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進開創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時間段歷史研究【2】
二、准確把握開創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時間段歷史研究的對象和范圍
開創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時間段的歷史,作為黨的歷史的特定階段和黨的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既是一個動態發展、不斷演進的過程,又是一幅固化和已然的立體生動畫卷。全面推進這個時間段歷史研究,就是以開創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全過程、全領域、全方位作為研究對象和范圍。具體說,可以從兩個方向來認識和把握。
從歷史發展進程來看,就是要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開創、推進和發展的歷史。要在做好對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歷史研究的基礎上,深化對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成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研究﹔深化對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成功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21世紀的歷史研究﹔深化對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成功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研究﹔深化對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繼續譜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篇章的研究。
從歷史發展內容來看,就是要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和制度的形成發展過程及其內涵。研究道路問題,就是要深入研究我們黨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社會主義生態文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歷程和經驗。研究理論問題,就是要深入研究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在內的黨的科學理論體系發展的歷程和經驗,深入研究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新理論成果。研究制度問題,就是要深入研究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發展完善的歷程和經驗﹔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和發展的歷程和經驗﹔研究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發展完善的歷程和經驗﹔研究建立在這些制度基礎之上的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等各項具體制度發展完善的歷程和經驗。
總的來說,正是以上歷史發展進程和歷史發展內容構成了開創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時間段歷史研究的基本對象和范圍,從黨的歷史的發展階段來說,這個時間段的歷史研究也就是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歷史的研究。此外,從專題研究上看,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以外,還有黨領導的國防和軍隊建設、外交工作、統一戰線工作、民族宗教工作、祖國統一大業、黨的自身建設等內容,這些內容也都是這個時間段歷史研究的對象和范圍。在這個時間段的歷史研究中,要充分關注和研究與之相關的歷史背景、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及其相互之間的聯系,努力形成關於這個時間段歷史的系統完整全面立體的研究體系。還要看到,改革開放沒有休止符,隻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就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總體部署,提出了改革的路線圖、時間表和任務書,涉及15個領域336項重大改革舉措,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各個方面。隨著這些重大舉措的落實、重點改革的突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必將開拓出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開展這個時間段歷史研究,不僅要深入研究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已經走過的偉大歷程、取得的輝煌成就和寶貴經驗,而且要即時跟進歷史前進的步伐,關注正在進行的重大改革,關注正在進行的新的實踐發展、理論創新,做到及時記錄、及時收集、及時整理、及時思考、及時研究,不斷把這個時間段歷史研究深入下去、推向前進。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