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正聚:中国改革和发展不断成功的原因【2】

季正聚

2018年11月27日16:5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二、实施创新战略,实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和综合创新的良性互动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文化创新等。思想观念的创新是实践创新的基础。解放思想是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1978年5月开始的“真理标准”大讨论在整个社会掀起一场思想领域的大解放,在讨论中逐渐形成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基本观点,摆脱了教条的束缚,帮助人们实现了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革,为国家的改革和发展营造了一种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人们逐渐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观念的创新必然是理论的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进入新境界。改革开放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丰富和发展。在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党、如何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实现什么样的现代化、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等几大基本问题上,在深刻回答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等几大规律的认识上与时俱进,不断推动着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的创新程度、丰富程度和深刻程度;在一系列重大理论和重大实践问题上与时俱进,不断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在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上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工作新局面。十八大以来党的一系列创新理论丰富发展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

理论的创新和实践创新、制度体制创新、科技创新交相呼应、互相促进,从而推动着中国改革开放不断取得新成绩。制度的创新有助于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又能够进一步加速制度的创新。制度创新带动社会生活自主性和整体性的综合性创新,为社会的改革和发展注入活力,并且进而激励发展自主创新,为改革和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

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为改革开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保障

马克思指出,科学技术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国力的竞争,最根本的在于人才的竞争。国家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和教育的支撑。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经历了一段丧权辱国的屈辱的历史。这段经历让人们铭记住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而中国之所以落后,之所以挨打,一个重要原因竟是因为错过工业革命的机遇。蒸汽机的发明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全新的时期。机器化大生产不仅提高了社会生产效率,而且推动着社会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同时也孕育着世界秩序的重构。中国在清朝末期由于闭关锁国错过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这也使得中国在科技领域与其他国家逐渐拉开了距离,并最终导致近代被西方列强打败的命运。对于苏联来说,苏联后期之所以在与西方竞争中落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把握好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机遇。

1977年10月,中国重新恢复高考制度,使中国的人才培养重新步入正规。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更加重视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邓小平在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而后,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于1986年3月启动实施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旨在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1985年5月,实施了“星火计划”。1988年8月,实施了“火炬计划”。邓小平指出,“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我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近一二十年来,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得多快啊!高科技领域的一个突破,带动一批产业的发展。我们自己这几年,离开科学技术能增长得这么快吗?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在教育方面,邓小平提出了“三个面向”,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邓小平强调,我们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适应新时期的要求,邓小平提出要培养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干部。20世纪90年代,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继承邓小平科教兴国战略思想的基础上,指出科技发展要与经济建设相结合,要注重科技创新,注重人才培养。进入新世纪,结合时代发展的新要求,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丰富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将科教兴国与创新型国家建设相结合,强调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新时期,第三次科技革命和信息革命方兴未艾,中国积极抓住机遇。习近平指出,“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进入新世纪,国家实施了“万人工程”“千人计划”“四个一批”等人才培养工程,一批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大批海外留学人才回国效力。

科教兴国是我国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宏伟目标而提出的发展战略。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各项科技工程和人才工程相继实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得到快速发展。我国的基础教育已实现九年义务教育的全覆盖,继高校“985”和“211”工程后,高等教育正在积极开展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双一流”建设。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为我国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这些富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活跃在科技、经济、教育、文化等领域,为社会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我国的高精尖科技在世界范围内占据一席之地,已经成为世界第一专利大国,科学技术呈爆发式增长,尤其在航天、通信、高铁、网络开发、电子支付等新技术领域已领先世界,这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紧密相关。“中国制造”正向“中国创造”和“中国智造”升级。科教兴国战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力量,为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打下坚实基础,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强大助力。

 

(责编:颜菲、卢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