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邓小平“南方视察谈话”的思想史意义【3】
三、理性思维
通观“南方谈话”,值得思考的问题很多。但就思想的本质而言,需要探讨的关键问题之一是思维方式。没有理性的思维方式,谈何思想解放呢?因此,我认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具有非同一般的理性思维。今天,当我们回顾中国整个改革开放的历程,总结经验教训时,特别应该分析一下邓小平的理性思维特点,并且从中发现具有重要思想价值的内容,加以传承。
从总体上说,邓小平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冲破了中国传统思维的定势,具有浓厚的个性色彩,反映了典型的现代思维特征。
第一、不是什么: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邓小平说:“搞社会主义,一定要使生产力发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坚持社会主义,要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摆脱贫穷。现在虽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只有到了下世纪中叶,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才能说真的搞了社会主义。才能理直气壮地说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摆脱贫穷》,《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25页)。
第二、寻求悖论:不以姓“社”、姓“资”为基本的认知标准
邓小平指出,“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是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经济。”(《善于利用时机解决发展问题》,同上,第364页)他还说,“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同上,第373页)
第三、指事指实:不能光喊空洞的口号
邓小平认为,我们“不要光喊社会主义的空洞口号,社会主义不能建立在贫困的基础上,各国情况不同,政策也应该有区别。中国搞社会主义,强调要有中国的特色”(《怎样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同上,第213页)。
由此可见,邓小平具有典型的逆向、指实的思维特征,在这种思维导向之下,他的思想颇具批判性、实用性和进取性,他的思想不仅改变了中国,亦影响了世界。
应该说,邓小平“南方视察谈话”是其整体思想中最有特色的部分,它的价值难以估量。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有形的成果是,在他的“南方谈话”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人走出彷徨,坚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和信心,在中共十四大上确立了前所未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它的无形的思想之果则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的政治观念乃至社会生活观念,使中国人能够理性地面对变幻莫测的世界。
(本文作者为北京行政学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兼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