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抗戰的回憶【6】

作者:任弼時    發布時間:2015-10-14   
分享到 :

(六)山西抗戰的幾個經驗教訓

幾個月的抗戰,雖然有些地區與城市暫時被敵人佔去,但是敵人還是付了很大代價的,而且佔領地區隻限於交通要道和重要城市,大塊地區仍然無法統治。抗戰的軍隊與人民中的自信心,卻在斗爭中大大的提高了。那種認為日寇為不可抵御之洪水猛獸的恐日觀念,逐漸消失。在山西抗戰的軍隊,大家思想著如何鞏固與加強抗戰力量,怎樣努力向敵人進行長期持久的斗爭。這的確是一個極大的收獲,將成為最后戰勝敵人的保障,中華民族解放的基礎。

戰爭的經驗告訴我們,要同日寇長期斗爭,必須改善我們的作戰方法。我們要依靠於持久抗戰去消耗敵人,來爭取最后勝利。單純防御的正面抵抗是不能達到目的的。由於在敵人側后積極活動的配合,忻口支持了將近一月的抵抗,而且還可以繼續支持。敵佔太原后不得不停止前進而去肅清其后方,這就使戰爭能持久,敵人的消耗愈大。平漢線的戰斗,以絕對優勢的兵力不能抵御敵人的進攻,如果當時將主力使用於平漢線之西,依靠太行山脈側擊或擾擊敵側后以配合正面抵抗,這種積極的防御,我們相信,敵人決不能在突破保定后能夠不遇抵抗地突進三百余裡,而達正定、石家庄。這樣不僅平漢線可以持久抗戰,而且能夠配合晉北抗戰獲得勝利,以扭轉華北的抗戰局勢。

敵佔南京、杭州、濟南后,中國不屈服投降,它是不會停止向華中、華南進攻的。但敵人戰線愈長,兵力愈分散,困難愈多,弱點愈容易暴露。根據山西抗戰經驗,我們認為今后的抗戰,除正面必須選擇要點,依托堅強工事,加以頑強抵抗外,應以精銳部隊組織野戰兵團,深入敵側后,抓住敵之弱點,求得運動戰給以打擊,或誘敵於運動中消滅之。戰爭的運動性增大,是隻利於我而不利於敵人的。

抗戰的軍隊要有堅強的統一的指揮,並且嚴格軍隊的作戰紀律,軍隊間應有堅強的互信心,以求作戰中切實協同與配合。抗戰軍隊,應在忠誠於民族國家前提下去執行自己的戰斗任務,一方面保障每一個命令的完成,同時又須要能夠見機而動,不失每一個能夠打擊敵人的機會。高級指揮機關應給前線指揮員以機動的可能,對其機動處置所得的勝利,加以表揚,稍有過失則不應責之過甚。

山西抗戰經驗又告訴我們,不僅在敵人后方可以發展人民的游擊斗爭,而且能夠收復廣大領土,成為持久抗戰中一個極為重要的力量。敵人以正規戰從正面擊退我軍比較容易,而肅清后方游擊戰爭則成為不可能。在今后抗戰過程中,要以更大的注意和努力開展群眾運動,特別是派出許多小的游擊隊,配帶大批民運和軍事工作干部,下定與人民同生死共存亡的決心,深入敵之遠近后方,領導組織民眾游擊戰爭,是一個急迫的戰斗任務。

抗戰軍隊與人民關系急須求得改進。軍隊侵犯群眾利益的現象,必須從加強部隊政治教育和嚴格軍隊紀律的方面去加以消除。紀律好的軍隊,要進一步在自己活動區域加緊地方群眾動員組織工作,要使一切抗戰軍隊不獨成為群眾親切愛戴的人民武裝,而且成為動員群眾的組織者和領導者,真正達到軍民合作,一致抗戰的要求。破壞群眾利益,客觀上幫助了敵人欺騙民眾。“這樣不如讓日本軍隊來”的怨言,足夠使我們警惕其危險!

最后,一切抗日軍隊必須建立健全的政治工作。應視政治工作是鞏固和增強戰斗力量的武裝,是抗戰軍隊的生命線。這首先要建立健全的政治組織,應把政治工作的基礎建立在連隊之中﹔要提高政治機關在部隊中的威信,這又依靠於政治機關自己負責的實際工作和軍事指揮人員對政治機關的重視與尊重去達到。政治機關應當對部隊進行系統的抗戰教育,提高戰士的勝利信心,保障戰斗任務的完成。應當發動和指導部隊進行居民中的工作和瓦解敵軍工作。

一九三八年一月二日 於山西前線

 

(摘自:歐陽淞 曲青山主編:《紅色往事:黨史人物憶黨史》,濟南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