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進開創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時間段歷史研究

作者:曲青山    發布時間:2014-05-12    來源:中共黨史研究
分享到 :

一、充分認識全面推進開創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時間段歷史研究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2013年1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辦公廳主任栗戰書同志到中央黨史研究室視察指導工作時,對深化黨史研究提出了明確要求,其主要內容概括起來就是要做到“一突出”“兩跟進”。“一突出”,就是進一步突出開創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時間段歷史研究﹔“兩跟進”,就是即時跟進黨中央的步伐,即時跟進歷史前進的步伐。這是對黨史工作提出的新任務、新要求。栗戰書同志的這一論述,是站在黨和國家工作大局的高度,對《中共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史工作的意見》和全國黨史工作會議精神的深刻把握、深度提煉和深化拓展,是對黨史研究根本方向作出的重大判斷和科學決策,對於我們深化黨史研究、全面推進開創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時間段歷史研究,充分發揮黨史工作以史鑒今、資政育人作用,推動黨史工作再上新台階,具有極其重要的指導意義。

那麼,在現實的條件下,為什麼要強調“一突出”“兩跟進”呢?我的理解是,首先,從黨史研究資政育人的基本功能看,這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增強“三個自信”,實現“兩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必然要求。道路決定命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來之不易,它是在改革開放30多年的偉大實踐中走出來的,是在新中國成立60多年對社會主義的持續探索中走出來的,是在對近代以來170多年中華民族奮斗歷程的深刻總結中走出來的,是在對中華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中走出來的,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廣泛的現實基礎。十八大精神的主線,歸結到一點,就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對黨史工作和黨史研究來說,就是要以黨的歷史自信來堅定全黨和全國人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現在,改革已經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那樣,容易的、皆大歡喜的改革已經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他強調,改革再難也要向前推進,敢於擔當,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這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推進改革開放的堅定決心和歷史擔當。我們能夠置身於這樣一場廣度、深度、力度前所未有的改革大潮是幸運的,能夠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參與和實踐這場復雜程度、艱巨程度前所未有的改革事業是光榮的。黨史部門作為黨的重要工作部門,就要加強戰略思維,樹立世界眼光,增強前瞻意識,充分發揮好我們自身的職能優勢,緊跟黨中央的步伐走、緊跟歷史前進的步伐走,及時記載、總結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頑強奮進、波瀾壯闊的創新實踐和新鮮經驗,隨時發生、隨時記錄、隨時總結,為宣傳好推進好黨和人民的偉大實踐作出貢獻﹔要全面推進這個時間段歷史研究,充分發揮黨史研究對理論創新的推動作用、對黨和政府決策的資政作用、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用黨的偉大成就激勵人、用黨的優良傳統教育人、用黨的成功經驗啟迪人、用黨的歷史教訓警示人,幫助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特別是青少年加深對黨的認識、對中國夢的認識,始終堅持中國道路,大力弘揚中國精神,廣泛凝聚中國力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應有貢獻。這既是我們的責任和使命擔當,也是我們應有的社會價值所在。

其次,從黨史研究的內容看,這是一種歷史脈絡的自然延伸,是研究業務的自然深化和不斷拓展。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至今,改革開放已經走過了36年的光輝歷程。這個時間段超過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歷史的一半,佔到了黨的全部歷史的1/3強。隨著歷史的前進,這個時間段的分量將會越來越重,長度將會越來越長。經過幾十年的共同努力,我們對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歷史研究已經取得豐碩成果,編撰出版了《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一卷、第二卷和地方黨史第一卷、第二卷以及編年史、專門史等基本著作。因此,無論是從時空發展還是研究現狀看,全面推進開創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時間段歷史研究,完成好編撰《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三卷和地方黨史第三卷的任務,記載、整理、編輯好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的歷史資料,就歷史地、突出地擺到了我們面前,毫無疑義地成為深化黨史研究最主要的領域和最重要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