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難時期的正確決策【2】

——記陳雲同志主持的“七道江會議”前后

作者:彭嘉慶    發布時間:2015-04-01    來源:中國共產黨歷史網
分享到 :

去留攸關

  為了粉碎敵人的重點進攻,黨中央和毛主席早就電示東北局要做各種准備。東北局於十一月初決定,將原遼東、遼寧兩個軍區合並,並派陳雲、肖勁光同志到南滿統一領導對敵斗爭。陳雲同志任南滿分局書記兼遼東軍區政治委員,肖勁光同志任遼東軍區司令員。我們四縱隊到了六道江后,可能是為了保存和聚蓄力量,軍區最初打算由機關率三、四縱隊主力北上,渡過鬆花江,與北滿主力會合,指示我帶四縱隊十一師和遼寧獨立師堅守長白山,牽制敵人。我們縱隊領導干部對軍區這個意圖不大理解,感到南滿根據地危在旦夕,都為南滿命運擔心。這個決定象寒風一樣,一陣陣緊抽著人們的心,搞得上上下下都心亂如麻,議論紛紛。有的人說:我們辛辛苦苦經營了一年的南滿根據地,難道就這樣丟掉了嗎?有的同志甚至懷疑:這麼大的決定,報告了黨中央沒有,中央知不知道?盡管當時我們領導干部的思想不通,心情沉重,但接到指示后,還是堅決服從,抓緊時間,做好上長白山的各種准備。部隊已換了輕裝備,籌備了上山的斧頭、鋸子、繩子等工具,帶上了過冬用的辣椒面和其他東西。有的機關和部隊即將分開,准備一部分北上,一部分上山。正當部隊整裝待發之際,軍區又發出通知,要我們師以上干部去七道江開會。

  “七道江會議”於十二月十一日開始,陳雲同志有事在臨江沒到會,由肖勁光司令員主持。因他剛到南滿不久,會議主要由肖華同志具體組織。會議主要內容是討論目前南滿的形勢、今后的作戰方針和布置軍政教育訓練問題。同時,大家也想借這個機會,表示歡迎陳雲、肖勁光同志來南滿工作。會議首先布置了部隊整訓問題,緊接著討論作戰問題。當時大家都共同主張好好與敵人打幾仗,但究竟怎樣打,開始時出現了幾種意見:一是把三、四縱隊拉到臨江正面並肩與敵作戰。二是留三縱隊在臨江正面打,四縱隊分散到敵后打。三是兩個縱隊留在南滿力量小,不好打,要開到北滿與其他兄弟部隊相配合,打幾個大仗,一塊一塊地吃掉敵人。幾種意見各有理由,爭論不休。隨著爭論問題的深化,不知不覺都把話題轉到是堅持南滿還是到北滿的問題上來,出現了重大分歧,愈爭愈烈。有的同志主張放棄南滿北上。有的同志主張堅持在南滿斗爭。有的同志主張大部到北滿,小部留在南滿。也有的同志主張先在南滿打一仗看看,打不贏就北上,打得贏就堅持下來不走,等等。當時雖是零下三十多度,外邊滴水成冰,但同志們在小房子裡爭論這些問題時,就象開水在鍋裡翻滾一樣,熱鬧得很。肖勁光同志聽到大家這些意見后,非常謙虛謹慎,在此關鍵時刻,他沒有武斷下結論,而是發揚軍事民主,讓大家把意見都說出來。

  主張放棄南滿北上的理由:一是不能在長白山與敵人決戰。因為敵人“先南后北”的作戰計劃,是想把我南滿主力趕到長白山,在長白山決戰,能將我消滅就消滅,消滅不了也把我困在山上餓死凍死。而長白山區地形狹窄,我大兵團作戰沒有回旋余地,加上兵員、糧草缺乏,不是主力久留之地。若在此地與敵決戰,寡不敵眾,勢必把主力拚光,恰恰上了敵人的圈套。二是主力離開南滿到了北滿,以鬆花江為依托,可擺脫敵主力追擊。與北滿主力會合后,兵力集中,力量雄厚,不會被敵人各個擊破。三是到了北滿,若有危急情況,可背靠蘇聯,比較保險,等等。

  主張堅持南滿反對北上的理由:一是要把敵人主力拖在南滿。敵“南攻北守”的作戰計劃,是打算在鬆花江結冰之前,以小部兵力憑江為險,阻我北滿主力南下,而集中其主力圍殲南滿我軍。但經過兩個月作戰,並未達到目的。現在眼看封江,天險即將夷平,心急如火,恨不得畢其功於一役,把我壓縮,圍殲於長白山下,或把我困死於長白山。如果我主力北上,隻留小部兵力於南滿,勢必頂不住敵主力進攻和圍剿,等於放棄南滿。這正適合敵人的戰略意圖,解敵后顧之憂。從全局看,東北戰場的勝負問題,雖說主要靠北滿主力,但南滿現在卻是主要方面。要是我主力留在南滿,與敵周旋,可在敵人的“屁股后邊吊個大冬瓜”,拖住敵人的主力。這樣堅持下去,我們困難多,代價大,但對整個戰局有利。在南滿吸引和殺傷敵人越多,越有助於全局的勝利。二是南滿戰略地位很重要,不能丟。南滿是東北的工業中心,比較富,又是海上與內地交通要道。北滿與南滿相比,有幾個不如:人口不如南滿多,群眾基礎不如南滿好,工業不如南滿發達,氣候不如南滿暖和,地形不如南滿有利。而南滿小丘陵地多,便於大小部隊活動。這些條件隻要利用得好,我們定能在南滿站穩腳。三是堅持南滿,對今后戰略反攻有利。主力若到北滿,就失去南滿的各方面基礎,將來反攻回南滿時,要花很大力氣。若留在南滿,既能積蓄力量,為反攻打下基礎,又不讓敵佔區連成一大片,反攻時就容易得多。四是敵人在東北沒有增加作戰部隊,正規軍隻有七個,其他是雜牌軍,經過幾個月作戰,佔領了許多地方,又背上很多“包袱”,拉長了戰線和前后方距離,運輸困難,兵力分散,不可能集中兵力馬上置我於死地。五是既然到北滿,有危急可依靠蘇聯,那麼留在南滿有了危急也可在蘇軍管轄下的大連旅順“避雨”,還有朝鮮也可作依托。六是如果集中力量打一仗再定去留之策,為時已晚,心情不定,決心不硬,可能打不贏,就是打贏了也出不去,走不了,損失會更大,不如早定堅持南滿之計。

  會議開了兩天,去留的幾種意見還僵持不下。會開到十二日晚上,突然接到情報,獲悉敵一個師已進至梅河口,一個師已向集安進攻。軍區馬上決定,會議提前結束,各師負責同志立即返回部隊作准備,對付敵人進攻,先打一仗看看,打得贏就留在南滿,打不贏就五個師到北滿,四縱十一師和遼寧獨立師留下堅守長白山。縱隊以上干部留下來繼續討論南滿軍事方針和作戰問題。因我是縱隊政委,便留了下來。當時,我和軍區參謀長羅舜初同志同睡一個床。他也主張留在南滿,眼見敵人已逼近,而我們作戰方針還未定,心焦如焚,怎麼也睡不著,老是與我議論去留問題。我見到其他同志也是一樣,碰在一起都談論這個事,有的人還爭得臉紅耳赤。不管哪一種意見,都是為了粉碎敵人的進攻,都是對革命戰爭高度負責的表現,隻不過是各人看法不同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