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辽沈战役中的铁路运输【2】

作者:吕正操    发布时间:2015-11-05    来源:中国共产党历史网
分享到 :

运送主力 直插辽西

一九四八年八月下旬,东北铁路总局接到东北野战军总司令部(以下简称“东野”总部)的紧急命令: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最秘密的情况下,把在东线的东丰、大兴镇、西安(今辽源)、烟筒山一带的三纵、炮纵、二纵五师和六纵十七师,迅速运送到西线的新立屯、西阜新等地区,出其不意地给敌人以打击。为保证前线作战的胜利,要从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地运两千万斤粮食和作战物资到前线;为堵截与包围长春之守敌,要从后方向吉林、四平运送十九个独立团。同时,还要准备几个列车随时供第一纵队机动运输之用。

总局党委认为,这次军运关系到东北战场战略部署的实现,关系到整个东北解放战争的胜负。党委决定全力以赴,不惜一切代价,坚决保证这次军运任务的胜利完成。我们随即迅速、周密地进行运输准备工作。

为了保证这次军运的秘密指挥,“东野”总部和东北铁路总局联合组成了临时军事运输委员会,在梅河口铁路办事处、郑家屯铁路分局设立运输分委会。军铁双方又在装卸车站及主要中间站派出特派员,全权指挥一切装卸及车辆调配,随时与分委取得联系。分委则随时与总委取得联系,并坚决执行由总委下达的“东野”总部与铁路总局的各项命令。这样,不论总委与分委均指定了专人负责,使各铁路线调度指挥工作,得以在严格保守秘密又十分复杂的战时情况下,既高度集中统一又机动灵活,有条不紊地进行。

当时,东北战场的国民党军在连续遭到我军的打击后,已被我包围在长春、沈阳、锦州和北宁线几个孤立据点内,东北广大地区也已经控制在我们手中。但是铁路东线的梅河口至四平段,西线由四平到郑家屯区段,开通到西阜新区段,都在敌机空袭范围之内。其中郑家屯、彰武、新立屯至西阜新一带,是敌机的重点轰炸区,每天从早到晚,敌机频繁轰炸扫射,袭扰不停。而由梅河口起经四平、郑家屯到新立屯、西阜新区段内,每天通过能力只能容纳六个列车往复,而且列车编组不能超过三十二辆。我们根据这些情况与部队密切协同,打破平时运输的常规,商定了编组计划、装卸车时间等事项,坚决把参战部队按计划集中在一旬内全部运往前线。

首先是必须把郑家屯、西阜新间,各站停留未卸的重车七百四十多辆,在大规模军运之前卸后排空。总局下达指示后,各站立即行动,很快将重车全部卸完,把空车排送完毕。另方面为保证前线通讯畅通,在器材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把通辽、西阜新间刚刚修复的通讯线路,从原有的三对临时增设为四对,并安装了区间电话和直通电话。齐齐哈尔、西阜新间的电报业务,也抢在九月上旬开通。在此期间,吉林局动员职工群众更换腐朽枕木六千四百一十三根,捣固线路六千九百三十米,并将被破坏了的大兴镇的站台修复。为了便于部队兵员乘车,粮食、弹药等作战物资装车,总局从哈尔滨调拨一批钢板给各前沿装车站。后方各铁路局,为了保证军运列车运行安全,千方百计减缩管辖区内运用车的风管,拨出二千三百四十多根风管和一批胶皮垫圈,使军运列车全部安上了制动风管。当时运用机车极其紧张,总局想尽一切办法给郑家屯分局、吉林局配备了足够的运用机车。

最后,东北铁路总局对这次军运的组织领导和人员配备进行了详细周密的安排。梅河口、四平、西阜新一线,刚收复不久,特别是彰武以南地区,职工缺员很多,成份比较复杂,繁重的军运任务又落在这样的地区。总局下决心从各局抽调一批工人、干部充实了这一地区。仅齐齐哈尔局就调出一千二百多名政治可靠、有业务技术经验的工人、干部,分派到西线各站段。齐、吉两局的主要负责同志都亲自到前线指挥运输。每个站都派干部具体指导,每趟列车都有干部添乘。如齐齐哈尔局局长黄铎同志亲自到郑家屯分局组织运输;郑家屯分局长廖诗权、政委尹诗炎,分别到彰武、西阜新就近指挥军运;吉林局副局长孙鲁光同志到梅河口坐阵,郑家屯分局运输科长常克、副科长何彬和四平办事处主任沈影同志亲自坐台指挥行车。齐、吉两局还派出大批干部到列车运行的重要地点亲自参加作业。

一九四八年九月六日,“东野”总部下达命令:十日晚开始运输。总局迅速调集车辆。九日,集中车辆达一千二百二十四辆,其中棚车六百八十四辆,敞车、平车五百四十辆。九日晚,以梅河口为主,以朝阳镇、四平、吉林、西安为辅的编组站,也编好列车;部队上车站为东丰、大兴镇、西安,下车站为新立屯、新邱、西阜新,同时做好了一切准备。

十日晚,这次大规模军运开始,军列按计划正点发车。

当前行列车已驶进四平站时,突然接到“东野”总部首长急电,命令连夜将已经发出的两个军列,立即返回原地下车待命。同时,将已经停运的混合列车又恢复运行。这是“东野”总部为了迷惑敌人,防止暴露目标而采取的紧急措施。十二日夜晚,军运列车又按计划开始运行。

这次运输中,西线郑家屯、彰武、西阜新;东线梅河口、四平站是关键地区,敌人的飞机不但白天来,夜间有时也来,四平最多一天达七十二架次之多。这两个站和沿线的运输一线员工,为了保证军列不被敌机发现,夜间都是采取无灯火作业。扳道员扳完道,为了确认道岔是否密贴,还要依次用手去摸,以保证军用列车及时安全地、源源不断地开往前线。

军运开始后不久,辽西大雨连绵,西辽河大水猛涨,水位比最高的一九四六年还超出一米多。钱家店区段的线路被水淹没,水势凶猛,线路状态不明,不知路基是否冲断。在这关键时刻,通辽工务段段长乔子龙同志,以大无畏的精神,用手柱着木棍,趟着大水,顶着激流,在前边一步一步地探查线路,慢慢地引导机车把军列安全送过被淹区段。在这样恶劣的自然条件和复杂的战争环境下,长距离、短时间、大规模地运送兵员和装备,没有发生什么事故,这在现在看也是难得的。

严守秘密,在这次军运中做的也很成功。运送部队的列车全用棚车。列车出发前,车门加锁,贴上封条。列车运行时,看不到部队人影,听不到部队声音。就连铁路员工也不知道运送的是什么。因此,在义县解放后,敌军俘虏说,你们攻打义县时,我们都不知道贵军是从哪上来的。

九月十二日至二十一日,按计划完成了三纵、二纵五师、炮纵等主力部队到达西阜新的军运任务。由于各路局员工的努力和军队的配合,运输速度比预想的还快:四平、西阜新间,最快的只用十四小时四十六分钟,最慢的十九小时四十七分。前三天全是重车单程运行,到第四天,空车开始回返,白天,没有敌机袭扰时,放行空车,减少会车,使运行时间大大缩短。在九天之内,共运送了六十四个军列,把近十万大军安全、迅速、及时地送上了辽西前线,胜利完成了我军大兵团调动的运输任务。九月二十八日,总局接到“东野”总部的电报,表扬铁路员工在困难的条件下,顺利地完成了军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