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三○年毛泽东赣西南农村调查的目的与影响【4】

作者:庞振宇    发布时间:2017-03-20    来源:中国共产党历史网
分享到 :

四、结语

在共产国际指导下,中共六大制定的土地政策存在很大局限性,地方党组织在执行政策时根据同一决议各执一词。在赣西南党组织内部,有的根据中共六大决议中规定土地革命应“依照群众的要求”,而主张“没收一切土地平均分配”;有的则根据中共六大决议中规定的土地革命“不应该故意加紧对富农的斗争”,而主张“没收地主阶级土地以劳动力为标准分配”。“没收一切土地平分”的主张得到毛泽东等人的支持,而“没收地主阶级土地以劳动力为标准分配”得到中共江西省委巡视员江汉波等人的支持,并且双方都认为对方是“机会主义”。为了争取群众而平分土地,让群众接受苏维埃政权分配的土地,成为中共领导下的群众,形成农村革命的阶级基础,这是毛泽东的革命动员逻辑。毛泽东在给中央的信中明确提出“争取江西”的口号,认为只有深入开展土地革命,全面动员民众,才能实现争取江西首先胜利。在二七会议上,毛泽东等人“击败反机会主义斗争”,前委通告第一号强调“中国之内首先出现的将是江西苏维埃”,宣布没收一切土地“男女老幼平分”是为了争取广大贫农群众所不可忽略的紧要策略。(《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中册,第74、172—174页。)

二七会议后,赣西南党内土地政策的分歧继续存在。随后,毛泽东在赣西南密集地开展农村调查,是为了证明其所支持的土地政策是正确的,以说服持不同意见者。寻乌调查后,毛泽东主持制定了《富农问题》决议;兴国调查和吉安系列调查后,毛泽东宣布与“错误路线”作坚决斗争。毛泽东是中国革命道路的积极探索者,在调查过程中提出了“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观点,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最初表述。这一闪光的思想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探索和追寻“中国道路”。赣西南农村调查的结论也有力地驳斥了“托陈取消派”的观点,支援了党内与“托陈取消派”关于中国社会性质的论战。毛泽东赣西南农村调查对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但任何一种理论和方法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如前所述,毛泽东赣西南农村调查存在着不足之处,但他具有自我反思的精神,努力完善调查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到抗日战争期间,调查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渐趋成熟,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苏维埃时期中共群团理论与实践研究”(11CDJ004)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系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南昌330077)

来源:《中共党史研究》2017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