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接管上海纺织业【2】
二
中国纺织建设公司(简称中纺公司),1945年12月5日在重庆成立,隶属于国民政府经济部纺织事业管理委员会,负责抗日战争胜利后接收和经营日伪在沦陷区的纺织工厂及其事业单位,为官僚资本企业。1946年1月,公司迁沪办公。此外还设东北、天津、青岛3个分公司。1949年5月29日,上海市军管会接管中纺公司及其在上海的所属各厂:棉纺厂18家(有纱锭90.01万枚,布机17535台),毛纺织厂5家,印染厂6家,绢纺厂1家,针织、机械、线带等厂5家。当时中纺公司在中国纺织工业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的内部组织的特点是,各地一切工厂、分公司、办事处均归总公司直辖,分公司仅负营业上的责任。总之,产、供、销、人、财、物大权,统一集中在总公司,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官僚资本的纺织工业托拉斯。接管这样一个比较现代化的企业,对我们大多数长期在农村工作、打游击的同志来说,确实困难不少。
怎样接管中纺公司,根据党中央接管上海的总方针,“稳步前进,量力而行,实事求是”的政策,既不采取性急的办法,也不采取迁就的办法。整个接管工作分成接收、管理、改造三大步骤进行。这是一种革命现实主义的方针,使接管工作能掌握极其复杂的情况,能有余裕的时间去处理各种日常事变。这就使得敌人方面以“左”的刺激或右的引诱的方法,逼迫我们改变方针的企图归于失败。解放后第一个月有许多朋友嫌我们太宽大,而特务匪徒则误认为我们软弱无能。但是事情的发展证明了前者的过虑和后者的错觉都不合乎事实。我们坚持执行原定方针,达到了预期目的。
由于我们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各部门的同志忠诚地执行了党的政策,将这一个规模庞大的官僚资本企业顺利地接收变为人民的企业,不但没有受到大的损失,而且在两三天内全部复工,沪西各厂甚至一直没有停工,这是过江以前接收许多城市中所没有的。被完整接管下来的中纺公司,还立了两功。当时中纺手里有400万美元,而上海各银行总共只有外汇储备200万美元。我们进城后,中纺的经济实力对稳定市场起了一定作用。另外,解放前夕,中纺通过种种渠道,辗转曲折,进口了425万吨岱字棉籽,为我国棉种改良创造了有利条件。
接管中纺公司由上海市军管会轻工业处负责,处长是刘少文同志(后曾任中央军委第二部部长),副处长是陈易同志。接管的头一件大事是召集中纺公司原有工作人员开见面会。先由军管会轻工业处主任秘书孙以栋同志到中纺公司交发接管命令,然后军事总代表刘少文同志召见中纺原总经理顾毓瑔等,安排接管仪式。仪式分两次进行,一次是接管中纺公司及所属各厂,一次是专门接管中纺公司本部。第一次仪式于1949年5月29日在中纺公司会议室举行,出席对象是各厂厂长、军代表、联络员和公司的处长等高级职员,由军管会轻工业处处长、军事总代表刘少文同志主持,讲了接管政策,要求全体技职人员恪尽职守,安心工作,为人民服务,并介绍军代表与大家见面。会议结束后,各厂厂长把军代表和联络员迎接进厂。第二次在河南路桥北苏州路470号上海工商联合会举行,出席对象是公司全体职员,由军事代表张锡昌同志主持,宣布了接管公司各处室的军代表名单,讲了接管政策。这次会议,不仅是军代表与广大职员见面的仪式,也是发动全体职工的群众大会。从此,全体接管干部与地下党员、积极分子结合在一起,依靠群众,团结广大中下级技职人员开展各项工作。
当时接管中纺公司军代表室下设稽核组、业务组、工务组、秘书组、研究组等,我分在工务组,负责接管原工务处。茅琮任组长,我任副组长。我在中纺公司第三办事处(后改为上海市纺织局江宁路办事处),和牟玉昆两人代表军管会负责对三办进行接管工作。三办大多为中纺公司的一些技术部门,如技术促进组、技术督导团、试验化验室、机械设计室、技术训练班等。员工大多为有关方面的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是一支不可多得的人才队伍。如何对待这些人,团结他们开展工作,陈毅市长曾有过精辟的指示,“在学识上要采取老实态度,不要充假装象,怕失面子,结果大失面子。不能以战胜者自居,如对旧人员认为他们低我一等,无资格与我讲话。不知道他们也是穷苦工薪阶层的劳动者,要主动团结他们。总之,入城接管,对文化界、工商界等各方面的民主人士,对旧人员,都要结合这种新精神合作共事。”我们初来乍到,业务不熟,情况生疏,高级工程技术人员熟悉业务,学有专长,如何把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为人民服务,这一问题是值得深思的。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靠三大法宝取胜。在建设新中国时,也要发扬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搞好统一战线工作,团结知识分子,这样,力量无疑会更壮大。我们分头下去,和大家一起学习党和人民政府的方针政策,一起参加讨论。并且抽时间随各个组分别下厂调查研究,了解情况,很快就和技术人员熟悉了,并取得了他们的信任。
技术促进组主要负责对各厂机械设备保全保养、运转情况的检查,成员大多为机械设备专家。这些人下到车间后听听声音就知道机器有没有毛病。发现机械状态不正常,他们可以拿起工具,亲自动手拆卸修理,而且手到病除,使下面厂里的人看了心服口服。
试验室、化验室的人员也定期下去。试验室主要对棉纱条干、棉结什杂、各支纱单纱强力、棉布经纬密度及原棉成分进行抽样检查。化验室对各布厂浆料成份、印染厂颜色原料及全公司锅炉房燃煤质量进行定期抽样检查。试验和化验的结果通过报表形式分送各有关部门,包括总经理室。厂长经理坐在办公室根据报表就能掌握车间生产的质量情况。
技术督导团的任务不只局限于技术方面,还要代表公司经理室负责对企业管理、经营决策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直接向总经理汇报。一次我和督导团一起到国棉十八厂的废纺车间调查,看到废纺车间用的原料都是下脚料,机器都是些老掉牙的,有的甚至是七拼八凑的。型号有日式的、欧式的,五花八门。破陋的车间里光线昏暗,絮尘飞扬,生产效率低下,产品不能适应需要,就向总经理汇报,提出进行设备更新的报告。方案经批准后,督导团及促进组全体成员全部开到国棉十八厂,对清花、钢丝、棉条、粗纱、细纱各道工序进行全面改造。技改工作铺开后,我就卷了铺盖住到厂里,和工程技术人员、工人师傅没日没夜地干。没多久,就改造成纺细纱产品了,产品的档次和利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后来该厂为适应市场需要调整产品结构,又改为生产毛毯,那是后话了。
技训班前后共办了两期,是中纺公司为培训纺织专业技术力量而办的。在社会上公开招生,学员为高中、大学毕业生。公司免费提供食宿,定期发放服装津贴,毕业后统一由公司安排工作,实际上是中纺公司招揽人才和培训干部的基地。学员毕业后,分布在全国各地,大多成为技术骨干。我们进去接管时正逢第二期培训班开学,我还为这批学员上过政治辅导课。如今偶然相见,他们仍然亲切称呼我“管老师”,令我感到十分亲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