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时期的正确决策【3】

——记陈云同志主持的“七道江会议”前后

作者:彭嘉庆    发布时间:2015-04-01    来源:中国共产党历史网
分享到 :

三槌定音

  由于敌人开始进攻,我们对去留问题的意见还统一不起来,作战方针就更不好确定,军区党委便请陈云同志从临江来参加会议。

  陈云同志是十三日晚冒着大风雪连夜赶来七道江的。那天晚上,我们几个人都在房子里烤火,焦急地等待着他,是去是留,等他来裁决。到了深夜十点多钟,他才赶到。他进来时,首先向大家问好,给人带来一种轻松亲切的感觉。有的同志说:“你辛苦了,身体好吗?天这么冷,还请你来解决问题。”有的说:“我们心情都很紧张,等你来决定问题。”他非常谦虚地说:“肖劲光同志是搞军事的,很有学问。你们都是搞军事的。我不是搞军事的,来了是想听听你们的意见。主意还是靠大家出,办法靠大家想。”我们见夜深了,劝他早点休息,明天好开会。但他不肯,说要跟我们互相扯一扯。关于主力是到北满还是留在南满的问题,他来七道江之前,曾在临江征求过一些同志意见。到这里与我们交谈时,对南满的敌我情况还问得很细。他平时喜欢用“作文章”来比喻研究解决问题,这次也是一样,问我们:“在南满还有没有文章可作?”我们在房子里一边烤火,一边毫无拘束地议论着各种问题,陈云同志兴致勃勃地听着各方面的意见。一直到了凌晨三时,才分散休息。

  十四日,我本来有事要回六道江,但早饭后,陈云和肖劲光同志要我继续留下来开会,参加讨论南满军事方针问题。这天的会议由陈云同志主持。肖劲光同志先将前两天会议情况作了简要介绍。陈云同志听了后,又象昨晚一样,问大家:“你们看,南满还有没有文章可作?”我听了他这么一问,感到他不是来一板定案,而是来跟大家共同商量解决问题的。在这种民主风气之下,尽管外边敌情严重,形势咄咄逼人,但屋子里讨论问题的气氛还是相当活跃。有的同志说:南满没有多少文章可作了。有的同志却说:文章还是有做的,看是做什么文章,是作大文章还是作小文章?陈云同志在会上很少说话,一直耐心地听着各方面的意见,让大家各抒己见。在大兵压境的情况下,一个高级指挥员能这样充分发扬军事民主,从容不迫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我以前很少见到。

  这种辩论足足进行了一天。到了晚上,陈云同志问:“南满能容纳多少部队?”我听他这么一问,估计可能要在南满作大文章,便回答说:“看怎么放法。要下决心放的话,长白山正面可以放一个军,安东一线可以放一个军,本溪、抚顺外围可以放一个军,辽南方向也可以放一个军。”有些同志同意这种看法,有些同志则表示异议。陈云同志见大家的意见仍不一致,便说:“我们不走了,都留在南满,一个人也不走!留下来打,要在长白山上打红旗,摇旗呐喊!”一言九鼎,落槌定音。为什么都留在南满?他说:南满战略地位相当重要,坚决不能丢。要是我五个师上北满,敌在南满则无后顾之忧,就有十个师跟着进北满。就算我两个纵队都到北满,顶多能对付敌一个军,但留在南满即可牵制敌四个军。权衡利弊,还是在南满大有作为。有人说长白山是瓜皮帽,别小看这个瓜皮帽,这是很有作用的。要是丢给敌人占了,我们即使在北满打了大胜仗,将来要回来就难了。只要把长白山留在我们手里,群众就有信心向着我们。有了根据地和群众,什么事情都好办!他还阐述了能够坚持南满的许多理由,号召大家团结起来,振作精神,鼓足信心,艰苦奋战,以新的姿态与敌人斗争到底!他当时是东北局副书记兼东北民主联军副政委,看问题的角度高,考虑问题全面,具有驾驭整个局势的能力。大家听了他的分析,都很信服,都拥护和赞成他的意见。他这一裁决,结束了几天来的争论,在关键时刻,稳定了众人的混乱心情,统一了大家的意见,改变了会议的气氛。我感到这一槌定音,定得准,定了南满根据地的命运,定到了人们的心坎上。

