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正聚:中国改革和发展不断成功的原因【5】

季正聚

2018年11月27日16:5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八、走和平发展和平崛起之路,实现国家现代化

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的和平崛起和中华民族的复兴也是不争的事实。从大国兴衰规律来看,在历史上有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德国、日本、苏联、美国等国的的崛起和霸权,这些国家之所以能够崛起有几个因素。一是海上的霸权,二是贸易、金融和资本市场的领先,三是科技和人才的保障,四是制度持续的创新,五是军事实力的雄厚,而且充满着战争和暴力。当今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影响国家兴衰因素已经不仅限于上述几点,中国在和平崛起过程中,走和平发展之路,展示了世界秩序建设者形象,力求实现中国发展和世界治理的良性互动。

20世纪70年代,在世界冷战格局之下,邓小平通过分析世界格局,得出了“战争是可以避免的”这一结论,进而做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科学论断。21世纪初,面对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江泽民指出,“进入新世纪,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是时代的潮流。”2004年4月,胡锦涛指出,“尽管当今世界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矛盾和冲突,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有所增加,但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要和平、国家要发展、人民要合作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保持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具备更多有利条件。”党和国家基于对当今时局的准确把握,强调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要在与其他国家的良性互动和互利共赢中开拓前进。比如,在经济领域,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世界经济在复苏和分化,中国秉承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提出共建“一带一路”以顺应世界的多极化、文化的多样化和经济全球化,构建全球经济合作的新格局。习近平指出:“要做好‘一带一路’总体布局,尽早确定今后几年的时间表、路线图,要有早期收获计划和领域。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抓落实,由易到难、由近及远,以点带线、由线到面,扎实开展经贸合作,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干起来。”中国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坚持走和平、共赢、互利的道路,既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创造了有利环境,又为建设和谐世界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中国走和平发展之路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同和赞扬,解构了一些国家“国强必霸”的历史陈见。

探索出一条新型现代化的道路,是中国和平发展和和平崛起的必然路径。鸦片战争后,中国一直致力于探寻强国富民之道,实现国家现代化。但现代化之路非常坎坷而艰辛,数次被外敌入侵等内忧外患所打断。而且,一些已经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国家的一些路径和办法,中国不能也不会复制、照搬。例如,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曾经用发动军事战争的办法进行掠夺、推行殖民统治掠夺殖民地、贩卖黑奴掠夺廉价劳动力等等。通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走出了一条新型的现代化之路。适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坚定走和平发展之路,努力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做到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和人民当家作主的统一,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平安中国;加强民主与法治建设,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建设法治中国;实行科教兴国战略,造就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建设文化大国强国和创新大国;不断提高党的“四自能力”和执政水平,致力于实现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全面现代化中国。

九、发挥制度比较优势,彰显改革的制度保障自信

“欲人勿疑,必先自信”。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与资本主义制度和其他制度的比较中所发挥出的独特优势。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比较,有许多优越性,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会比资本主义国家快得多。”邓小平也指出,“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比较,它的优越性就在于能做到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保证重点。”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讲话中指出,我们坚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这“五个有利于”全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人民占有大部分生产资料和社会财富,国家代表人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大部分生产资料和社会财富进行调配。人民当家做主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国家能够集中资源进行重点项目和社会设施建设,这使国家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具有更快的反应速度和更大的自主性。在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党和国家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彰显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成为改革开放强大的助推力。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之一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避免了相互扯皮、议而不决、扯而不休的现象。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中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短时间内集中力量以独特的竞争力和效率使得自身在这场金融危机中避免遭受重创,并在金融危机之后展现了更强的恢复能力,迅速实现了自我恢复。汶川地震同样凸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汶川地震发生后,政府保证了信息渠道畅通,受灾信息在第一时间向外界发布,避免了民众的恐慌。同时,以最快的速度调动军队进入震区支援救灾,并在短时间内集结了大批救灾物资送到震区,如此快速的反应令全世界震惊和称赞。汶川震区灾后重建面广、难度高,但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调动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汶川地区的灾后重建在短短三年内得以基本完成。众志成城抗击1998年特大洪水、中国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等事例,也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成功举办了一系列大型高端国际论坛和国际峰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全球治理做出了贡献,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十、把握后发优势扬长避短,实现跨越式发展

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在十五计划《建议》中指出,“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习近平强调,中国经济发展要创新发展思路,发挥后发优势。中国是后发现代化国家,“后发”为中国带来了一定的优势。首先,在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吸取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特别是教训,这是人类探索发展过程中积累下来的文明成果。以西方国家的发展过程作为参考,中国的改革努力做到扬长避短、有所借鉴,尽量在发展中少走弯路,避免犯前人犯过的错误。其次,发达国家已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形成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技成果。“后发”的中国实际上是站在了已有的科技成果之上,有了较高的起点,这是“后发”为中国带来的重要优势。中国在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直接引进了发达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并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本土化创新,能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广泛地应用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样便省去了科学发现和自主研发的过程,减少了科学的探索时间,使中国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实现了“弯道超车”。再次,中国注意借鉴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的经验教训。例如,拉美一些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等。

当然,“后发”并不意味着“必居上”,把“后发优势”绝对化,认为“后发必居上”的观点并不恰当。事实上,在强调后发优势的同时,也要看到后发的劣势。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都采取辩证的观点看待后发的优势和劣势,充分利用后发的机遇和条件,并努力把后发劣势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顺利地实现了跨越式和赶超式发展。

天下之事,必作于细。新时期,中国的改革进入深水区,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实践,只有继续保持开拓创新、盎然有为的精神,脚踏实地、艰苦奋斗、求真务实,才能使改革不断深入,不断取得新成果,不断进入新境界,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原载:《学术界》2017年第9期

 

(责编:颜菲、卢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