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難時期的正確決策【3】
——記陳雲同志主持的“七道江會議”前后
三槌定音
由於敵人開始進攻,我們對去留問題的意見還統一不起來,作戰方針就更不好確定,軍區黨委便請陳雲同志從臨江來參加會議。
陳雲同志是十三日晚冒著大風雪連夜趕來七道江的。那天晚上,我們幾個人都在房子裡烤火,焦急地等待著他,是去是留,等他來裁決。到了深夜十點多鐘,他才趕到。他進來時,首先向大家問好,給人帶來一種輕鬆親切的感覺。有的同志說:“你辛苦了,身體好嗎?天這麼冷,還請你來解決問題。”有的說:“我們心情都很緊張,等你來決定問題。”他非常謙虛地說:“肖勁光同志是搞軍事的,很有學問。你們都是搞軍事的。我不是搞軍事的,來了是想聽聽你們的意見。主意還是靠大家出,辦法靠大家想。”我們見夜深了,勸他早點休息,明天好開會。但他不肯,說要跟我們互相扯一扯。關於主力是到北滿還是留在南滿的問題,他來七道江之前,曾在臨江征求過一些同志意見。到這裡與我們交談時,對南滿的敵我情況還問得很細。他平時喜歡用“作文章”來比喻研究解決問題,這次也是一樣,問我們:“在南滿還有沒有文章可作?”我們在房子裡一邊烤火,一邊毫無拘束地議論著各種問題,陳雲同志興致勃勃地聽著各方面的意見。一直到了凌晨三時,才分散休息。
十四日,我本來有事要回六道江,但早飯后,陳雲和肖勁光同志要我繼續留下來開會,參加討論南滿軍事方針問題。這天的會議由陳雲同志主持。肖勁光同志先將前兩天會議情況作了簡要介紹。陳雲同志聽了后,又象昨晚一樣,問大家:“你們看,南滿還有沒有文章可作?”我聽了他這麼一問,感到他不是來一板定案,而是來跟大家共同商量解決問題的。在這種民主風氣之下,盡管外邊敵情嚴重,形勢咄咄逼人,但屋子裡討論問題的氣氛還是相當活躍。有的同志說:南滿沒有多少文章可作了。有的同志卻說:文章還是有做的,看是做什麼文章,是作大文章還是作小文章?陳雲同志在會上很少說話,一直耐心地聽著各方面的意見,讓大家各抒己見。在大兵壓境的情況下,一個高級指揮員能這樣充分發揚軍事民主,從容不迫地聽取各方面的意見,我以前很少見到。
這種辯論足足進行了一天。到了晚上,陳雲同志問:“南滿能容納多少部隊?”我聽他這麼一問,估計可能要在南滿作大文章,便回答說:“看怎麼放法。要下決心放的話,長白山正面可以放一個軍,安東一線可以放一個軍,本溪、撫順外圍可以放一個軍,遼南方向也可以放一個軍。”有些同志同意這種看法,有些同志則表示異議。陳雲同志見大家的意見仍不一致,便說:“我們不走了,都留在南滿,一個人也不走!留下來打,要在長白山上打紅旗,搖旗吶喊!”一言九鼎,落槌定音。為什麼都留在南滿?他說:南滿戰略地位相當重要,堅決不能丟。要是我五個師上北滿,敵在南滿則無后顧之憂,就有十個師跟著進北滿。就算我兩個縱隊都到北滿,頂多能對付敵一個軍,但留在南滿即可牽制敵四個軍。權衡利弊,還是在南滿大有作為。有人說長白山是瓜皮帽,別小看這個瓜皮帽,這是很有作用的。要是丟給敵人佔了,我們即使在北滿打了大勝仗,將來要回來就難了。隻要把長白山留在我們手裡,群眾就有信心向著我們。有了根據地和群眾,什麼事情都好辦!他還闡述了能夠堅持南滿的許多理由,號召大家團結起來,振作精神,鼓足信心,艱苦奮戰,以新的姿態與敵人斗爭到底!他當時是東北局副書記兼東北民主聯軍副政委,看問題的角度高,考慮問題全面,具有駕馭整個局勢的能力。大家聽了他的分析,都很信服,都擁護和贊成他的意見。他這一裁決,結束了幾天來的爭論,在關鍵時刻,穩定了眾人的混亂心情,統一了大家的意見,改變了會議的氣氛。我感到這一槌定音,定得准,定了南滿根據地的命運,定到了人們的心坎上。
