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遼沈戰役中的鐵路運輸【2】
運送主力 直插遼西
一九四八年八月下旬,東北鐵路總局接到東北野戰軍總司令部(以下簡稱“東野”總部)的緊急命令: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最秘密的情況下,把在東線的東豐、大興鎮、西安(今遼源)、煙筒山一帶的三縱、炮縱、二縱五師和六縱十七師,迅速運送到西線的新立屯、西阜新等地區,出其不意地給敵人以打擊。為保証前線作戰的勝利,要從哈爾濱、齊齊哈爾等地運兩千萬斤糧食和作戰物資到前線﹔為堵截與包圍長春之守敵,要從后方向吉林、四平運送十九個獨立團。同時,還要准備幾個列車隨時供第一縱隊機動運輸之用。
總局黨委認為,這次軍運關系到東北戰場戰略部署的實現,關系到整個東北解放戰爭的勝負。黨委決定全力以赴,不惜一切代價,堅決保証這次軍運任務的勝利完成。我們隨即迅速、周密地進行運輸准備工作。
為了保証這次軍運的秘密指揮,“東野”總部和東北鐵路總局聯合組成了臨時軍事運輸委員會,在梅河口鐵路辦事處、鄭家屯鐵路分局設立運輸分委會。軍鐵雙方又在裝卸車站及主要中間站派出特派員,全權指揮一切裝卸及車輛調配,隨時與分委取得聯系。分委則隨時與總委取得聯系,並堅決執行由總委下達的“東野”總部與鐵路總局的各項命令。這樣,不論總委與分委均指定了專人負責,使各鐵路線調度指揮工作,得以在嚴格保守秘密又十分復雜的戰時情況下,既高度集中統一又機動靈活,有條不紊地進行。
當時,東北戰場的國民黨軍在連續遭到我軍的打擊后,已被我包圍在長春、沈陽、錦州和北寧線幾個孤立據點內,東北廣大地區也已經控制在我們手中。但是鐵路東線的梅河口至四平段,西線由四平到鄭家屯區段,開通到西阜新區段,都在敵機空襲范圍之內。其中鄭家屯、彰武、新立屯至西阜新一帶,是敵機的重點轟炸區,每天從早到晚,敵機頻繁轟炸掃射,襲擾不停。而由梅河口起經四平、鄭家屯到新立屯、西阜新區段內,每天通過能力隻能容納六個列車往復,而且列車編組不能超過三十二輛。我們根據這些情況與部隊密切協同,打破平時運輸的常規,商定了編組計劃、裝卸車時間等事項,堅決把參戰部隊按計劃集中在一旬內全部運往前線。
首先是必須把鄭家屯、西阜新間,各站停留未卸的重車七百四十多輛,在大規模軍運之前卸后排空。總局下達指示后,各站立即行動,很快將重車全部卸完,把空車排送完畢。另方面為保証前線通訊暢通,在器材十分緊張的情況下,把通遼、西阜新間剛剛修復的通訊線路,從原有的三對臨時增設為四對,並安裝了區間電話和直通電話。齊齊哈爾、西阜新間的電報業務,也搶在九月上旬開通。在此期間,吉林局動員職工群眾更換腐朽枕木六千四百一十三根,搗固線路六千九百三十米,並將被破壞了的大興鎮的站台修復。為了便於部隊兵員乘車,糧食、彈藥等作戰物資裝車,總局從哈爾濱調撥一批鋼板給各前沿裝車站。后方各鐵路局,為了保証軍運列車運行安全,千方百計減縮管轄區內運用車的風管,撥出二千三百四十多根風管和一批膠皮墊圈,使軍運列車全部安上了制動風管。當時運用機車極其緊張,總局想盡一切辦法給鄭家屯分局、吉林局配備了足夠的運用機車。
