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建交親歷記【4】
赴美之旅
中美建交后,鄧小平訪美的准備工作已經緊鑼密鼓地開始了。訪美代表團的主要議程是同美國方面討論建交后有關的兩國關系問題,以及中國從美國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問題、經貿問題、文化交流問題等。因此,外交部長黃華和國務院主管科技的副總理方毅是鄧小平訪美的主要助手,鄧小平辦公室主任王瑞林隨行。代表團主要由外交、科技、外貿官員,負責安全的警衛人員,以及負責文件工作的政策顧問等人員組成。外交部官員中有副外長章文晉、浦壽昌,外交部禮賓司司長衛永清、美大司副司長朱啟禎、冀朝鑄(兼譯員)。我作為駐美大使,是代表團正式成員。此外,代表團成員還包括當時公安部副部長凌雲、中央警衛局副局長孫勇。新華社的彭迪擔任“新聞助理”,譚文瑞等擔任代表團顧問。
我們駐美大使館早已開始著手准備鄧小平的訪美工作。美國方面也考慮得很細致。布熱津斯基專門約見我,向我詢問,鄧小平到美國來將提出哪些問題,想解決什麼問題?美國同時也要考慮接待儀式和規格問題。他告訴我一個消息,說鄧小平到華盛頓之后可能有游行,主要是台灣的或美國親台灣的反對勢力。他說美國是個民主國家,允許群眾游行示威。我說這不行,我們兩國剛剛建交,應該注意到我們的關系正在向友好的方向發展,不要對此施加不友好的影響。鄧小平來訪問,這是一次友好的訪問,游行會破壞友好的氣氛,不能夠出現這些不愉快的事情。布熱津斯基為難地說,美國憲法上有規定,舉行示威游行是憲法允許的。以前鐵托來美國訪問,他們也提出了同一問題,要求美方制止游行。我們沒有這樣做。但是我們有一條可以管,就是把游行控制在一定的范圍裡,不使示威者靠近鄧副總理,一定保護好貴賓的安全。我回到大使館查詢這個情況,表明布熱津斯基所說情況是真實的。當時南斯拉夫總統鐵托到美國訪問前表示,堅決反對訪美期間出現反對他的游行。但是鐵托到了美國以后,雖有示威游行,但都在控制之中。我將這個情況向國內作了匯報。國內同意了這一安排,所以鄧小平訪美的時候,使一些游行隊伍受到限制,不能和鄧小平的車隊碰在一起。
在接待規格上,據我觀察,盡管鄧小平是副總理,但接待規格卻不亞於總統。當時在安排過程中,美國禮賓官問我,大使閣下,你們鄧副總理喜歡吃什麼?我好准備,使其在美國生活滿意。我想了想,覺得他想吃的恐怕美國人准備不了。所以就回答道:你們認為什麼好就拿出什麼來就行了。他們認為美國最好吃的是牛排、小牛肉,結果,鄧小平訪美期間美國方面大部分都准備的是牛排、小牛肉。牛肉在我來說不喜歡吃,鄧小平如何我就不知道了。
此外,在日程安排上,美國方面力求要使鄧小平滿意,也盡量滿足美國的要求。所以鄧小平一行到達華盛頓后,按一般常規,應該是先同美國總統會晤。但美國是安排安全顧問布熱津斯基當天晚上設家宴歡迎鄧小平,隻有國務卿萬斯、美國駐華大使伍德科克以及奧克森伯格等少數人作陪﹔中方代表團也只是幾個負責人參加,以便於暢談。布熱津斯基想了解鄧小平這次來美想要看些什麼、想了解些什麼。在聽取鄧小平的意見后,布熱津斯基提出給鄧小平安排幾次講話的機會,在華盛頓安排一次與記者的會談,把中方認為應該講的事情放開講,然后到西部去,西部對中國不太了解,在那裡多安排一些活動,在那裡多講一講,有些人不容易見到,中國代表團時間有限,走的地方有限,在招待會上把客人請到一起,有機會說話。外國元首來美國,在國會裡參眾議員合在一起,給鄧小平則安排兩次,眾議院、參議院分兩次講。布熱津斯基說:這樣您能夠暢所欲言,分別回答他們提出的問題。
