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黨史研究的布局和樣式問題【5】
(三)關於實錄、口述史的研究
黨史研究的對象既包括過往的歷史,也包括正在發生的歷史。正在發生的歷史具有典型的“當代”特性,能夠最大程度地被記錄,也能最廣泛地被歷史當事人或親歷者所見証。對正在發生的歷史進行記載而形成的實錄,對歷史當事人進行訪談而形成的口述史,就成為黨史研究的重要成果樣式。
記憶是歷史的重要特征。美國著名史學家貝克爾就將歷史定義為“說過和做過事情的記憶”。實錄、口述史就是將歷史與記憶的關系具象化和方法化,將歷史對於記憶的依賴性引入歷史研究的實踐操作中。這一方面能夠增強黨史研究的豐富性和生動性,另一方面也能夠強化黨史資料的真實性和現實感。做好實錄、口述史研究,推出一批高質量的這種樣式的成果,不僅能為黨史研究增添新鮮史料,更能有效拉近歷史與現實的距離,提高黨史研究成果的感染力、吸引力。
實錄、口述史是黨史研究貼近現實、走向大眾的重要呈現樣式,各級黨史部門對此要有足夠的重視。要將實錄、口述史的研究編撰納入深化黨史研究的整體方案,使之成為深化黨史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有計劃、有針對性地研究編撰改革開放實錄,如實記載各地方、各單位改革開放的重大舉措、重大案例、重大成就、重大經驗。要抓緊“搶救”老同志的口述史料和回憶錄,減少黨史資源的流失,避免留下歷史遺憾。
(四)關於大事記、編年史、專門史研究
大事記是在佔有大量權威、確鑿的歷史資料基礎上,按照時間順序,擇大事而摘其要形成的研究樣式。大事記既是對史料的梳理,也是初步的研究成果。編年史是按時間順序記述史事的研究樣式。專門史是對研究布局中各領域、各方面分門別類進行系統研究的樣式。
與專題研究相比,大事記、編年史、專門史是更為系統的研究樣式,能夠較為系統、完整地反映出黨史研究某一時段、某一領域、某一方面布局的基本輪廓。大事記是編年史的研究基礎,編年史、專門史則是黨史研究分別在縱向、橫向兩個方面的展開和延伸,是黨史通史和基本著作在時空兩個方面的拓展。編年史在中國傳統史學中源遠流長,起自春秋時期,兩千多年歷史被一年年記載下來,沒有斷缺,成為記載人類歷史的一大奇跡,體現了中國文化的一種史學意識和人文精神。編年史的優點是容易反映同一時期的各個歷史事件,缺點是不易集中反映同一歷史事件或同一類歷史事件的前后聯系,“一事而隔越數卷,首尾難稽”。而專門史的優缺點則剛好相反,兩者優勢互補,能夠實現研究樣式上的耦合。
大事記、編年史按時序敘事,符合人們閱讀和理解歷史的習慣﹔專門史對不同歷史事物分門別類、詳加論列,並加以充分的解釋說明,易於人們發掘、掌握特定領域、特定門類的歷史。繼承傳統的史學研究樣式,編撰大事記、編年史、專門史對於黨史研究者提出了更高要求。首先要最大限度地搜集、整理、積累史料。大事記、編年史需要最大限度佔有特定時段、特定年限的史料,專門史需要最大限度佔有特定領域、特定門類的史料。史料的“地基”不打實,大事記、編年史、專門史的“樓閣”就建不起來,建起來了也不會穩固。在佔有史料的同時還要善擇史料。大事記、編年史、專門史呈現出來的是經過選擇加工后的史料,研究者要有宏觀的駕馭能力和敏銳的邏輯判斷力,能夠從浩如煙海的史料中選出精當、有效的史料,並依據一定的次序整理出來,以體現歷史事物的內在邏輯和聯系。編撰大事記、編年史、專門史的工作強度和難度是很大的,需要黨史研究者付出長期的努力。正因為如此,抓好大事記、編年史、專門史的研究編撰工作,是黨史工作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正確政績觀是否確立的一個實在表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