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延安《解放日报》
1911年1月,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皖南事变,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由我党领导的国际新闻社,被国民党勒令封闭。我经组织介绍,从重庆经洛阳和西安的十八集团军办事处,于8月间辗转到达延安,被分配到当年5月创刊的《解放日报》,担任采访通讯科编辑兼记者。报社地址在清凉山,社长博古,总编辑杨松、余光生。当时,采通科不到10人,科长是郁文,后来他调到《晋绥日报》担任领导,便由杨永直继任科长。我在采通科以编辑工作为主,除处理通讯员来稿外,兼作采访工作。那时,县、区、乡通讯员很少。夏天,洪水暴涨,延河水位上升,南关外通讯站的邮递员不能过河投递邮件,冬天,冰雪封山,交通邮递受阻。每到这时,我们做编辑工作的同志,便要出去采访。我们沿着延河的东岸和北岸,往北经王家坪到杨家岭;往东经飞机场到桥儿沟、柳树店一带去采访机关学校有关学习、生产的动态新闻。有时,一个记者一天要写五六条新闻,才能填满“边区版”的篇幅。由于报社无人参加西北局和边区政府的会议,又没有基层通讯员,地方党政的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我们很难知道,所以很难写出受读者欢迎的好稿子。
当时,在延安除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外,还有《边区群众报》。此外,延安以外各专区的地委也大都有机关报,如绥德专区的《抗战报》、三边区的《三边报》、陇东专区的《陇东报》、关中专区的《关中报》等,延属专区因为已有《解放日报》和《边区群众报》,所以没有办报。各专区的报纸除《抗战报》是铅印的以外,其它都是油印或石印的四开小报。由于稿源的关系,有时候,我们也从专区报纸上选录一些重要的新闻在《解放日报》上转载。
我从1941年8月起一直在边区从事新闻工作,直到1949年6月由担任新华社一野前线分社社长任上调到新华社西北总分社工作为止,前后历时8年,亲身经历了《解放日报》社的整风运动和《解放日报》改版等重要事件。
1942年,我党进行了伟大的整风运动,《解放日报》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4月1日《解放日报》的宣告改版,也可以说就是延安整风运动伟大历史作用的直接体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