1979年1月29日早晨,卡特在白宮舉行盛大的歡迎儀式。1000多名歡迎者揮舞著中美兩國國旗,向卡特總統和鄧小平副總理歡呼。白宮大草坪上,按照接待國賓的規格,鳴放禮炮19響。卡特總統發表熱情洋溢的講話:“我們非常希望你們和你們國家的人民來我們國家參觀訪問,我們也非常希望我們國家的人民去你們國家參觀訪問。中國有句老話,百聞不如一見。長期以來,中國人民和美國人民一直不能見面。我們感到高興的是,這樣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副總理先生,昨天是中國的農歷新年,是你們的春節,是中國人民開始新的歷程的傳統日子。我聽說,在這新年之際,你們向慈善的神靈打開所有的門窗。這是忘記家庭爭吵的時刻,這是人們走親訪友的時刻,也是團聚與和解的時刻。對於我們兩國來說,今天是團聚和開始新的歷程的時刻,是久已關閉的窗戶重新打開的時刻。”鄧小平答道:“中美關系正處在一個新的起點,世界形勢也在經歷著新的轉折。中美兩國是偉大的國家,中美兩國人民是偉大的人民。兩國人民的友好合作,必將對世界形勢的發展產生積極的深遠的影響。”
晚上8時40分,白宮為鄧小平舉行的國宴結束后,卡特總統陪同鄧小平一行前往肯尼迪中心觀看盛大的文體表演。卡特對鄧小平說:“觀看我國一些最杰出人才的美妙演出,是開辟科學、貿易和文化交流渠道的最好不過的辦法。”美國政府接待國賓的通常做法,是在國宴后緊接著在白宮宴會廳,或東廳,或玫瑰園舉行小型音樂演出。但是這次,卡特決定將演出改在規模宏偉的肯尼迪藝術中心舉行。組織者找到一家石油公司出資25萬美元贊助。贊助商看好了中國這個具有巨大潛力的市場,意在乘鄧小平訪美之際搶佔先機。組織者知道鄧小平特別喜歡足球和籃球,特意從加利福尼亞請來一隊職業籃球選手,走上舞台表演他們的籃球技藝,這在肯尼迪藝術中心還是第一次。著名鋼琴演奏家魯道夫•塞金敲響了琴鍵,歌唱家兼六弦琴演奏家約翰•丹佛的歌喉使美國觀眾如醉如痴。他在演唱時用中文說了“家”、“家庭”和“家族”,表達對中國人民的友好感情。招待會上安排的都是著名的表演家、歌唱家、藝術家集中在舞台上表演。每一個節目之間,還邀請了著名人士穿插報幕,連華裔建筑大師貝聿銘也出來報幕了。美國第一個上太空的宇航員,已經做了參議員也請來報幕,每次報幕前都是先講兩國關系發展的必要性、重要性,然后才正式報幕。我到美國以來,各種節目看了不少,但像那天晚上節目如此精彩、如此隆重的,還沒有見到過。最后一個節目,由大約200名小學生用中文合唱《我愛北京天安門》。為了表演這個節目,他們練習了整整兩個星期。他們的歌是這場晚會的高潮。演出結束后,鄧小平夫婦在舞台上熱情地擁抱和親吻了美國孩子。這是一次別開生面的演出,這次招待會的效果很好。
