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辽沈战役中的铁路运输【4】
疏通堵塞 保证畅通
进入十月,敌人感到末日即将来临,对我西线的苍土、新立屯、泡子、彰武、通辽、郑家屯等站进行狂轰滥炸,妄想切断我运输线。十月一日柳河大桥被炸坏,运输陷入瘫痪。在这紧要关头,铁路员工为线路畅通创造了惊人的奇迹。当天夜里,全线员工、家属和铁道纵队战士共同奋力抢修,经过一夜奋战,就架起了便桥,二日夜就通过两次军列,三日夜,又通过四次军列。
十月一日的大轰炸,使郑家屯地区的铁路遭到很严重的破坏,铁路工人承受了更大的压力。郑家屯历史上曾是我们民族抗击侵略者的战略重镇。今天,它成了铁路员工支援解放军、打败国民党反动派的重要铁路枢纽。从一九四七年五月,郑家屯第二次回到人民手里,敌人就把它视为眼中钉,每天飞机声不绝,炸弹声不断。郑家屯分局政委尹诗炎同志说,敌人扔在郑家屯地区的炸弹,立着摆,也能摆一层。十月一日这天,整个地区被炸得一片火海,车站、电务段、机务段都遭到敌机的轰炸,烟尘滚滚。敌机还没飞走,员工同志们就冲上去抢救起火的房舍,抢运仓库的器材,抢救受伤的同志。机务段长边光辉同志,看到库停机车有全部被炸坏的危险,就冒着敌机疯狂扫射,迎着大火冲上去,连续将七台机车开走,分散隐蔽起来。电务段长金子元同志原是齐齐哈尔电务段工人,随齐局支援前线大队来到郑家屯的,在一次轰炸中爬上电杆,抢修被炸断的通讯线路,不幸牺牲。解放后,郑家屯分局在车站树立一座纪念碑,纪念为辽沈战役胜利,为东北全境解放,在抢修、抢运战斗中光荣牺牲的金子元等十七位烈士。今天,我们这些活着的人,我们的青年同志,应当学习他们为人民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精神,为振兴中华贡献更大的力量。
十月三日后的铁路军事运输,较前个时期更为繁重。不仅要大量往前线运送各种作战物资,还要及时运送随着战争进展不断前移的各级指挥机关。后方的十九个独立团也要向四平、吉林地区集结。同时还必须准备几个列车,随时供给总预备队的一纵队机动运输。
从一日到十日,敌机白天、黑夜不停地轰炸。四日,章古台停留三辆弹药车被炸,站内三条线全被炸坏。五日,柳河大桥再次被炸,钢梁塌落。当时,列车运行十分困难:西阜新伤病员要送后方医院,空车连续回返;一部分重车待卸;六纵十七师因接受战斗任务,所乘列车急需前进。但因大桥被炸,上下阻塞,南下重车都挤到彰武以北,停留在沿途。郑家屯、通辽间有七列,齐齐哈尔、郑家屯间十九列,哈尔滨、齐齐哈尔间五列。共有三十一个列车运不上去。而四平、郑家屯间阻塞的列车还有不少。
为了扭转这样局面,十月四日和七日,总局与“东野”后勤部召开紧急联席会议,确定整个运输由总局全面负责,统一指挥,重新排列了运输次序,决定以部队、弹药、汽油为先,其他次之,为确保安全,规定每个列车所挂弹药车不得超过五辆,汽油车不得超过两辆。并按李富春同志指示,以通辽为主,以甘其卡为辅,接受后方到达的物资与民工。同时“东野”总部首长决定,野政、野后机关的人员和所有后方支前的民工,均在郑家屯下车,徒步赶往前线;只允许作战部队、军火和被服列车通过郑家屯开往前线。这一系列的紧急措施贯彻下去,很快扭转了郑家屯枢纽地区的运输堵塞状况。
地处战争前沿的西阜新车站,也被敌机炸得只有站线,没有一间房舍。扳道房设在地窨子里,站舍是用雨布搭起来的低矮的帐篷,但是调度指挥,运输组织都从未间断,保证了军用列车一列跟着一列到达,卸下的草堆成了山,粮堆成了垛。
至十月八、九日,从后方各地运往吉林、四平地区的十九个独立团,相继到达。给一纵集结的列车,也已停留在所需地点。这个时期使用车辆之多是空前的。以七、八、九三日计算,留在彰武以南的重车达八百零三辆,供一纵和十九个独立团使用的车辆达一千零九辆,往前线运输的一千零八十五辆。几个大站待装的空车二百一十三辆,共计六千一百余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