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締結和平友好條約談判和鄧小平訪日【4】

作者:江培柱    發布時間:2017-04-28    來源:中國共產黨歷史網
分享到 :

1978年10月,鄧小平應邀對日本進行正式友好訪問,並出席互換《中日和平友好條約》批准書的儀式,這是新中國的主要領導人首次對日本訪問。鄧小平以其政治家的智慧與風范,使訪問取得了圓滿成功,推動了中日兩國關系的發展。此時我已經回到國內,但是因為工作的內容和性質的原因,也曾經參與其中,了解其中的一些情況。

10月23日,在抵達日本的次日,鄧小平參加了《中日和平友好條約》互換批准書的儀式。舉行儀式的首相官邸大廳燈火輝煌,由黃白菊花和紅石竹花裝飾起來的中日兩國國旗格外鮮艷奪目,整個大廳充滿了喜慶的氣氛。黃華外長與園田直外相在簽字長桌前並排而坐,福田赳夫首相和鄧小平坐在他們身旁,中日兩國官員分列兩旁。根據雙方事先的商定,簽字用體現中日兩國書法神韻、兩國共用的毛筆。在樂隊高奏兩國國歌后黃華與園田直用毛筆在燙金的《中日和平友好條約》批准書上簽字。之后兩國領導人共同舉杯互致祝賀。至此,反映兩國人民共同心願與根本利益的《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生效。

互換《中日和平友好條約》批准書儀式結束后,日本天皇裕仁及皇后在皇宮會見鄧小平和夫人卓琳。這是新中國領導人第一次與天皇會見。天皇對日中締約表示高興,歡迎鄧小平在百忙中不辭勞苦遠道而來。鄧小平回答說,《中日和平友好條約》可能具有出乎我們預料的深遠意義。過去的事情就讓它過去,我們今后要積極向前看,從各個方面建立和發展兩國的和平友好關系。

天皇被鄧小平大度、誠摯的談話所打動,他抬起頭來,脫開外務省和宮內廳為其擬定的談話稿說,在兩國悠久的歷史中,雖然曾發生過不幸的事情,但正如你所說那已成為過去。兩國之間締結了和平友好條約,這實在是件好事情。今后,兩國要永遠和平友好下去。

會見氣氛愈加輕鬆熱烈。天皇是位有名的植物學家,雙方還從植物、綠化、養身,談到城市建設、環境保護,很是融洽。會見結束時天皇和皇后把一張署名照片和一對銀花瓶贈給鄧小平和夫人卓琳,鄧小平回贈了水墨畫卷和彩色刺繡屏風。

隨后,天皇夫婦在皇宮豐明殿設午宴款待鄧小平夫婦。大概考慮到鄧小平曾留學法國的緣故,日方特地安排了法國菜。為適合中國人口味,湯裡還特別加了燕窩。

福田赳夫首相在歡迎宴會上發表熱情講話。他在回顧日中兩千年友好交往歷史時,提及20世紀經歷過“不幸關系的苦難”。然后他脫開講話稿,突然加了一句,“這的確是遺憾的事情。”這句話日方譯員沒有翻譯,但還是傳到鄧小平的耳朵裡。第二天的《人民日報》對此也有所記述。福田對日本侵華戰爭表示遺憾的說法雖然與正式道歉尚有相當距離,但這是日本領導人第一次作這樣的表態,畢竟是前進了一步。福田在講話中還重申,這種事情是絕不能讓它重演的,這次兩國締結和平友好條約正是為了做到這一點。鄧小平在致詞中表示,中日友好源遠流長。兩國間雖有一段“不幸的往事”,但同兩千年友好交往歷史相比,畢竟是“短暫的一瞬”。他再次強調,要勿忘過去,朝前看。中日兩國盡管社會制度不同,應該而且完全可以和平友好相處。他還表示,中日締約,我們的任務並未告終,要做的事情還很多,任重而路遠。要在聯合聲明和條約原則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兩國睦鄰友好關系和各方面的交流。

鄧小平在訪日過程中專門抽出時間拜會、看望了曾經為中日關系作出過寶貴貢獻的日本老朋友、已經不在台上的政治家或者他們的家屬。“不忘老朋友,廣交新朋友”,這是我們在對日交往中始終堅持的做法。早在中日復交招待會上周恩來總理就講過“吃水不忘挖井人”的道理,充分肯定與評價日本各界為促進日中友好和邦交正常化的獻身精神和可貴努力。在訪問中,鄧小平用很多時間會見老朋友,成為廣為傳頌的美談。

