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互助合作的發動與鄉村干部教育【4】
——以川北達縣為考察中心(1951∼1952年)
四、結語
土地改革在鄉村中造成的震蕩是巨大的,但它卻出現了一個類似二律背反的現象:土地改革將土地分配給無地、少地的農民,贏得其對共產黨的衷心擁護之時也固化了小農的個體性和分散性,這與黨的鄉村社會建設目標——集體化卻漸行漸遠。如何打破鄉村中農民經濟的個體認同,改變農民的私有觀念,進而構建以土地公有為基礎的、集體化的鄉村社會是中國共產黨面臨的重要課題。究竟土地改革到集體化的轉變是如何實現的,有學者認為盡管兩者的基本內容與目標雖迥然相異,但兩者卻存有內在的轉化機制。﹝31﹞此說固然不錯,但如果從微觀的層面考察,廣大鄉村干部是參與並促使這個轉化機制順利運行的關鍵群體。若抓不住這個群體,土地改革后的個體小農經濟是無法迅速且順利地轉換到集體化的合作社經濟的。土地改革后接踵而來的這場針對鄉村干部的集體主義教育,在通過訓練班構建互助合作語境的同時,開展農村建黨工作,使入黨積極分子與新黨員摒棄原有觀念,積極推動了正在開展的互助合作運動。
互助合作運動乃至農業集體化的迅速完成,正式宣告中國共產黨最終實現並超越了國民黨在抗戰期間希冀通過推行新縣制來達到的目標——“化家族為國族”。[12](李宗黃:《新縣制講演集》,行政院縣政計劃委員會1939年印,第116頁。)在這個教育過程中,廣大鄉村干部放棄了私有及鄉土社區觀念,而被完全整合到黨和國家的建設藍圖之中。從實施績效觀之,土地改革后對鄉村干部的集體主義教育達到了預期目標,互助合作與集體化運動也在短短幾年內就完成了。
﹝參引文獻﹞
﹝1﹞廖魯言:《三年來土地改革運動的偉大勝利》,《人民日報》1952年9月28日。
﹝2﹞《毛澤東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32頁。
﹝3﹞《達縣整黨建黨(准備)計劃(1951年10月)》,四川省達縣檔案館:17-1-9。
﹝4﹞川北行署土地改革委員會:《川北區第三期土地改革基本總結(1952年5月20日)》,四川省達州市檔案館:19-1-22。
﹝5﹞王安平、韓亮、朱華:《胡耀邦與川北土地改革》,《中共黨史研究》2010年第1期。
﹝6﹞陳永發:《共產革命七十年(修訂本)》下,台北:聯經出版公司2001年版,第602頁。
﹝7﹞《川北區土改時期開展的“酆斯雲思想”討論》,《南充史志》1986年第2期。
﹝8﹞《川北區黨委十一月份向西南局的綜合報告(1952年12月11日)》,四川省檔案館:建北1-02。
﹝9﹞張學強:《鄉村變遷與農民記憶:山東老區莒南縣土地改革研究(1941∼1951)》,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版,第118頁。
﹝10﹞《達縣地委組織部向省委組織部報告整黨建黨情況(1952年11月21日)》,四川省達縣檔案館:17-1-29。
﹝11﹞《鄧小平西南工作文集》,重慶出版社2006年版,第384∼385頁。
﹝12﹞葉揚兵:《中國合作化運動研究》,知識產權出版社2006年版,第191頁。
﹝13﹞林蘊暉:《1950年代初關於是否允許農民勞動發財的爭論》,韓鋼主編:《中國當代史研究》一,九州出版社2011年版,第289頁。
﹝14﹞《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2冊,中央文獻出版社1988年版,第478頁。
﹝15﹞《達縣鄉村干部訓練班第三期總結(1953年1月9日)》,四川省達縣檔案館:18-1-14。
﹝16﹞《達縣鄉村干部訓練班第一階段工作總結(1952年10月7日)》,四川省達縣檔案館:18-1-14。
﹝17﹞《訓練班進行八條教育的報告(1952年3月7日)》,四川省達縣檔案館:18-1-14。
﹝18﹞《達縣鄉村干部訓練班第二階段小結(1952年10月22日)》,四川省達縣檔案館:18-1-14。
﹝19﹞〔美〕黃樹民著,素蘭、納日碧力戈譯:《林村的故事:1949年后的中國農村變革》,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2年版,第48頁。
﹝20﹞ChaoKuo-chun,AgrarianPolicy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1921∼1959,AsiaPublishingHouse,1960,p.116.
﹝21﹞《達縣一九五一年下半年初步工作計劃》,四川省達縣檔案館:17-1-19。
﹝22﹞《達縣第二步農村工作初步計劃(1952年11月15日)》,四川省達縣檔案館:17-1-30。
﹝23﹞《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2冊,中央文獻出版社1992年版,第206∼208頁。
﹝24﹞《關於今后一年內黨的組織建設計劃(1952年8月4日)》,四川省達縣檔案館:18-1-15。
﹝25﹞《達縣第一期建黨工作總結(1952年6∼9月)》,四川省達縣檔案館:18-1-15。
﹝26﹞《中共中央關於接收新黨員手續的規定(1951年10月4日)》,四川省委組織部編:《建黨學習文件(1953年6月3日)》第1號,四川省達州市檔案館:21-1-8。
﹝27﹞《西南局組織部關於發展新黨員情況的報告(1951年7月)》,四川省達縣檔案館:17-1-29。
﹝28﹞《達縣一九五二年干部訓練班情況綜合報告(1952年12月20日)》,四川省達縣檔案館:17-1-41。
﹝29﹞中共達縣縣委組織部編:《中國共產黨四川省達縣組織史資料》,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頁。
﹝30﹞《達縣志》,四川辭書出版社1994年版,第165頁。
﹝31﹞李裡峰:《土改結束后的鄉村社會變動——兼論從土地改革到集體化的轉化機制》,《江海學刊》2009年第2期。
來源:當代中國史研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