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進開創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時間段歷史研究【3】
三、進一步明確開創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時間段歷史研究的基本原則和要求
開創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時間段歷史研究具有自身的特點。一是在史料的採集方面。由於時間離得近,檔案有的尚未形成,有的沒有解密,這是我們研究重大決策部署的歷史背景、來龍去脈等問題時所面臨的一個基本情況﹔而隨著網絡等新興媒體的快速發展,通過公開渠道披露信息的速度極快、數量極大。如何盡可能多地掌握第一手資料,如何在海量的公開信息中鑒別篩選,對我們來說又是一個艱巨的任務。二是在研究對象的把握方面。研究一段離得很近、尚在進行著的歷史同研究一段已經凝固的歷史不同。這個時間段的歷史還沒有經過足夠長的時間來沉澱,一些重大決策和重要事件與現實之間的聯系還相當緊密,帶有不同程度的政治敏感性,其歷史影響也有待進一步顯現。因此,確保這個時間段歷史研究的正確方向,做到研究無禁區、宣傳有紀律,始終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就顯得尤為重要。三是在研究者的理論素養和方法方面。研究這個時間段歷史的目的,不僅僅在於再現歷史過程,更重要的是對歷史進行科學闡釋,總結經驗和規律,探究出歷史的“魂”或“核”,以述往知來、資政育人。因此,切實加強研究者的政治理論學習,強化思想武裝,提高理論素養,就顯得尤為緊迫。同時,這個時間段歷史研究大量涉及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等領域的現實問題,需要掌握和應用相關的、多方面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方法,這給我們研究者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隻有在已經取得成果的基礎上,遵循黨史研究和黨史學科建設的規律,深刻把握這個時間段歷史研究的基本原則和要求,才能確保研究工作順利開展,並達到預期目的。近年來,歐陽淞同志對黨史學基本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和思考,發表了系列文章,受到黨史學界和社會各界的關注和好評。這不僅是他個人積極探索的成果,也是多年來各級黨史部門和廣大黨史工作者集體探索的結晶,體現了對黨史工作及黨史研究規律性的認識和把握,為我們深入開展這個時間段歷史研究提供了幫助,對這些成果,我們應注意加以學習和應用。
——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為指導,切實加強研究的理論武裝和理論借鑒。要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堅持以黨的兩個歷史決議、新時期歷次黨的全國代表大會、中央全會,特別是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為基本遵循,以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基本要求為基本遵循,以鄧小平同志、江澤民同志、胡錦濤同志、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重要論述為基本遵循,始終堅持研究的正確方向,牢牢掌握科學總結和評價黨的歷史的坐標和依據。要廣泛借鑒現代經濟學、政治學、文化學、社會學等社會科學及相關自然科學的理論和方法,多層次、多角度、多方面拓展研究領域,推動研究不斷向深度和廣度展開。要大膽借鑒、大膽創新,使借鑒的理論和方法內化為研究者的能力素質,不斷推進理念創新、思路創新、方法創新。
——必須扎實做好歷史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夯實研究的史料基礎。牢固樹立“即時存史”的意識,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進程中的資料收集整理好,為深入研究提供線索、打好基礎﹔要用新視角、新手段、新工具、新平台加大甄別和征編力度,在海量信息中挖掘真實可靠的資料﹔要趁著親身走過這段歷史的老同志還健在,高層領導還健在,加大“活資料”搶救力度,加快征集整理老同志口述史料和回憶錄。要加強與黨委、政府有關部門、社會力量以及黨史愛好者的聯系,統籌好各方面力量,拓寬渠道,共同做好資料征集工作。
——必須掌握研究的布局樣式和著述要領,不斷推出精品力作。這個時間段歷史研究的基本布局,要著眼於研究的整體性和長遠性,涵蓋整個時間段和全過程。要根據黨和政府工作大局的需要,針對重點難點問題及時開展專題研究,不斷推出論文、研究報告、資料匯編等階段性研究成果,及時推出大事記、年鑒、紀事本末、口述史、人物傳記、年譜等系列著作,適時推出通史、編年史、專門史等基本著作。在研究和編撰著述過程中,要始終堅持導向正確、結構合理、史實准確、點評精當、邏輯嚴密、文字生動、注重創新七個方面的要求,不斷推出精品力作。
——必須推進研究成果的及時轉化,充分發揮研究的現實效用。要堅持以服務中心、服務大局為價值取向、以資政育人為根本任務、以現實需要為重要牽引,圍繞中心和大局需要以及社會關切,使研究成果走進黨委、政府的決策過程,切實增強成果轉化的資政成效。要與黨的宣傳教育工作緊密結合,深入了解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和青少年的需求,有針對性、有說服力地回答人們關心的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把豐富多彩的研究成果以新鮮活潑的語言風格和通俗易懂的表達方式,推向全黨和全社會,切實增強成果轉化的育人成效。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