鄧小平特地前往前首相田中角榮家中看望他。田中早已下台,而且涉嫌“洛克希德案”正在接受法院調查審理。鄧小平公開對日本朋友說,田中涉嫌案件,那是你們國內的事。但他對中日復交有大貢獻,我們永遠不會忘記。1972年9月正是由於他的果斷決策,中日邦交正常化才得以實現。

鄧小平一行抵達時,田中角榮和夫人、二階堂進、田中的女兒和女婿以及外孫女在大門口迎接。西村英一、木村武雄、久野忠治等40多位田中派國會議員在院內列隊歡迎,曾經擔任過內閣大臣的山下元利和大鷹淑子站在隊首向鄧小平深深鞠躬並握手致意。鄧小平和田中進行了親切的交談,並合影留念。

鄧小平還以早餐會、茶會等方式會見了已故的鬆村謙三、高埼達之助、石橋湛山、片山哲、淺沼稻次郎、村田省藏、鬆本治一郎等知名人士的夫人、子女與親屬,對為中日友好作出了貢獻的先驅者表示感謝,對他們的家屬致以深切的慰問。離開東京之前,鄧小平因日程安排實在太緊自己無法抽身,就委派隨行的中日友協會長廖承志代表他專程看望了臥病在床的日中文化交流協會理事長中島健藏先生。日本朋友對鄧小平能在百忙之中會見他們都十分感動。有的人在與鄧小平握手、交談、合影之際,禁不住流下了熱淚,甚至泣不成聲。舊遇新知,聚集一堂,充分體現了中國人民“不忘老朋友,廣交新朋友”的胸懷。

鄧小平訪日的時候,正值中國推進現代化建設之時。因此,鄧小平公開表示這次去日本,要虛心學習,了解與學習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學習發達國家一切有用的東西。除了必要的會談會見之外,參觀現代化企業、與企業負責人和資深經濟界人士、技術管理人員接觸交談是日程中的重點。鄧小平參觀了日產汽車系統的君津工廠,看了鬆下產業系統的電子廠,與陪同參觀的鬆下幸之助總裁進行了詳細交談,還直接與所參觀企業的技術人員交談。在前往京都訪問時鄧小平還專門乘坐了新干線列車。在飛速的列車上,陪同人員問鄧小平的感受,他爽快地回答說,速度快,真像飛一樣,蠻舒適嘛,干什麼事都要有速度喲!

鄧小平在記者招待會上回答中外記者關心的問題,特別是釣魚島問題的發言,是其訪日的一大亮點,是他深邃新思想的醞釀、產生過程,很值得一提。他說,對釣魚島中國有無可爭辯的主權。日本叫尖閣列島,名字就不同。我們同日本有爭議。在中日復交和締約談判中雙方同意暫時擱置爭議,留待以后解決。這個問題可以把它放一下,也許下一代比我們更聰明些,會找到實際解決問題的辦法。鄧小平的回答既簡潔明了,又有幽默感﹔既維護了中國的主權權益,又提出了解決爭議的辦法,即暫時擱置爭議,維護兩國友好的大局,留待日后再說。鄧小平講了他那時的一些想法。他說,當時我腦子裡在考慮這樣的問題是不是可以不涉及兩國主權爭議而是共同開發。共同開發的無非是那個島嶼附近的海底石油之類。可以合資經營,共同得利嘛!這就是后來概括成的“擱置爭議,共同開發”8個字。

鄧小平后來與其他外賓也進一步談到把一些領土主權爭議擱置起來共同開發,可以消除多年積累下來的問題。這些構想后來逐漸形成了鄧小平處理中國與其他國家有爭議的問題的指導思想。

訪問期間,鄧小平在回答日本記者有關中國現代化問題時,又讓人們充分領略了他的坦率、務實和開放的風格。他說,這次到日本來,就是要向日本請教。我們要向一切發達國家請教,向第三世界窮朋友中的好經驗請教。世界在突飛猛進地發展,要達到日本、歐美現在的水平就很不容易,達到22年后20世紀末的水平就更難。我們清醒地估計了困難,但是樹立了雄心壯志,一定要實現現代化。這就要有正確的政策,就是要善於學習,要以現在國際先進的技術、先進的管理方法作為我們發展的起點。首先承認我們的落后,老老實實承認落后,就有希望。再就是善於學習。本著這樣的態度、政策、方針,我們是大有希望的。

(摘自:歐陽淞 曲青山主編:《紅色往事:黨史人物憶黨史》,濟南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