  要留在南满,怎么样留?主力部队是留在现地跟敌人硬顶?还是打出去?对于这一点,大家都主张派一部分部队插到敌人心脏地区活动,从后方积极打击敌人,逼其调回一部分兵力保“家”,减轻我临江正面的压力,这样,效果要比正面与敌硬顶好得多。

  当讨论到由哪些部队打到敌后时,会议气氛又大变。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都沉住气不表态。这种沉默僵持了好一会,使人很难受。因为已到深夜,不能再这样呆下去。肖劲光司令员就说:“谁能打出去?请自告奋勇。”大家又沉默了好一会。司令员摧了几次,我就说:“我们四纵刚打完新开岭战役,就撤到这里,伤病员还没有很好处置,新兵尚未补充,几千俘虏还来不及消化,部队冬装还未解决。按理说,不应轮到我们出去,但为了顾全大局,如领导上需要我们出去,就是再困难我们也出去……”

  “好!由你们打出去。”还未等我说完,陈云同志马上表态定夺,这算是他的第二槌定音。

  接着陈云同志问:

  “你们出去有什么困难?”我当时感到深入敌后,不知会碰上多少艰难,一时无从说起,只感到兵员未补上,无后方作战,力量比较单薄,便说:“要想把敌人拉回去,减轻正面压力,一个师出去不够,要一个纵队出去才有力量,对敌才有震撼作用。这样,我们主动性就更大,对付大股小股敌人也有把握。”大家对出去兵力问题,议论了一会,开始定一个师出去,后来又定两个师,最后陈云同志说:“一个纵队出去,到敌后大闹天宫,山上山下互相呼应。你们纵队要什么东西,首先保证你们。”肖劲光同志接着说:“远距离的情报,我们首先保证你们;俘虏未处理,交给其他部队处置;兵员不足,我们从地方部队抽调补充一部分;部队没有冬衣御寒,从三纵队和军区机关抽补给你们。”他们这么说,我感到是第三槌定音,心里非常激动。有许多问题我未想到,他们已经先想到了,说明他们对坚持南满斗争,已深思熟虑,胸有成竹。

  会议一直开到午夜。对如何坚持南满的问题,进行了详尽的讨论研究。最后确定了坚决坚持南满,保持长白山区,坚持敌后三大块(即辽南、宽桓凰赛、沈四梅地区),扩大根据地的方针。为了粉碎敌人的进攻,会议决定遵照毛主席关于游击战与运动战相结合、外线作战与内线作战相结合的战术思想,以三纵队在正面进行运动防御;四纵队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与运动战,集中打仗,分散做群众工作,变敌人后方为战场,前后紧密配合,消耗和消灭敌人。

  这次会议在前方炮火连天、内部意见发生重大分歧的情况下进行,从争争吵吵到统一意志,从准备放弃南满到坚决坚持南满,这一重大的转折,挽救了南满的危局。这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依靠大家对《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方针的深刻理解,同时依靠会议主持者的高瞻远瞩和坚持生动活泼的民主作风。会后战局的变化,完全证实了会议决策的正确性和重要作用。当时为了落实会议决定的方针,进行了深入动员,并随即迅速行动。军区领导机关和兄弟部队对四纵队深入敌后斗争,给予很大关怀和支援。为了解决兵源问题,军区从机关中精简人员,充实到作战部队中去,甚至把许多警卫员也补充到连队,还从医院动员了不少伤病号归队。此外,还从地方部队抽调兵员给四纵主力部队。当时有个省军区领导同志对调兵补充四纵队不太满意,陈云同志亲自出面做工作,说:“没有野战军就没有你地方武装部队的存在,你们将一部分兵员交给野战军,是为了顾全大局,如果交出去后,地方丢了,由我陈云来负责!”同时,军区机关和三纵队兄弟部队抽调了部分冬装支援四纵队,保证我们按时挺进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