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办延安自然科学院的经过
一九三九年,党中央决定在延安建立自然科学研究院,这是我们党建立的第一个自然科学研究机构。后来变成了一个教学机构——自然科学院,一九四○年夏正式开学。一九四五年底迁到新解放的张家口,改成了华北大学的工学院。新中国成立后,又发展为北京工业学院。在自然科学院存在的短短几年时间里,对怎样培养科技人材和培养什么样的科技人材方面,创造了一些好经验。在当前为实现四个现代化需要培养大量科技人材的时期,回顾一下迄今还不大为人所知的延安自然科学院的创办经过,是有益的。
历史背景
一九三九年,抗日战争形势发生重大转折。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占武汉后,基本停止了正面战场上的大规模进攻,转而采取“以华制华”策略,加之国际上的远东慕尼黑活动,国民党顽固派加紧卖国投降,发动了第一次反共高潮。
国民党加紧了对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封锁,想用切断供应和贸易往来的办法,扼杀边区的生机。边区经济原来就很落后,工业更不发展,除了延长的石油和盐池的盐大宗出口外,必需的生产和生活资料大多要靠输入,大至钢铁、棉花、纱布、纸张,小至火柴、肥皂都是如此。所以,国民党的停发经费和封锁经济,曾一度使边区的财政和生活发生很大的困难。
为了克服财政经济上的严重困难,党中央确定了发展自给经济的方针,发展边区自己的农工商业,这就给边区当时主要限于军工和医务方面的科技工作提出了新的历史任务。一九三九年底,自然科学研究院召开了“自然科学讨论会”,边区工农业部门和自然科学研究院共一万余人参加。一九四○年二月五日,在党中央直接倡导和赞助下,边区召开了有上千人参加的“自然科学同人大会”,正式成立自然科学研究会,以加强科技研究工作,配合抗战,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这是我们党组织的第一个自然科学学术团体。研究会的任务是:进行自然科学教育,开展科学研究,推进生产事业,协助经济建设,解决物质困难。毛主席亲自到会讲了话,指出边区经济落后,但自然科学很有发展前途,并从哲学的高度说明:“自然科学是人们争取自由的一种武装。人们为着要在自然界里得到自由,就要用自然科学来了解自然、克服自然和改造自然,从自然得到自由。”他还强调:“自然科学要在社会科学指导下去改造自然界。”陈云同志在会上讲话时指出:“自然科学研究可以大大提高生产力,可以大大改善人民生活,我们共产党对于自然科学是重视的,对于自然科学是尊重的。”“希望大家抱着不怕困难,绝不灰心的精神来进行自然科学事业。”不久,八路军留守兵团后勤部政治部又召开了技术干部座谈会,毛主席在会上再次强调技术工作对革命工作的重要意义。这样就为建立自然科学院奠定了思想基础。
那时在边区,中央直属的已有军事、政治、党务、马列主义理论、财经、艺术各方面的干部学校,但在自然科学方面,只有一座专业性的医科大学。延安自然科学院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缺。一九四○年夏天,从大后方输送去了一批青年学生,便正式分班开课,成为拥有大学本科和预科以及附中的学院。第一任院长是当时中央主管财经工作的李富春同志。不久,老教育家徐特立同志返回边区,就由他接替了这个工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