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记“一二·一”运动

作者:郑伯克    发布时间:2015-04-08    来源:中国共产党历史网
分享到 :

○郑伯克同志是一二一运动的重要领导人,时任中共云南省工委书记。

○李宗黄来云南之前,蒋介石曾多次秘密召见他,要李到云南后消灭民主堡垒、学生运动、地方军政势力等。

○国民党军把联大新校舍层层包围,多次向会场低空发射冲锋枪、小钢炮,子弹从人头上飞来飞去,群众伏地听讲,讲演照常进行。

○总计当日牺牲师生4人。被打伤的,教授有袁复礼、马大猷等,还有云大医院护士马静成。共计重伤25人,轻伤30余人。

○就整个运动看,14日前参加公祭的已达10万人次以上,占全市总人口1/3以上,捐款近3000万元。

 

  “一二·一”运动是继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之后规模巨大的青年学生爱国运动。这一运动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并取得胜利的。

逆流而进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为了准备在内战期间有可控制的稳固的大后方,于1945年10月3日,指使昆明警备司令杜聿明以军事政变的方式,逼迫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下台,另派CC分子李宗黄到云南省任民政厅长,代理省主席,妄图在云南建立蒋介石嫡系直接统治。李宗黄来云南之前,蒋介石曾多次秘密召见他,要李到云南后消灭民主堡垒、学生运动、地方军政势力等。李宗黄上台后就叫嚣要全力镇压民主运动。国民党第五军军长邱清泉以查户口为名,逮捕进步人士。邮局非法扣留的《新华日报》堆积如山,反共不积极的学校校长被撤职,白色恐怖又严重地笼罩着昆明。

  面对险恶的局势,我和华岗商量,要他及时撤离昆明,设在龙云“绥靖公署”的电台也及时撤离。华岗临行前,我要他向南方局反映:省工委已按照隐蔽精干政策作了可进可退的两手准备,几年来积蓄并发展了力量,在民主运动中,由于有了严密的部署,布置了一线、二线、三线,组织没有暴露,我们当遵照《中共中央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知》中“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之手段,达团结之目的,有理有利有节;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等项原则,谨慎地应付各种复杂险恶的局面。

  为了以防万一,省工委也作了一些调整和准备。

  当时联大已接上关系的共产党员,由省工委分别联系,我联系的有第一支部的袁永熙、洪季凯、王汉斌等同志,以及由他们领导的民青一支;第二支部的马千禾、何志远、齐亮、许乃炯、李明、许师谦、陈彰远(刘新)、李凌等同志,以及他们领导的民青二支部;皖南事变后,没有暴露而留下的郭沂曾由我个别联系;一度疏散出去又返校复学的吴显钺,由我经张文澄和他联系。由侯方岳联系的李祥荣(李德仁),已回昭通工作,由李联系有唐祺尧(陈光逵)等仍由侯方岳联系,联大工学院从重庆转来的王世堂、方复由刘清联系。

  云大学生自治会是由民青二支部的侯澄负责,云大民青第三支部归潘汝谦等领导,潘由我直接联系。

  局势逆转后,由于民青一支部的绝大部分党员和干部不大暴露,仍让他们留校工作。而二支部比较暴露的马千禾、齐亮、李晓、许寿谔等,则转移到滇南等地,民青第二支部重新调整,何志远调昆明市,主要负责中学工作,李明因病休养,由许乃炯、王树勋(王刚)、侯澄、陈彰远、汪子嵩等组成支委,联大学生自治会于1945年进行改选,程法伋、杨邦祺、李健吾组成常委,程法伋抓总,他属民青一支,杨、李属民青二支。

  当时,昆明中学以上学校学生支部的工作,由何志远、卢华泽等分别联系,大学教职员的工作,由殷汝棠等负责。在全市大中学中,党员虽然较少,但民青成员却分布各校,至“一二·一”运动前盟员发展到300多人,全市各大学和35所中学里分别建立了民青的支部,分支部或小组。党的政策、决定,由省工委直接传达到联大一、二支部,再由他们经民青向下布置贯彻,昆明市职工方面的工作,分别由岳文彬、詹猛然(王斗光)、萧松等负责,我分别与何志远、岳文彬、詹猛然等联系,萧松仍让袁永熙继续联系。

  鉴于当时昆明处于白色恐怖下,省工委主要采取个别联系,分别交换意见方式,进行组织联系以防敌人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