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建交親歷記【2】
風雲際會
1977年,卡特就任美國總統后,先忙於同蘇聯進行限制戰略武器會談。對蘇談判幾經碰壁后,才於1977年8月派國務卿萬斯來中國。萬斯在同中國領導人正式會談的時候提出,“如果我們能夠找到一個基礎,既不會損害中國人自己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前景,又可使非正式接觸繼續下去,則總統准備使美中關系正常化。”進而提出,根據《上海公報》承認隻有一個中國的原則,美國准備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惟一的合法政府,美台共同防御條約將“逐漸消失(Lapse),而不是“廢除”(Abrogate)。萬斯強調,重要的是中國不反駁美國關於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聲明,也不重申用武力解放台灣。萬斯帶來的美國方案,集中起來就是要中國保証不用武力解放台灣,把台灣與美國之間的“大使館”降格為聯絡處,美國外交官在非正式安排下繼續留在台灣。而讓中美之間的聯絡處升格為正式外交使團。這個方案被稱為“倒聯絡處方案”。鄧小平當即拒絕了這一方案,指出美國的立場從《上海公報》后退了,“如果要解決,干干脆脆就是三條:廢約、撤軍、斷交。為了照顧現實,我們還可以允許保持美台間非官方的民間往來。至於台灣同大陸統一的問題,還是讓中國人自己來解決。”當時萬斯不好接受,隻得無功而返。盡管美國沒有接受我們提出的三原則,但對於中方立場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萬斯回國后,中美關系又進入一段“冰河期”。中國領導人需要解決急迫的國內問題,美方卡特總統認為蘇聯的實力不斷發展,蘇聯的戰略武器比美國的多,對於美國的威脅很大,甚至其影響力有可能會超過美國。因此,他把同蘇聯談判限制戰略武器問題排在優先的位置,把與蘇聯的“緩和”放到了前列。中美雙方繼續相互試探。但此時,美國在同蘇聯談判的過程中處處碰壁,不得已,被迫轉向中國,希望通過加速同中國關系正常化,借助中國這張牌來壓制蘇聯,讓蘇聯坐下來同美國談判。
在這種特殊的歷史背景下,卡特開始主動向中國作出友好的姿態,派遣使者傳遞邦交正常化的意圖。1978年5月,卡特派布熱津斯基一行10人訪華。布熱津斯基一到北京就說,總統派我來是談中美關系正常化問題的。“我來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因為卡特總統和我都相信,美國和中國有著共同的利益和相似的長遠的戰略關系。最重要的是我們在反對全球和地區霸權主義方面有共同的立場。因此,我們要改善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關系,這不是一種暫時的策略,而是建立在共同的戰略目標基礎之上的。我們曾經是盟國,我們在面對共同的威脅的時候應該再次合作。因為,當代世界的主要特征之一是,蘇聯崛起為全球大國,這個特征使我們團結起來。”他對鄧小平說,美國方面准備就實現雙方關系正常化開始“積極的會談”。他表示美國將信守《上海公報》,遵循隻有一個中國,解決台灣問題是你們自己的事這條原則。但他又說,美國還有一些歷史遺留問題要解決,即使實現了美中關系正常化,“我們對台灣的安全義務還要繼續下去。”
7月5日,中美在北京舉行了雙方政府間的第一次建交秘密談判。中方代表團團長是外交部部長黃華,我此時從泰國調回來准備接替黃鎮去美國任駐美聯絡處主任,也參加了建交談判。美方代表是伍德科克和他的參贊。伍德科克向黃華遞交了關於進行中美建交談判的議程:
1.正常化之后美國在台灣存在的性質﹔2.正常化時美方的聲明﹔3.正常化之后美台間的商務關系﹔4.兩國關系正常化的聯合公報格式。
7月14日,雙方舉行第二次會談。對於前次美方提出的4項議程,黃華指出:美方應先就中方提出的建交三條件和建交聯合公報作出響應,提出具體意見。
這兩次會談完全是前哨戰,中美雙方相互摸底,並沒有實質性的內容。
8月9日,我抵達華盛頓赴任,國內給我的主要任務有兩個:一是密切關注美國政府動向和談判進展情況,這是當時的中心任務﹔另一個是摸清美國的底細,配合國內談判。在國內的時候,由於參加接待布熱津斯基的工作,我和他已經很熟悉了。到美國之后,和他關系更加密切。每當雙方談判遇到困難,談不下去了,他就請我去白宮吃飯,一邊吃一邊談。他知道我會把談的結果報到國內的。這樣的飯吃了多次。
正當中美建交談判進入異常緊張的時刻,9月19日,卡特總統在白宮親自接見我,把他對同中方建交談判的精神講了一下,實際上以后的談判美方就是根據這個談話內容進行的。他說,1978年將是中美兩國關系中重要的一年,美方對會談是認真的。現在,接近於完成談判的時候了,美國願意履行中方提出的建交三條件,希望中方也照顧到美方的政治需要。進而他提出:美方需要照顧的有兩條,一條是繼續向台灣出售防御性的武器,第二條是美方要表示對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關心。但是他理解中國對美國向台灣出售武器的關切。卡特說,華盛頓將會避免向台出售“進攻性武器”。我根據國內的原則性指示精神回答說:“台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不容許外人干涉,美方應該從長遠的政治和戰略利益來考慮,使兩國關系盡快正常化。現在建交談判的結果取決於美方。”最后,我向卡特表示,將把這次談話的內容立即報告中國政府。在我經歷的中美建交談判歷程中,與卡特的這次會談,是最重要的一次。美方向中國領導人交了底,雙方由此加快了建交談判的進程。
10月30日,布熱津斯基再次約見我,談話中心內容是強調加速中美關系正常化。他指出,今后兩個月是中美關系正常化的最好時機。中美雙方要迅速地就正常化問題作出決策。過了這個特殊時期,美國國會將要討論美蘇核條約以及其他問題,中美建交談判就會推遲到明年秋天以后了。聽了這番話,我意識到這個信息的確是非常重要的,當即向國內作了匯報。
11月2日,美方准備在北京同中方代表的談判中亮出自己的底牌,因此,布熱津斯基向我傳達的這個信息實際上是向中國領導人預先打個招呼,讓中方能夠了解美方的意圖。11月2日中美在北京舉行第五次會談,美方提出中美建交聯合公報草案,共16條,內容包括: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為中國惟一合法政府,並相互建立外交關系﹔美國人民將同台灣人民保持非官方關系﹔美國行政部門將為調整與台灣的關系向立法部門提出特別立法。草案提出,中方可表示台灣是中國的一個省,別國無權干涉,中國統一問題是由中國人民自己解決的事情,中方還應表示,統一問題將和平地實現﹔美方將表示,對“隻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的中方立場不提出異議,重申對中國人自己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關心。
當天,剛剛從日本訪問回來的鄧小平審閱了美方的草案和我報回的口信,當即作出加速正常化的決定。當黃華外長匯報的時候,他指示說,看來美方想加快正常化步伐,我們也要抓住這個時機,原則當然不放棄,可以按美方提的問題談。但是,“同美國正常化要加快,這樣對我們比較有利”。之后,他對幾個具體問題的處理也做了相應的指示。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