最后,東北鐵路總局對這次軍運的組織領導和人員配備進行了詳細周密的安排。梅河口、四平、西阜新一線,剛收復不久,特別是彰武以南地區,職工缺員很多,成份比較復雜,繁重的軍運任務又落在這樣的地區。總局下決心從各局抽調一批工人、干部充實了這一地區。僅齊齊哈爾局就調出一千二百多名政治可靠、有業務技術經驗的工人、干部,分派到西線各站段。齊、吉兩局的主要負責同志都親自到前線指揮運輸。每個站都派干部具體指導,每趟列車都有干部添乘。如齊齊哈爾局局長黃鐸同志親自到鄭家屯分局組織運輸﹔鄭家屯分局長廖詩權、政委尹詩炎,分別到彰武、西阜新就近指揮軍運﹔吉林局副局長孫魯光同志到梅河口坐陣,鄭家屯分局運輸科長常克、副科長何彬和四平辦事處主任沈影同志親自坐台指揮行車。齊、吉兩局還派出大批干部到列車運行的重要地點親自參加作業。
一九四八年九月六日,“東野”總部下達命令:十日晚開始運輸。總局迅速調集車輛。九日,集中車輛達一千二百二十四輛,其中棚車六百八十四輛,敞車、平車五百四十輛。九日晚,以梅河口為主,以朝陽鎮、四平、吉林、西安為輔的編組站,也編好列車﹔部隊上車站為東豐、大興鎮、西安,下車站為新立屯、新邱、西阜新,同時做好了一切准備。
十日晚,這次大規模軍運開始,軍列按計劃正點發車。
當前行列車已駛進四平站時,突然接到“東野”總部首長急電,命令連夜將已經發出的兩個軍列,立即返回原地下車待命。同時,將已經停運的混合列車又恢復運行。這是“東野”總部為了迷惑敵人,防止暴露目標而採取的緊急措施。十二日夜晚,軍運列車又按計劃開始運行。
這次運輸中,西線鄭家屯、彰武、西阜新﹔東線梅河口、四平站是關鍵地區,敵人的飛機不但白天來,夜間有時也來,四平最多一天達七十二架次之多。這兩個站和沿線的運輸一線員工,為了保証軍列不被敵機發現,夜間都是採取無燈火作業。扳道員扳完道,為了確認道岔是否密貼,還要依次用手去摸,以保証軍用列車及時安全地、源源不斷地開往前線。
軍運開始后不久,遼西大雨連綿,西遼河大水猛漲,水位比最高的一九四六年還超出一米多。錢家店區段的線路被水淹沒,水勢凶猛,線路狀態不明,不知路基是否沖斷。在這關鍵時刻,通遼工務段段長喬子龍同志,以大無畏的精神,用手柱著木棍,趟著大水,頂著激流,在前邊一步一步地探查線路,慢慢地引導機車把軍列安全送過被淹區段。在這樣惡劣的自然條件和復雜的戰爭環境下,長距離、短時間、大規模地運送兵員和裝備,沒有發生什麼事故,這在現在看也是難得的。
嚴守秘密,在這次軍運中做的也很成功。運送部隊的列車全用棚車。列車出發前,車門加鎖,貼上封條。列車運行時,看不到部隊人影,聽不到部隊聲音。就連鐵路員工也不知道運送的是什麼。因此,在義縣解放后,敵軍俘虜說,你們攻打義縣時,我們都不知道貴軍是從哪上來的。
九月十二日至二十一日,按計劃完成了三縱、二縱五師、炮縱等主力部隊到達西阜新的軍運任務。由於各路局員工的努力和軍隊的配合,運輸速度比預想的還快:四平、西阜新間,最快的隻用十四小時四十六分鐘,最慢的十九小時四十七分。前三天全是重車單程運行,到第四天,空車開始回返,白天,沒有敵機襲擾時,放行空車,減少會車,使運行時間大大縮短。在九天之內,共運送了六十四個軍列,把近十萬大軍安全、迅速、及時地送上了遼西前線,勝利完成了我軍大兵團調動的運輸任務。九月二十八日,總局接到“東野”總部的電報,表揚鐵路員工在困難的條件下,順利地完成了軍運任務。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