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二七”工人运动研究综述

作者:金梦    发布时间:2014-07-18    来源:北京党史
分享到 :

京汉铁路“二七”工人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90多年来,学术界陆续整理出版了新的回忆资料、研究论著和相关人物传记,发表了若干研究论文,本文拟对此进行简要梳理和综述。

一、十年来研究资料与论著出版概况

第一,相关资料得到进一步整理和挖掘。《武汉文史资料》在京汉铁路“二七”运动80周年之际设立“二七纪念专刊”,刊载了京汉铁路“二七”工人运动领导人邓中夏、项英等人的回忆史料,以及烈士林育南、施洋的后代的珍贵回忆。与此同时,作为京汉铁路“二七”工人运动重要发生地的北京长辛店、武汉与郑州的二七纪念馆等也在继续进行相关史料的搜集与整理工作,这为学术界继续深入研究“二七”运动的新进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若干相关论著新近问世。关于京汉铁路“二七”工人运动的全景式描述,2011年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的《血洒京汉路(二七大罢工)》[1],通过参考大量文献资料和已有研究成果从运动发生的前因后果、斗争策略与善后工作等方面对京汉铁路“二七”工人运动展开了详尽平实的专门论述。《湖北近代革命史》[2]《湖北新民主革命史》[3]《武汉工人运动史》[4]《武汉铁路百年》[5]《北京三千年》[6]等,则从地方史视角较之以往更加详尽地叙述了京汉铁路“二七”工人运动的全过程。关于京汉铁路“二七”工人运动中的人物研究,2012年工人出版社出版了《中国工运历史人物传略》[7]系列丛书共11本,其中包括林祥谦、项英、邓中夏等三位“二七”工人运动代表人物。

第三,一批就“二七”工人运动发生的原因、经过、历史评价与经验教训等进行继续研究的学术论文发表,虽数量不多,却使研究延续下来,且形成了相对固定的研究群体。

2013年1月30日,为纪念“二七”大罢工90 周年,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主办了“二七精神的传承与创新”座谈会,将“二七”精神纳入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是对献身二七斗争群体工人的缅怀,对新形势下如何发挥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如何重新定义与弘扬二七精神”[8],均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