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时期的正确决策【2】

——记陈云同志主持的“七道江会议”前后

作者:彭嘉庆    发布时间:2015-04-01    来源:中国共产党历史网
分享到 :

去留攸关

  为了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党中央和毛主席早就电示东北局要做各种准备。东北局于十一月初决定,将原辽东、辽宁两个军区合并,并派陈云、肖劲光同志到南满统一领导对敌斗争。陈云同志任南满分局书记兼辽东军区政治委员,肖劲光同志任辽东军区司令员。我们四纵队到了六道江后,可能是为了保存和聚蓄力量,军区最初打算由机关率三、四纵队主力北上,渡过松花江,与北满主力会合,指示我带四纵队十一师和辽宁独立师坚守长白山,牵制敌人。我们纵队领导干部对军区这个意图不大理解,感到南满根据地危在旦夕,都为南满命运担心。这个决定象寒风一样,一阵阵紧抽着人们的心,搞得上上下下都心乱如麻,议论纷纷。有的人说:我们辛辛苦苦经营了一年的南满根据地,难道就这样丢掉了吗?有的同志甚至怀疑:这么大的决定,报告了党中央没有,中央知不知道?尽管当时我们领导干部的思想不通,心情沉重,但接到指示后,还是坚决服从,抓紧时间,做好上长白山的各种准备。部队已换了轻装备,筹备了上山的斧头、锯子、绳子等工具,带上了过冬用的辣椒面和其他东西。有的机关和部队即将分开,准备一部分北上,一部分上山。正当部队整装待发之际,军区又发出通知,要我们师以上干部去七道江开会。

  “七道江会议”于十二月十一日开始,陈云同志有事在临江没到会,由肖劲光司令员主持。因他刚到南满不久,会议主要由肖华同志具体组织。会议主要内容是讨论目前南满的形势、今后的作战方针和布置军政教育训练问题。同时,大家也想借这个机会,表示欢迎陈云、肖劲光同志来南满工作。会议首先布置了部队整训问题,紧接着讨论作战问题。当时大家都共同主张好好与敌人打几仗,但究竟怎样打,开始时出现了几种意见:一是把三、四纵队拉到临江正面并肩与敌作战。二是留三纵队在临江正面打,四纵队分散到敌后打。三是两个纵队留在南满力量小,不好打,要开到北满与其他兄弟部队相配合,打几个大仗,一块一块地吃掉敌人。几种意见各有理由,争论不休。随着争论问题的深化,不知不觉都把话题转到是坚持南满还是到北满的问题上来,出现了重大分歧,愈争愈烈。有的同志主张放弃南满北上。有的同志主张坚持在南满斗争。有的同志主张大部到北满,小部留在南满。也有的同志主张先在南满打一仗看看,打不赢就北上,打得赢就坚持下来不走,等等。当时虽是零下三十多度,外边滴水成冰,但同志们在小房子里争论这些问题时,就象开水在锅里翻滚一样,热闹得很。肖劲光同志听到大家这些意见后,非常谦虚谨慎,在此关键时刻,他没有武断下结论,而是发扬军事民主,让大家把意见都说出来。

  主张放弃南满北上的理由:一是不能在长白山与敌人决战。因为敌人“先南后北”的作战计划,是想把我南满主力赶到长白山,在长白山决战,能将我消灭就消灭,消灭不了也把我困在山上饿死冻死。而长白山区地形狭窄,我大兵团作战没有回旋余地,加上兵员、粮草缺乏,不是主力久留之地。若在此地与敌决战,寡不敌众,势必把主力拚光,恰恰上了敌人的圈套。二是主力离开南满到了北满,以松花江为依托,可摆脱敌主力追击。与北满主力会合后,兵力集中,力量雄厚,不会被敌人各个击破。三是到了北满,若有危急情况,可背靠苏联,比较保险,等等。

  主张坚持南满反对北上的理由:一是要把敌人主力拖在南满。敌“南攻北守”的作战计划,是打算在松花江结冰之前,以小部兵力凭江为险,阻我北满主力南下,而集中其主力围歼南满我军。但经过两个月作战,并未达到目的。现在眼看封江,天险即将夷平,心急如火,恨不得毕其功于一役,把我压缩,围歼于长白山下,或把我困死于长白山。如果我主力北上,只留小部兵力于南满,势必顶不住敌主力进攻和围剿,等于放弃南满。这正适合敌人的战略意图,解敌后顾之忧。从全局看,东北战场的胜负问题,虽说主要靠北满主力,但南满现在却是主要方面。要是我主力留在南满,与敌周旋,可在敌人的“屁股后边吊个大冬瓜”,拖住敌人的主力。这样坚持下去,我们困难多,代价大,但对整个战局有利。在南满吸引和杀伤敌人越多,越有助于全局的胜利。二是南满战略地位很重要,不能丢。南满是东北的工业中心,比较富,又是海上与内地交通要道。北满与南满相比,有几个不如:人口不如南满多,群众基础不如南满好,工业不如南满发达,气候不如南满暖和,地形不如南满有利。而南满小丘陵地多,便于大小部队活动。这些条件只要利用得好,我们定能在南满站稳脚。三是坚持南满,对今后战略反攻有利。主力若到北满,就失去南满的各方面基础,将来反攻回南满时,要花很大力气。若留在南满,既能积蓄力量,为反攻打下基础,又不让敌占区连成一大片,反攻时就容易得多。四是敌人在东北没有增加作战部队,正规军只有七个,其他是杂牌军,经过几个月作战,占领了许多地方,又背上很多“包袱”,拉长了战线和前后方距离,运输困难,兵力分散,不可能集中兵力马上置我于死地。五是既然到北满,有危急可依靠苏联,那么留在南满有了危急也可在苏军管辖下的大连旅顺“避雨”,还有朝鲜也可作依托。六是如果集中力量打一仗再定去留之策,为时已晚,心情不定,决心不硬,可能打不赢,就是打赢了也出不去,走不了,损失会更大,不如早定坚持南满之计。

  会议开了两天,去留的几种意见还僵持不下。会开到十二日晚上,突然接到情报,获悉敌一个师已进至梅河口,一个师已向集安进攻。军区马上决定,会议提前结束,各师负责同志立即返回部队作准备,对付敌人进攻,先打一仗看看,打得贏就留在南满,打不赢就五个师到北满,四纵十一师和辽宁独立师留下坚守长白山。纵队以上干部留下来继续讨论南满军事方针和作战问题。因我是纵队政委,便留了下来。当时,我和军区参谋长罗舜初同志同睡一个床。他也主张留在南满,眼见敌人已逼近,而我们作战方针还未定,心焦如焚,怎么也睡不着,老是与我议论去留问题。我见到其他同志也是一样,碰在一起都谈论这个事,有的人还争得脸红耳赤。不管哪一种意见,都是为了粉碎敌人的进攻,都是对革命战争高度负责的表现,只不过是各人看法不同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