要留在南滿,怎麼樣留?主力部隊是留在現地跟敵人硬頂?還是打出去?對於這一點,大家都主張派一部分部隊插到敵人心臟地區活動,從后方積極打擊敵人,逼其調回一部分兵力保“家”,減輕我臨江正面的壓力,這樣,效果要比正面與敵硬頂好得多。
當討論到由哪些部隊打到敵后時,會議氣氛又大變。你看著我,我看著你,都沉住氣不表態。這種沉默僵持了好一會,使人很難受。因為已到深夜,不能再這樣呆下去。肖勁光司令員就說:“誰能打出去?請自告奮勇。”大家又沉默了好一會。司令員摧了幾次,我就說:“我們四縱剛打完新開嶺戰役,就撤到這裡,傷病員還沒有很好處置,新兵尚未補充,幾千俘虜還來不及消化,部隊冬裝還未解決。按理說,不應輪到我們出去,但為了顧全大局,如領導上需要我們出去,就是再困難我們也出去……”
“好!由你們打出去。”還未等我說完,陳雲同志馬上表態定奪,這算是他的第二槌定音。
接著陳雲同志問:
“你們出去有什麼困難?”我當時感到深入敵后,不知會碰上多少艱難,一時無從說起,隻感到兵員未補上,無后方作戰,力量比較單薄,便說:“要想把敵人拉回去,減輕正面壓力,一個師出去不夠,要一個縱隊出去才有力量,對敵才有震撼作用。這樣,我們主動性就更大,對付大股小股敵人也有把握。”大家對出去兵力問題,議論了一會,開始定一個師出去,后來又定兩個師,最后陳雲同志說:“一個縱隊出去,到敵后大鬧天宮,山上山下互相呼應。你們縱隊要什麼東西,首先保証你們。”肖勁光同志接著說:“遠距離的情報,我們首先保証你們﹔俘虜未處理,交給其他部隊處置﹔兵員不足,我們從地方部隊抽調補充一部分﹔部隊沒有冬衣御寒,從三縱隊和軍區機關抽補給你們。”他們這麼說,我感到是第三槌定音,心裡非常激動。有許多問題我未想到,他們已經先想到了,說明他們對堅持南滿斗爭,已深思熟慮,胸有成竹。
會議一直開到午夜。對如何堅持南滿的問題,進行了詳盡的討論研究。最后確定了堅決堅持南滿,保持長白山區,堅持敵后三大塊(即遼南、寬桓凰賽、沈四梅地區),擴大根據地的方針。為了粉碎敵人的進攻,會議決定遵照毛主席關於游擊戰與運動戰相結合、外線作戰與內線作戰相結合的戰術思想,以三縱隊在正面進行運動防御﹔四縱隊深入敵后,開展游擊戰與運動戰,集中打仗,分散做群眾工作,變敵人后方為戰場,前后緊密配合,消耗和消滅敵人。
這次會議在前方炮火連天、內部意見發生重大分歧的情況下進行,從爭爭吵吵到統一意志,從准備放棄南滿到堅決堅持南滿,這一重大的轉折,挽救了南滿的危局。這是集體智慧的結晶,依靠大家對《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方針的深刻理解,同時依靠會議主持者的高瞻遠矚和堅持生動活潑的民主作風。會后戰局的變化,完全証實了會議決策的正確性和重要作用。當時為了落實會議決定的方針,進行了深入動員,並隨即迅速行動。軍區領導機關和兄弟部隊對四縱隊深入敵后斗爭,給予很大關懷和支援。為了解決兵源問題,軍區從機關中精簡人員,充實到作戰部隊中去,甚至把許多警衛員也補充到連隊,還從醫院動員了不少傷病號歸隊。此外,還從地方部隊抽調兵員給四縱主力部隊。當時有個省軍區領導同志對調兵補充四縱隊不太滿意,陳雲同志親自出面做工作,說:“沒有野戰軍就沒有你地方武裝部隊的存在,你們將一部分兵員交給野戰軍,是為了顧全大局,如果交出去后,地方丟了,由我陳雲來負責!”同時,軍區機關和三縱隊兄弟部隊抽調了部分冬裝支援四縱隊,保証我們按時挺進敵后。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