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淞:关于大力弘扬党史文化的几个问题【4】

作者:欧阳淞    发布时间:2012-09-26    来源:中国共产党历史网
分享到 :

三、大力弘扬党史文化
  近年来,“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中国经验”等等,成了中外人士热议的话题。一些有识之士在思索,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执政成就?这个政党成立已有90多年、执政已超过60年,为什么依然能够充满生机活力?我以为,深层次的原因要从党的文化和党史文化中来寻找。党的文化和党史文化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先进的理念和高尚的追求,蕴含着我们党在应对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中的巨大勇气、巨大智慧和巨大力量。正是因为这样,90多年来,包括党史文化在内的党的文化,始终引领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从思想上、精神上极大地教育和激励了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在推进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胡锦涛同志指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面对当今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重要因素的新形势,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着眼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以更大力度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包括党史文化在内的党的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示范带动和引领作用。包括党史文化在内的党的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思想源泉,作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理论支撑,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对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对于拓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未来,其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大力弘扬党史文化,有利于丰富和发展党的指导思想、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和群众路线,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帮助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利于以党史文化丰富发展党的文化,进而引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文化具有独特的思想穿透力和精神感染力。大力弘扬党史文化,会使我们党的精神更加饱满,形象更加亲和,事业更加辉煌;会使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向更加明确,动力更加强劲,前景更加广阔。
  我们要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动力,牢固树立传承党史文化就是传承党的优良传统、弘扬党史文化就是弘扬党的独特优势、发展党史文化就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深化党史研究,大力加强党史文化建设,在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坚持不懈推动党史文化自身发展
  党史文化深深植根于党的事业发展和党的工作实践,是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今天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中蕴含的先进文化,就是明天的党史文化。加强党史文化建设,要以深化研究为基础,以保护利用为前提,以宣传普及为途径,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人才建设为支撑,不断增强党史文化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挖掘党史文化资源,从文化的角度深化党史研究。要以党史基本著作编写为重点,带动党史文化资源的开发,注意挖掘新颖、生动、鲜活的党史文化资源,要加强口述历史资料的抢救,增强党史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要下工夫推动包括党史正本、专门史、编年史以及专题研究在内的整个党史文化研究的开展。从文化的角度深化党史研究,就要坚持开放包容方针,吸收借鉴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有益成果,合理取舍、博采众长,提高转化再造能力;就要整合党史研究力量,发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和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的导向作用,加强科研创新,着力推出一批能代表国家水准、具有世界影响、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优秀研究成果。
  从文化的角度深化党史研究,还要注意三点。一是要转换认识。这里所强调的文化的角度,不仅是研究视野的扩大,而且是观念形态的变化。它主要不是要给党史研究增添一些“文化史”的素材,或者是对党所领导的“文化工作”作一些梳理,而是要倡导一种新的观念、一种以党史文化为研究对象的新的观念。在新的视角下,既探求和发现那些长期以来受传统思维束缚而被忽视甚至根本“不想”的东西,培育新的学术增长点,同时对一些传统的问题、人物和事件从新的角度进行研究,产生新的认识,从而更真实、更全面地认识党史的内在规律。二是跨学科研究。从文化角度研究党史,无疑将激活党的历史与中国历史、中国思想史等其他学科的联系,扩大研究视野,丰富研究手段,开辟研究领域,从而走向多学科研究之路。三是善于思考和提出问题。新的角度必将带来新的研究课题,我们要敢于啃硬骨头,选取那些现实生活中最需要回答、最有科学价值、最有可能取得突破性进展的课题集中攻关。这实际上也给党史研究工作者提出了挑战。我们只有进一步拓宽知识面、更新知识结构,注重理论思维、提高理论素养,培养跨学科研究能力,才能有效应对,最终赢得这些新的挑战。
  加强党史遗址遗迹和党史文物保护利用,不断丰富物质层面的党史文化。要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原则,加强党史遗址遗迹和党史文物的抢救性修复和保护,注意征集党史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运用现代手段妥善留存、整理和开发、利用、传播。要以公共财政为支撑,加强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等公共党史文化服务设施和党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并向社会免费开放。要把党史遗址遗迹和党史文物保护同发展红色旅游结合起来,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资本为纽带,打造一批红色旅游文化景区,开发精品红色旅游线路,扩大党史文化产品消费,促进革命老区建设。
  用党史资政育人,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喜闻乐见的党史文化作品。要坚持以领导干部和青少年为重点,广泛深入开展党史文化学习教育,推动党史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要充分运用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方针,精心谋划、不断推出有影响的党史文化专题、专栏,实现党史文化宣传工作常态化。要针对人们思想认识上与历史相联系的困惑,不断推出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的党史精品力作,正确回答人们的关切,引导干部群众在重大党史问题上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有力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和错误观点的影响。要鼓励创作党史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特别是影视等作品,坚持正确政治导向,实施精品战略,借助“五个一工程”、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创作工程、重点文学艺术作品扶持工程等,不断推出积极向上、群众喜闻乐见的党史文学艺术精品,满足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使党史文化为人民放歌、为时代抒情、为后世立范。
  适应形势发展要求,努力改革创新。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党史文化发展既要抓公益性党史文化事业,也要抓党史出版等经营性党史文化产业。推动党史文化产业资源整合,并与旅游、建筑、信息、传媒等产业的深度融合,构建党史文化产业链。要进一步创新有利于党史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在当前党史报刊、出版社等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的基础上,把改革改组改造与加强管理结合起来,在国家政策许可范围内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投资参与党史文化产业,加快培养一批富有活力、实力和竞争力的党史文化企业。要进一步创新党史文化的载体和传播方式,积极探索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等新兴党史文化产业,尤其要鼓励制作适合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传播的党史文化作品,加大党史网站建设的力度,加强对涉党史网站的监管,规范党史信息传播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