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办延安自然科学院的经过【3】
近期和远期相兼顾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就校风来说,抗大的八个字:“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对自然科学院也完全适用。但在办学上,则从教学方针、课程标准、科系设置、教材内容以至教学方法,有过一系列的争论。那时,党对办社会科学教育经验是丰富的,但对搞自然科学教育,尤其是高级综合性的自然科学教育,还很少经验,自然科学院更是首创。所以尽管大家都同意要办,但对怎么办,却意见纷纭。这些争论,实际上涉及到科学与革命,理论与应用的关系,到现在也还有其现实意义。
首先争论的一个问题,就是要不要办自然科学院的大学部。有一种悲观的论点,认为边区科学设备太差,学生和教员的水平不高,办不好大学。甚至认为我们培养不了科学技术干部,应当从大后方想办法。另外一种积极的意见认为,边区当时人材和物质条件虽不如大后方,但比起抗战开始的初创时期,已经有了相当的设备,也有了必要的师生人员。我们还有自己先进的方面:有党中央的重视和正确领导,有革命的学风,有创造性、斗争性、科学性,革命的教育事业不能向困难和落后投降。而且,发展科学教育事业是抗战建国和当前边区经济建设的需要,我们不能长期停留在技术落后的状态,因此,大学是应该办也是能够办的。当时,徐老提出:“科学家还应该顾到实际条件的可能和需要,如果没有人力物力的一定基础,幻想提高科学是不可能的。”“但是有了起码的条件,只等待着条件完全具备,而不愿意在已有条件下加以创造,只知道天定胜人而不知道有人定胜天,同样是错误的。”
学制终于确定下来了,既有大学部,也有中学部,但在课程标准和大学分系的问题上,还有争论,这是前一争论的继续。究竟怎样看待边区的落后和需要以及科学技术的任务,有两个相互关联的争论点:一个是所谓“正规化”问题,是适应边区当前需要,办短期训练班培养专业干部,还是办成正规的大学,培养具有基础理论的专门人材。另一个是分系和课程应侧重理论,还是侧重应用。有两种极端的意见:一种认为边区经济落后,没有太复杂的科学技术问题,用不着高深的理论,根本无需办大学,更无须正规化,有人甚至主张“学科学用带徒弟的办法”比办学还好。另一种则相反,认为既是大学,就应当完全正规化,也就是照搬大后方办大学的传统方法,甚至照搬外国的经验。
徐老提出:“空想主义和实利主义对于科学建设同样是有害的。”一方面肯定科技的中心任务是为经济建设服务,是为着生产,解决抗战建国的物质问题。办大学要照顾到实际条件的可能和需要,如果没有一定的人力物力基础,就要求正规化,是不实际的。另一方面,强调科学是客观逻辑的主观化,是对自然的系统的了解,它基于经验、高于经验,搞科学建设首先要对科学必然性有初步的了解。如果缺乏科学基础知识,想把科学推向前进是不可能的。要根本解决现代经济建设上的各种问题,还得依靠科学。苏联在十月革命以后,一度只搞设计教学,废止科学系统,使科学降到最低水平,这种失败的经验,必须记取。徐老坚持要统筹兼顾,不能只顾眼前,主张加强基础科学知识教育,教给学生系统的科学知识。他极力主张“发展科学必须有周密完整的计划”。他与各方面仔细商量,制定了一个既照顾历史,又照顾将来,既抓住中心,又抓住全面的发展科学的计划。在党中央、毛泽东同志领导下,他以最大的决心,尽最大的努力,终于把自然科学院这株幼苗培植成长起来,比较正规地顺利地开展了教育工作。
自然科学院开始规定的学制是初中一年半、高中两年,中学偏重实用技术的学习,大学注重精研学理与实际技术相配合。三个月后就改为初中三年、高中两年、大学三年。从中学到大学一年都是基础科学,实际问题列到大学的后二年。大学的课本完全采用当时大后方正规大学的规范性教材,从外国购进仪器设备,建设教学楼,这些都体现了正规化的思想。大学部先分四个系,即物理、化学、生物、地(质)矿(冶)系,后来将物理和化学两个系的课程作了调整,改为机械工程和化学工程系,生物系、地矿系仍保留。
虽然前期教学上侧重于掌握科学的基本知识,但并没有忽视实习和应用,开课不久,就办起了机械和化工实习工厂。化工实习厂配合边区经济建设,先后制成肥皂、火柴、砂糖、玻璃等产品供应需要。机械实习厂先后设立了金工、铸工、锻工和木工,除组织同学参加实习外,还有一部分固定职工为满足边区当时的急需,先后制造了医科手术器械,造纸厂用的容量达万斤的大蒸煮锅,纺织机械配件和日用生活品。组织理化系的同学到炼铁厂实习,生物系的同学参与了边区生物调查和实验农场的活动,地矿系的同学参加煤田地质的调查和测量。
整风运动以后,徐老已离开自然科学院。从一九四四年下半年起,教学转而侧重于实用。在增添部分应用课程的同时,更多地着重了实习。大学部的同学到工厂参加了实际的生产劳动,切实丰富了实践经验。前一段时间基本知识的学习为后来有可能参与技术性较强的生产作了准备,后一段的实践又加深了对前一段基本理论学习的理解,并使之同生产更密切地联系起来了。
因此,回顾这段历史,可以说,关于教学方针的讨论,通过实践基本上正确地解决了。党的指导思想是:科学首先要为生产建设服务,理论和实用不可偏废,近期和远期的需要应当兼顾。总之,一切从实际出发,延安自然科学院走出了我党自己搞科学教育的一条道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