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論及其時代意義【4】

作者:張神根    發布時間:2014-06-03    來源:中共黨史研究
分享到 :

四、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論的提出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從國情實際出發成功探索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具有嶄新的面貌,但也引發了許多疑問。它的依據是什麼?它還是不是社會主義?這類問題早從改革開放之初就一直受到黨內外、國內外的廣泛關注,到80年代中后期,認真嚴肅回答上述問題變得十分必要。

實際上,從五六十年代開始,許多社會主義國家就在探索社會主義改革問題,探索不急於向更高階段過渡甚至暫時採取一些退卻政策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有關如何判斷社會主義發展階段的問題就提了出來。中國共產黨人也提出了獨到的見解。在遭受“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挫折后不久,即在1959年底1960年初,毛澤東就提出:“社會主義這個階段,又可能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不發達的社會主義,第二個階段是比較發達的社會主義” (《毛澤東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16頁。)。其后,直到去世前,毛澤東多次阻止了黨內一些人急於向更高階段過渡的沖動。

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延續了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探索,在確定現代化建設的戰略目標和步驟、成功開辟改革開放事業的同時,力圖回答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和中國社會主義處在什麼發展階段等問題。1978年8月6日,在會見利比亞總人民代表大會總秘書處成員賈盧德時,鄧小平指出:“資本主義要消滅,這是一個很長期的斗爭。各國的發展階段不同,消滅資本主義,建立共產主義,這是一個很長的歷史過程。”(《鄧小平思想年譜(1975—1997)》,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年,第73頁。)這段話清楚表達了消滅資本主義、建立共產主義,是個很長時期的歷史過程﹔各國社會主義發展的歷史階段不可能相同。它是我們所見到的鄧小平關於社會主義發展階段問題的最早論述。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也促進了思想的大解放。在1979年初召開的黨的理論工作務虛會上,開始有部分理論工作者討論關於社會主義發展階段的問題。然而,社會上也有一部分同志對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有些懷疑,有爭論。中央認為,雖然人數比較少,但終究是重要的問題,在這些問題上還要作工作。(參見《胡喬木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19頁。)

基於這樣的考慮,1979年9月召開的中共十一屆四中全會通過的葉劍英《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三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提出“社會主義制度是人類歷史上嶄新的社會制度,它同世界上的任何其他事物一樣,有它發生和發展的過程。同已經有了三四百年歷史的資本主義制度相比,社會主義制度還處在幼年時期” (《三中全會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年,第192頁。)。這是在黨的全會文件中正式承認社會主義仍處於幼年時期,還不成熟、不完善。

此時,改革開放剛剛開始,黨認識到從歷史中汲取經驗和教訓十分重要。1980年4月21日,在同外賓談話時,鄧小平明確指出:“要充分研究如何搞社會主義建設的問題。現在我們正在總結建國三十年的經驗。總起來說,第一,不要離開現實和超越階段採取一些‘左’的辦法,這樣是搞不成社會主義的。我們過去就是吃‘左’的虧。第二,不管你搞什麼,一定要有利於發展生產力。”(《鄧小平文選》第2卷,第312頁。)這段話說明,不能離開現實和超越階段搞社會主義,搞社會主義一定要有利於發展生產力。

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展開和對“左”傾錯誤歷史反思的深入進行,又有一些人提出中國不是社會主義,或不是科學社會主義而是農業社會主義或封建社會主義,應該補上資本主義這一課等問題﹔也有另外一些人認為十一屆三中全會路線放棄了基本立場和信仰,搞“非毛化”,這些錯誤言論要求黨進一步作出回答。為此,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進一步提出:“盡管我們的社會主義制度還是處於初級階段,但是毫無疑問,我國已經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任何否認這個基本事實的觀點都是錯誤的……當然,我們的社會主義制度由比較不完善到比較完善,必然要經歷一個長久的過程。” (《三中全會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年,第166—167頁。0這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提法在黨的綱領性文件中初次被提及,也是對以上錯誤言論的明確回答。

到1982年,撥亂反正基本完成,長期嚴重混亂的局面得到根本改觀,改革開放初步展開,國家重新呈現勃勃生機,有力地增強了黨領導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的信心。在這年的9月,中共十二大勝利召開。鄧小平在大會開幕詞中旗幟鮮明地號召:“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3頁。大會通過的報告在建設精神文明部分也提出:“我國的社會主義社會現在還處在初級發展階段,物質文明還不發達。”(《十二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第22頁。)這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提法在黨的綱領性文件中再次提及,並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特征集中概括為“物質文明還不發達”。

