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遼沈戰役中的鐵路運輸【5】
英勇斗爭 迎接勝利
在東北,我軍完成了“圍錦打援”的部署以后,龜縮在沈陽的廖耀湘兵團即按照蔣介石的命令,組成“西進兵團”出犯新民,企圖解錦州之圍。
廖耀湘兵團出沈陽后,敵一股騎兵竄到蒼土車站,看到車站被破壞的狀況,到處尋找工具。敵人抓來了蒼土養路工區養路工人史雲普,問他工具那去了?他說被撤退的人帶走了。敵人說他藏起來了,逼他交出工具,他不交,敵人就打,老工人被打得渾身是傷,嘴流鮮血,還是說沒有。敵人氣急敗壞,端起刺刀,對准史雲普的胸膛進行威脅,但這位老工人,面對強敵,毫不畏懼,寧死不交。敵人逃跑后,等我們的同志回來,史雲普才把自己埋藏的工具挖出來,給大家搶修線路。蒼土車站很快通了車。
為了在運動中殲滅廖耀湘的西進兵團,根據上級指示,我們必須暫時撤出彰武。鄭家屯分局長廖詩權同志在彰武親自組織撤退,疏散車輛。他首先組織人力將一千多名傷病員送上火車,轉移到通遼﹔又將在甘其卡收容的四百多傷員及掉隊人員的行李、物資,用四、五個列車運到通遼。撤退工作做的井然有序。直到十一日早晨,敵人的槍彈已打到彰武車站,廖詩權同志才乘一輛軌道摩托車離開彰武。
彰武電務段的員工,撤退前秘密地藏好器材備品,撤退到甘其卡后,立即裝置好交換台,接通了電話。當時鐵路電話不單單是鐵路使用,更重要的是供軍事指揮用。電話交換台設在一所地主院落裡,以迷惑敵人,掩護自己,安全保密。那時不僅要和公開的敵人斗爭,還得同看不見的敵特、壞分子作斗爭。交換台剛安裝好,敵機就來輪番轟炸。但是我們的電話員,在敵機轟炸掃射下,仍堅持工作,始終保持電話暢通。在交換台前堅持工作的是李桂蘭、車錫娥、李廷霞三個女孩子。她們中最大的二十一歲,最小的才十四歲。這三位姑娘日夜堅守崗位,連續十幾天沒摘下耳機。電話線不知被炸斷多少次,電務工人們冒著危險一次一次地接通了。電話交換台不知搬了幾個地方,但是,通訊聯絡始終沒有間斷過。
十月十五日錦州解放了。從九月十二日遼沈戰役開始,到十月二十日,這三十八天內鐵路共開行軍列六百三十一列,使用車輛一萬九千五百六十一輛,運輸各種作戰物資五十八萬六千八百三十噸。
接著,前方勝利喜訊不斷傳來。十月二十八日,遼西會戰全殲廖耀湘兵團﹔十一月二日,沈陽、營口宣告解放。歷時五十二天的遼沈戰役勝利結束。東北全線一萬零九百四十公裡的鐵路至此全部回到人民手中。伴隨人民解放軍勝利前進,東北鐵路員工們歡天喜地,慶祝東北全境解放。同時,他們又提出響亮的口號: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把火車開到北平去!開到南京去!開到廣州去!
遼沈戰役的炮聲剛停,曾與解放大軍並肩作戰的東北鐵路員工們不待休息,不顧疲勞,來不及與家人告別又投入了新的鐵路運輸工作。十一月上旬,沈(陽)山(海關)線開通以后,他們開著火車、拉著器材,跟隨東北野戰軍浩浩蕩蕩進關了。當時在鐵路員工中流傳著這樣一支歌。讓我記錄在這裡,作為這篇回憶錄的結尾。
穿過山洞,穿過鐵橋,
不分黑夜和白天。
越鋪越長,越鋪越遠,
千山萬水莫阻攔。
槍炮人馬,糧食被服,
海水一樣送到前線,
前方后方,連成一片,
綠燈時時保平安。
嗨嗨,嗨嗨!
路程在我們面前縮短,
我們絕不錯過時間。
不管黑夜,不管早晚,
火車頭吼叫著——
一直、一直、一直地沖向前!
(摘自:歐陽淞 曲青山主編:《紅色往事:黨史人物憶黨史》,濟南出版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