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創辦延安自然科學院的經過【5】

作者:胡琦 何華生 許明修    發布時間:2016-01-29    來源:中國共產黨歷史網
分享到 :

歷史經驗

延安自然科學院的創辦,為迎接抗戰的勝利准備了一支技術骨干隊伍。日本侵略者一投降,科學院大學部的同學大多數隨干部大隊開赴東北解放區,參加了把東北建設為一個重工業基地的各項工作,這個基地對支援解放戰爭、奪取全國勝利起了巨大的作用。中學部的小同學有不少被送到蘇聯學習,他們回國時,正好投入全國勝利后開始的大規模經濟建設。自然科學院同學的絕大部分,后來都擔負了科技部門的負責工作。這些骨干,同其他科技人材團結協作、攜手並進,繼續在為實現四個現代化的歷史任務發揮重要作用。

歷史証明,延安自然科學院的路子是走得對的,經驗是寶貴的,值得認真總結和借鑒。當然,時代變化了,情況有了很大的不同,某些經驗已隻具有歷史意義,不可照搬。但是,有許多好經驗,在今天、以至在今后的長時期裡,仍不失其現實意義。有一些東西,今天甚至還需要重新強調,以便使我們的科學教育事業能夠繼承和發揚優良傳統,適應實現社會主義“四化”的需要,培養出一支又紅又專的社會主義科技大軍。這些經驗是:為革命而學習﹔艱苦朴素,自力更生﹔理論與實踐結合,基礎理論與技術並重﹔為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服務,近期和長遠的需要兼顧﹔批評與自我批評的作風,嚴肅的空氣和活躍的生活﹔師生之間的同志式關系﹔深入的政治思想工作和黨員的先鋒作用等等。正是這些優良的傳統,使我們的科學教育事業從根本上區別於資本主義的科學教育事業,而且將使我們有可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取得較大的發展,在不太遠的將來,進入世界先進的行列。

(摘自:歐陽淞 曲青山主編:《紅色往事:黨史人物憶黨史》,濟南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