1月30日中午,鄧小平來到美國國會大廈參議院大樓,參加參議院外交委員會舉行的工作午餐。面對美國參議員,鄧小平很快就談到台灣問題,他說,在中美關系正常化進程中,關鍵是台灣回歸祖國的問題。“人們擔心的是將使用什麼辦法來解決台灣問題,中國將採取什麼政策來解決台灣問題。我肯定你們已經注意到,我們不再使用‘解放’台灣這個字眼了。”他指出,我們一方面尊重台灣的現實,另一方面一定要使台灣回到祖國的懷抱。在尊重台灣現實的情況下,我們要加快台灣回歸祖國的速度。此外,他還就朝鮮問題和東南亞局勢表明了中方的立場。之后,他又來到眾議院,由伍德科克和霍爾布魯克陪同,與74名眾議員一起參加茶會。他對眾議員們說,訪問美國的目的之一,就是“加深兩國人民之間的了解”。“不僅中美兩國人民的利益,而且世界人民的利益都要求我們這兩個大國能夠永遠友好下去。諸位先生和我一樣,肩負著對促進世界和平與安全的重任,我們願意與諸位一起為盡到我們的責任而努力。”鄧小平的講話非常有趣味、內涵深刻,說服了許多原來持不同意見的議員,兩國關系中的一些基本問題消除了。當然,也有一些議員盡管說不出不同意兩國邦交正常化的理由,他們還在抱著成見說“不同意”,固執地反對這一歷史進程。
美國方面還安排鄧小平參觀卡特的家鄉喬治亞,可能是出自卡特總統的授意,為了使鄧小平能更多地接觸一些州長,將附近的二十幾個州的州長都請來參加喬治亞州專為鄧小平舉行的宴會,這是過去沒有的。
隨后,鄧小平一行來到休斯敦,這是美國西部的一座重要城市。在休斯敦的主要活動是看航空展。參觀過程中,宇航員艾倫•比恩帶領鄧小平參觀了宇宙空間實驗室。比恩5年前曾在月球工作了兩天,在宇宙空間實驗室一次就工作和生活了59天。他為鄧小平講解了宇航員在太空飛行中怎樣進食、睡覺和沐浴。接著,鄧小平來到了嶄新的航天飛機駕駛艙。他在比恩的指導下戴上耳機,親自體驗了模擬的航天飛機著陸情景。
最有趣的是,美國方面還為中國代表團安排了一次參觀競技活動。鄧小平一行來到競技場觀看騎牛表演,2000名觀眾向鄧小平發出了歡呼聲。盛情的主人奔上貴賓席,向中國客人每人贈送了一頂當地產的牛仔帽。鄧小平笑著接過牛仔帽,毫不猶豫地戴在頭上,身邊的冀朝鑄為他扶正了帽檐。全場一片掌聲。騎牛結束后,鄧小平受到競技場主人的邀請,走下貴賓席來到場間,登上了一輛仿制的19世紀馬車。馬車繞場一周,鄧小平在馬車上拿著牛仔帽向四周的觀眾揮動。觀眾紛紛鼓掌,全場氣氛進入了高潮。他走下馬車之后,還抱上一個小孩親了又親,觀眾也都特別熱情地鼓掌歡呼。
鄧小平一行在美國訪問的最后一站是西雅圖。這是美國西北部靠近加拿大的一個風景優美的城市,有名的飛機制造廠——波音飛機廠就在這裡,他們希望中國能大量購置該廠生產的飛機,非常熱烈地歡迎鄧小平的訪問。訪問結束后,2月5日,鄧小平一行乘專機飛返中國。
鄧小平這次訪美的時間不長,從1月28日到2月5日,但是很成功,滿足了美國的要求,也達到了我們訪美的目的,在美國掀起了一股中國熱。正如鄧小平在臨別演說中所說的那樣:“太平洋再也不應該是隔開我們的障礙,而應該是聯系我們的紐帶。”中美兩國的關系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揚帆啟程。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中美關系由對峙到和解,對於雙方而言都有著重要的意義。我所見証的這一建交風雲,也終將在昭昭青史烙刻下凝重的印記。
(摘自:歐陽淞 曲青山主編:《紅色往事:黨史人物憶黨史》,濟南出版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