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中共历史研究【2】
二、“以人为本”与中共历史研究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在中共历史研究中要做到“以人为本”,就是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个体和群体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上。个体既在自己所属的群体中与大家一同起作用,又单独起到别人不能起到的作用;群体作用则是在相互协调的、相互支撑的、相互补充的过程中合力而成的。在中共历史研究中,既要研究个体的独特贡献,又要研究群体的合力作用,在关注精英人物研究的同时,也应关注普通人物及其群体行为、群体特征、群体意识的研究。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加强研究普通民众在中共历史上对反帝反封建和社会进步作出的贡献。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千千万万的普通民众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投身于反帝反封建事业,他们为革命任务的完成和新中国的诞生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从当前的党史著作来看,对群体作用方面的研究很薄弱。现有的群体研究,往往是从与革命进程直接有关的角度考察,如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学生运动等。至于那些与革命运动关系不直接的群体,如医务工作者群体、教育工作者群体、科技工作者群体等等,则很少有人去研究。而对这些群体的研究和记叙,意义也很重大。例如,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各个根据地以及军队中,都设置了许多卫生防疫机构,配备了相当数量的卫生防疫人员,他们的任务不仅仅是救治战场上的伤员,而且要防控疫病的流行,处理人与自然的矛盾没有他们的存在,根据地的发展也就无从谈起更重要的是,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卫生防疫模式,对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的卫生防疫体系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而对这一群体的研究,目前很少见到相关成果。
另外,对普通民众个体的研究,目前也很不够。而这方面的研究,也是不可或缺的,它可以使人了解到历史丰富多彩的一面。例如,在抗日战争时期,许多普通民众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上演了一幕幕可歌可泣的历史悲壮剧。《抗战》三日刊中有这么两段记载:16岁女青年刘汉生,当临汾危急之时,不肯逃回湖北老家,毅然参加了山西抗敌决死队。她在给自己母亲的信中说:“在这紧急的中华民国存亡关头,每个中华的儿女应立刻尽他所学贡献国家,我虽没有什么学识,但我愿将所能贡献出来。”另外,江苏一佚名老人在家乡陷落后,困于上海,但在如此危难之际,却把自己沿街乞讨来的钱送到银行捐做救国金。中共历史上这样的平民活动举不胜举。将普通民众及其所在群体的这些事迹记载下来,其意义至少有二:一是这些普通民众的言行可以反映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群众基础;二是对历史研究本身来说,这意味着搜集历史素材范围的扩大和研究思路的转变。对一些看来不起眼甚至和历史无关的一手材料,以前很少引起研究者的重视,但在平民史视角中,它们都是构成历史的“血”与“肉”。
第二,注意对普通民众生活状态和精神状况发展变化历程的研究。中共历史研究要做到“以人为本”,最重要的还是要研究普通民众的群体状况研究他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变迁的历程。一方面,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总是首先反映在其物质生活状态的变迁上。例如,西服对中山装的替代,小洋楼对平瓦房的更新等等,这些虽然都发生在普通民众身上,但却是赋有文化意蕴的历史研究课题,因为民众这些生活状态的变迁,实际上是生产力发展到何种程度的具体体现,而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又是整个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主线,所以研究普通民众生活状态的重要性,由此可想而知。另一方面,普通民众精神历程的变迁,它是一些精英人物提出伟大理论的社会根源。如毛泽东思想的诞生,就与千万普通民众要求反帝反封建,实现中华民族独立自主的强烈愿望紧密相关。普通民众的精神世界总是会反映到语言、行动、社团组织和生活风俗等各个方面,因此对普通民众群体行为的研究,还必须进一步研究这些社会方面的变迁。这与我们倡导的社会史研究还有些不同,着眼于社会的社会史,将人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从各种社会关系出发进行研究;而以人为本的平民史研究,则是将人从社会中分离出来,强调人对社会的改造以及人在社会演进和变革中的作用,这方面的研究还有待加强。
第三,加强对党在不同历史时期“以人为本”的路线、方针、政策发展史的研究。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就以为人民谋求自由、解放和幸福为己任,这主要体现在其所制定的一系列路线、方针和政策上。在不同历史时期,由于具体的历史条件在改变,党在这方面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也有一个沿革和发展的过程,加强对这方面政策发展史的研究,从中找出这些方针、政策发展演进的一般规律,不仅可以找出党在某些历史问题上出现挫折和失误的原因,而且为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如何更好地做到“以人为本”提供经验借鉴和历史依据。就“以人为本”这一执政理念本身来说,它也有一个来龙去脉的过程,此前我们一直提“为人民服务”,反映在党的路线上,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它的理论根基在于唯物史观的这一基本原理,即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亦承认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源泉。从理论到党的路线,从“为人民服务”到“以人为本”,对这种沿革以及不同提法所处历史条件的研究,本身也很有意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