的“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一个主要原因是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在一些环节上还缺乏切实的保障。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广大人民群众并不反对社会主义,反对的是违背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党宗旨的一些做法。

其三,文化建设上我们党确立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取国外先进文明成果的正确方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这一表述凝炼而深刻地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极端重要性。这里,我认为还需要强调的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应忽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内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对于我们走向世界、解决国家统一的文化认同问题,有着积极意义;而且大力弘扬中华文化中的诚信、仁义、谦让等社会伦理道德,对于推进我国公民道德建设、不断消除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中的消极现象,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和”(和而不同)、“中”(中庸、不走极端)、“衡”(平衡、均衡)、“度”(适度)这互相联系的四个字,则是我们应该自觉自信地推向世界的一种优秀政治哲学、政治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但是,这些“软实力”必须有“硬实力”作支撑,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说到底还要通过强大的综合实力来体现。(作者为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