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遼沈戰役中的鐵路運輸【4】

作者:呂正操    發布時間:2015-11-05    來源:中國共產黨歷史網
分享到 :

疏通堵塞 保証暢通

進入十月,敵人感到末日即將來臨,對我西線的蒼土、新立屯、泡子、彰武、通遼、鄭家屯等站進行狂轟濫炸,妄想切斷我運輸線。十月一日柳河大橋被炸壞,運輸陷入癱瘓。在這緊要關頭,鐵路員工為線路暢通創造了驚人的奇跡。當天夜裡,全線員工、家屬和鐵道縱隊戰士共同奮力搶修,經過一夜奮戰,就架起了便橋,二日夜就通過兩次軍列,三日夜,又通過四次軍列。

十月一日的大轟炸,使鄭家屯地區的鐵路遭到很嚴重的破壞,鐵路工人承受了更大的壓力。鄭家屯歷史上曾是我們民族抗擊侵略者的戰略重鎮。今天,它成了鐵路員工支援解放軍、打敗國民黨反動派的重要鐵路樞紐。從一九四七年五月,鄭家屯第二次回到人民手裡,敵人就把它視為眼中釘,每天飛機聲不絕,炸彈聲不斷。鄭家屯分局政委尹詩炎同志說,敵人扔在鄭家屯地區的炸彈,立著擺,也能擺一層。十月一日這天,整個地區被炸得一片火海,車站、電務段、機務段都遭到敵機的轟炸,煙塵滾滾。敵機還沒飛走,員工同志們就沖上去搶救起火的房舍,搶運倉庫的器材,搶救受傷的同志。機務段長邊光輝同志,看到庫停機車有全部被炸壞的危險,就冒著敵機瘋狂掃射,迎著大火沖上去,連續將七台機車開走,分散隱蔽起來。電務段長金子元同志原是齊齊哈爾電務段工人,隨齊局支援前線大隊來到鄭家屯的,在一次轟炸中爬上電杆,搶修被炸斷的通訊線路,不幸犧牲。解放后,鄭家屯分局在車站樹立一座紀念碑,紀念為遼沈戰役勝利,為東北全境解放,在搶修、搶運戰斗中光榮犧牲的金子元等十七位烈士。今天,我們這些活著的人,我們的青年同志,應當學習他們為人民解放事業英勇獻身的精神,為振興中華貢獻更大的力量。

十月三日后的鐵路軍事運輸,較前個時期更為繁重。不僅要大量往前線運送各種作戰物資,還要及時運送隨著戰爭進展不斷前移的各級指揮機關。后方的十九個獨立團也要向四平、吉林地區集結。同時還必須准備幾個列車,隨時供給總預備隊的一縱隊機動運輸。

從一日到十日,敵機白天、黑夜不停地轟炸。四日,章古台停留三輛彈藥車被炸,站內三條線全被炸壞。五日,柳河大橋再次被炸,鋼梁塌落。當時,列車運行十分困難:西阜新傷病員要送后方醫院,空車連續回返﹔一部分重車待卸﹔六縱十七師因接受戰斗任務,所乘列車急需前進。但因大橋被炸,上下阻塞,南下重車都擠到彰武以北,停留在沿途。鄭家屯、通遼間有七列,齊齊哈爾、鄭家屯間十九列,哈爾濱、齊齊哈爾間五列。共有三十一個列車運不上去。而四平、鄭家屯間阻塞的列車還有不少。

為了扭轉這樣局面,十月四日和七日,總局與“東野”后勤部召開緊急聯席會議,確定整個運輸由總局全面負責,統一指揮,重新排列了運輸次序,決定以部隊、彈藥、汽油為先,其他次之,為確保安全,規定每個列車所挂彈藥車不得超過五輛,汽油車不得超過兩輛。並按李富春同志指示,以通遼為主,以甘其卡為輔,接受后方到達的物資與民工。同時“東野”總部首長決定,野政、野后機關的人員和所有后方支前的民工,均在鄭家屯下車,徒步趕往前線﹔隻允許作戰部隊、軍火和被服列車通過鄭家屯開往前線。這一系列的緊急措施貫徹下去,很快扭轉了鄭家屯樞紐地區的運輸堵塞狀況。

地處戰爭前沿的西阜新車站,也被敵機炸得隻有站線,沒有一間房舍。扳道房設在地窨子裡,站舍是用雨布搭起來的低矮的帳篷,但是調度指揮,運輸組織都從未間斷,保証了軍用列車一列跟著一列到達,卸下的草堆成了山,糧堆成了垛。

至十月八、九日,從后方各地運往吉林、四平地區的十九個獨立團,相繼到達。給一縱集結的列車,也已停留在所需地點。這個時期使用車輛之多是空前的。以七、八、九三日計算,留在彰武以南的重車達八百零三輛,供一縱和十九個獨立團使用的車輛達一千零九輛,往前線運輸的一千零八十五輛。幾個大站待裝的空車二百一十三輛,共計六千一百余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