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淞:關於大力弘揚黨史文化的幾個問題【4】

作者:歐陽淞    發布時間:2012-09-26    來源:中國共產黨歷史網
分享到 :

三、大力弘揚黨史文化
  近年來,“中國模式”、“中國道路”、“中國經驗”等等,成了中外人士熱議的話題。一些有識之士在思索,為什麼中國共產黨能取得如此輝煌的執政成就?這個政黨成立已有90多年、執政已超過60年,為什麼依然能夠充滿生機活力?我以為,深層次的原因要從黨的文化和黨史文化中來尋找。黨的文化和黨史文化集中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先進的理念和高尚的追求,蘊含著我們黨在應對各種困難和風險考驗中的巨大勇氣、巨大智慧和巨大力量。正是因為這樣,90多年來,包括黨史文化在內的黨的文化,始終引領著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從思想上、精神上極大地教育和激勵了中國共產黨人和廣大人民群眾,在推進革命、建設、改革事業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胡錦濤同志指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馬克思主義政黨思想精神上的旗幟。面對當今文化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重要因素的新形勢,我們必須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著眼於提高民族素質和塑造高尚人格,以更大力度推進文化改革發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進行文化創造,讓人民共享文化發展成果。”包括黨史文化在內的黨的文化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核心組成部分,對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具有示范帶動和引領作用。包括黨史文化在內的黨的文化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思想源泉,作為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理論支撐,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精神動力,對於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對於拓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未來,其作用顯得越來越重要。大力弘揚黨史文化,有利於豐富和發展黨的指導思想、政治路線、思想路線、組織路線和群眾路線,有利於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幫助廣大黨員干部堅定理想信念,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利於以黨史文化豐富發展黨的文化,進而引領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文化具有獨特的思想穿透力和精神感染力。大力弘揚黨史文化,會使我們黨的精神更加飽滿,形象更加親和,事業更加輝煌﹔會使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方向更加明確,動力更加強勁,前景更加廣闊。
  我們要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為動力,牢固樹立傳承黨史文化就是傳承黨的優良傳統、弘揚黨史文化就是弘揚黨的獨特優勢、發展黨史文化就是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理念,更加自覺地深化黨史研究,大力加強黨史文化建設,在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一)堅持不懈推動黨史文化自身發展
  黨史文化深深植根於黨的事業發展和黨的工作實踐,是不斷發展、與時俱進的。今天黨領導的偉大事業中蘊含的先進文化,就是明天的黨史文化。加強黨史文化建設,要以深化研究為基礎,以保護利用為前提,以宣傳普及為途徑,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人才建設為支撐,不斷增強黨史文化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挖掘黨史文化資源,從文化的角度深化黨史研究。要以黨史基本著作編寫為重點,帶動黨史文化資源的開發,注意挖掘新穎、生動、鮮活的黨史文化資源,要加強口述歷史資料的搶救,增強黨史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要下工夫推動包括黨史正本、專門史、編年史以及專題研究在內的整個黨史文化研究的開展。從文化的角度深化黨史研究,就要堅持開放包容方針,吸收借鑒傳統文化和外來文化有益成果,合理取舍、博採眾長,提高轉化再造能力﹔就要整合黨史研究力量,發揮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和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基金的導向作用,加強科研創新,著力推出一批能代表國家水准、具有世界影響、經得起實踐和歷史檢驗的優秀研究成果。
  從文化的角度深化黨史研究,還要注意三點。一是要轉換認識。這裡所強調的文化的角度,不僅是研究視野的擴大,而且是觀念形態的變化。它主要不是要給黨史研究增添一些“文化史”的素材,或者是對黨所領導的“文化工作”作一些梳理,而是要倡導一種新的觀念、一種以黨史文化為研究對象的新的觀念。在新的視角下,既探求和發現那些長期以來受傳統思維束縛而被忽視甚至根本“不想”的東西,培育新的學術增長點,同時對一些傳統的問題、人物和事件從新的角度進行研究,產生新的認識,從而更真實、更全面地認識黨史的內在規律。二是跨學科研究。從文化角度研究黨史,無疑將激活黨的歷史與中國歷史、中國思想史等其他學科的聯系,擴大研究視野,豐富研究手段,開辟研究領域,從而走向多學科研究之路。三是善於思考和提出問題。新的角度必將帶來新的研究課題,我們要敢於啃硬骨頭,選取那些現實生活中最需要回答、最有科學價值、最有可能取得突破性進展的課題集中攻關。這實際上也給黨史研究工作者提出了挑戰。我們隻有進一步拓寬知識面、更新知識結構,注重理論思維、提高理論素養,培養跨學科研究能力,才能有效應對,最終贏得這些新的挑戰。
  加強黨史遺址遺跡和黨史文物保護利用,不斷豐富物質層面的黨史文化。要按照“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原則,加強黨史遺址遺跡和黨史文物的搶救性修復和保護,注意征集黨史方面非物質文化遺產,運用現代手段妥善留存、整理和開發、利用、傳播。要以公共財政為支撐,加強革命博物館、紀念館、黨史館等公共黨史文化服務設施和黨史教育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並向社會免費開放。要把黨史遺址遺跡和黨史文物保護同發展紅色旅游結合起來,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以資本為紐帶,打造一批紅色旅游文化景區,開發精品紅色旅游線路,擴大黨史文化產品消費,促進革命老區建設。
  用黨史資政育人,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喜聞樂見的黨史文化作品。要堅持以領導干部和青少年為重點,廣泛深入開展黨史文化學習教育,推動黨史文化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要充分運用報刊、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堅持正面宣傳為主方針,精心謀劃、不斷推出有影響的黨史文化專題、專欄,實現黨史文化宣傳工作常態化。要針對人們思想認識上與歷史相聯系的困惑,不斷推出深入淺出、雅俗共賞的黨史精品力作,正確回答人們的關切,引導干部群眾在重大黨史問題上劃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認識,有力抵制各種錯誤思想和錯誤觀點的影響。要鼓勵創作黨史題材的文學藝術作品特別是影視等作品,堅持正確政治導向,實施精品戰略,借助“五個一工程”、重大革命和歷史題材創作工程、重點文學藝術作品扶持工程等,不斷推出積極向上、群眾喜聞樂見的黨史文學藝術精品,滿足廣大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使黨史文化為人民放歌、為時代抒情、為后世立范。
  適應形勢發展要求,努力改革創新。要進一步轉變觀念。黨史文化發展既要抓公益性黨史文化事業,也要抓黨史出版等經營性黨史文化產業。推動黨史文化產業資源整合,並與旅游、建筑、信息、傳媒等產業的深度融合,構建黨史文化產業鏈。要進一步創新有利於黨史文化產業發展的體制機制。在當前黨史報刊、出版社等國有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的基礎上,把改革改組改造與加強管理結合起來,在國家政策許可范圍內引導社會資本以多種形式投資參與黨史文化產業,加快培養一批富有活力、實力和競爭力的黨史文化企業。要進一步創新黨史文化的載體和傳播方式,積極探索發展文化創意、數字出版、移動多媒體、動漫游戲等新興黨史文化產業,尤其要鼓勵制作適合互聯網、手機等新興媒體傳播的黨史文化作品,加大黨史網站建設的力度,加強對涉黨史網站的監管,規范黨史信息傳播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