中共十二大以后,改革開放全面展開,經歷了從農村改革到城市改革,從對內搞活到對外開放,從經濟體制改革到科技、教育等各方面體制改革的過程。改革開放有力推動著經濟加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也有力地促進了思想解放和理論創新。1984年10月20日,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突破把計劃經濟同商品經濟對立起來的傳統觀點,提出中國社會主義經濟是在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劃商品經濟﹔充分發展商品經濟,是社會經濟發展不可逾越的階段,是實現中國現代化的必要條件。全會雖然沒有直接論述社會主義發展階段問題,但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有關論述有利於加深對中國社會主義發展階段問題的認識。

到80年代中期,改革開放使整個中國經濟社會呈現出一派繁榮景象,充分証明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的路子走對了。實踐的成功,迫切要求黨及時進行深入理論闡述,以指導正在進行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認真回答人們提出的各種疑問。1985年9月,在黨的全國代表會議上,鄧小平說:“改革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引起了經濟生活、社會生活、工作方式和精神狀態的一系列深刻變化。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在一定的范圍內也發生了某種程度的革命性變革。這是一件大事,表明我們已經開始找到了一條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路子。”( 《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142頁。)在這前后,鄧小平反復提出什麼是社會主義、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以及社會主義的原則等問題。

1986年9月,中共十二屆六中全會通過《關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方針的決議》,指出:“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不但必須實行按勞分配,發展社會主義的商品經濟和競爭,而且在相當長歷史時期內,還要在公有制為主體的前提下發展多種經濟成分,在共同富裕的目標下鼓勵一部分人先富裕起來。”( 《十二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年,第127頁。)這些論述,繼承了《歷史決議》和十二大關於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提法,也繼承了十二屆三中全會關於社會主義經濟是商品經濟的觀點,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論斷與改革開放政策聯系在了一起。

為即將召開的中共十三大做准備,鄧小平集中回答了有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問題。1986年12月14日,他指出:“什麼是社會主義和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問題蘇聯也在研究,他們也沒有解決……人均四千美元,隻能說中國是個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但國家總體力量至少將位於世界前幾名。隻有到那時,我們才可以大膽地說社會主義優於資本主義。現在我們還沒有資格講這個話”(《鄧小平年譜(1975—1997)》(下),第1158頁。)。1987年2月6日,他強調:“十三大報告要在理論上闡述什麼是社會主義,講清楚我們的改革是不是社會主義。要申明四個堅持的必要,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的必要,改革開放的必要,在理論上講得更加明白。”(《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203頁。)1987年3月21日,十三大報告起草組將《關於草擬十三大報告大綱的設想》上報給鄧小平,這個《設想》說:十三大報告全篇擬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作為立論的根據。3月25日,鄧小平對《設想》作了批示:“這個設計好。”(《鄧小平年譜(1975—1997)》(下),第1173頁。)1987年4月26日,他提出:“現在雖說我們也在搞社會主義,但事實上不夠格。隻有到了下世紀中葉,達到了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才能說真的搞了社會主義,才能理直氣壯地說社會主義優於資本主義。”(《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225頁。)1987年4月30日,他又指出:“現在中國反對改革的人不多,但在制定和實行具體政策的時候,總容易出現有一點留戀過去的情況,習慣的東西就起作用,就冒出來了。同時也有右的干擾,概括起來就是全盤西化,打著擁護開放、改革的旗幟,想把中國引導到搞資本主義。”(《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228—229頁。)1987年8月29日,鄧小平進一步指出:“我們黨的十三大要闡述中國社會主義是處在一個什麼階段,就是處在初級階段,是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社會主義本身是共產主義的初級階段,而我們中國又處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就是不發達的階段。一切都要從這個實際出發,根據這個實際來制訂規劃。”(《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252頁。)這些闡述,為十三大報告展開論述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提供了重要指導和依據。

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中共十三大在北京召開。十三大報告指出:“正確認識我國社會現在所處的歷史階段,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首要問題,是我們制定和執行正確的路線和政策的根本依據。對這個問題,我們黨已經有了明確的回答: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這個論斷,包括兩層含義。第一,我國社會已經是社會主義社會。我們必須堅持而不能離開社會主義。第二,我國的社會主義社會還處在初級階段。我們必須從這個實際出發,而不能超越這個階段。”(《十三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年,第8—9頁。)大會報告還進一步確定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十三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第13頁。)報告確認經濟文化落后的中國建設社會主義不可避免地要經歷一個特定的較長的初級階段,這個初級階段至少要上百年,而中國目前正處於這個階段。至此,“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完整形成。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論的提出,回答了國內外長期以來普遍關注的中國是不是社會主義、能不能搞社會主義、中國社會主義的發展起點和所處歷史階段及其基本特征等一系列重大問題。不僅滿足了中國改革開放實踐的迫切需要,而且也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確立了基本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