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辽沈战役中的铁路运输【5】

作者:吕正操    发布时间:2015-11-05    来源:中国共产党历史网
分享到 :

英勇斗争 迎接胜利

在东北,我军完成了“围锦打援”的部署以后,龟缩在沈阳的廖耀湘兵团即按照蒋介石的命令,组成“西进兵团”出犯新民,企图解锦州之围。

廖耀湘兵团出沈阳后,敌一股骑兵窜到苍土车站,看到车站被破坏的状况,到处寻找工具。敌人抓来了苍土养路工区养路工人史云普,问他工具那去了?他说被撤退的人带走了。敌人说他藏起来了,逼他交出工具,他不交,敌人就打,老工人被打得浑身是伤,嘴流鲜血,还是说没有。敌人气急败坏,端起刺刀,对准史云普的胸膛进行威胁,但这位老工人,面对强敌,毫不畏惧,宁死不交。敌人逃跑后,等我们的同志回来,史云普才把自己埋藏的工具挖出来,给大家抢修线路。苍土车站很快通了车。

为了在运动中歼灭廖耀湘的西进兵团,根据上级指示,我们必须暂时撤出彰武。郑家屯分局长廖诗权同志在彰武亲自组织撤退,疏散车辆。他首先组织人力将一千多名伤病员送上火车,转移到通辽;又将在甘其卡收容的四百多伤员及掉队人员的行李、物资,用四、五个列车运到通辽。撤退工作做的井然有序。直到十一日早晨,敌人的枪弹已打到彰武车站,廖诗权同志才乘一辆轨道摩托车离开彰武。

彰武电务段的员工,撤退前秘密地藏好器材备品,撤退到甘其卡后,立即装置好交换台,接通了电话。当时铁路电话不单单是铁路使用,更重要的是供军事指挥用。电话交换台设在一所地主院落里,以迷惑敌人,掩护自己,安全保密。那时不仅要和公开的敌人斗争,还得同看不见的敌特、坏分子作斗争。交换台刚安装好,敌机就来轮番轰炸。但是我们的电话员,在敌机轰炸扫射下,仍坚持工作,始终保持电话畅通。在交换台前坚持工作的是李桂兰、车锡娥、李廷霞三个女孩子。她们中最大的二十一岁,最小的才十四岁。这三位姑娘日夜坚守岗位,连续十几天没摘下耳机。电话线不知被炸断多少次,电务工人们冒着危险一次一次地接通了。电话交换台不知搬了几个地方,但是,通讯联络始终没有间断过。

十月十五日锦州解放了。从九月十二日辽沈战役开始,到十月二十日,这三十八天内铁路共开行军列六百三十一列,使用车辆一万九千五百六十一辆,运输各种作战物资五十八万六千八百三十吨。

接着,前方胜利喜讯不断传来。十月二十八日,辽西会战全歼廖耀湘兵团;十一月二日,沈阳、营口宣告解放。历时五十二天的辽沈战役胜利结束。东北全线一万零九百四十公里的铁路至此全部回到人民手中。伴随人民解放军胜利前进,东北铁路员工们欢天喜地,庆祝东北全境解放。同时,他们又提出响亮的口号: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把火车开到北平去!开到南京去!开到广州去!

辽沈战役的炮声刚停,曾与解放大军并肩作战的东北铁路员工们不待休息,不顾疲劳,来不及与家人告别又投入了新的铁路运输工作。十一月上旬,沈(阳)山(海关)线开通以后,他们开着火车、拉着器材,跟随东北野战军浩浩荡荡进关了。当时在铁路员工中流传着这样一支歌。让我记录在这里,作为这篇回忆录的结尾。

穿过山洞,穿过铁桥,

不分黑夜和白天。

越铺越长,越铺越远,

千山万水莫阻拦。

枪炮人马,粮食被服,

海水一样送到前线,

前方后方,连成一片,

绿灯时时保平安。

嗨嗨,嗨嗨!

路程在我们面前缩短,

我们绝不错过时间。

不管黑夜,不管早晚,

火车头吼叫着——

一直、一直、一直地冲向前!

 

(摘自:欧阳淞 曲青山主编:《红色往事:党史人物忆党史》,济南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