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緬邊界談判親歷記【2】
二
緬甸是非社會主義國家中第一個承認新中國的國家。然而正如一位著名學者所說:“當緬甸聯邦政府決定首先承認中國新的共產黨政權時,它這一想法的背后是對侵略的恐懼。”緬甸1948年1月4日獲得獨立,首任總理吳努是作家出身,他曾生動而坦率地表示:“中國好比大象,緬甸好比羔羊,大象會不會發怒,無疑會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膽。”一則是對中國的懼怕,一則是國家的圖存,於是在對剛剛成立的新中國的態度上,緬甸表現出了一種奇特的想象力。在緬甸看來,愈是害怕,愈是要友好,所以想第一個承認新中國。在得知其友邦印度要第一個承認新中國后,緬方專門給尼赫魯打電報,希望尼赫魯照顧一下,讓其先行一步承認新中國。尼赫魯答應了。於是緬甸成為非社會主義國家中第一個承認新中國的國家。當時,緬甸國內有緬甸共產黨領導的武裝斗爭,又有國民黨軍隊李彌殘部數千人盤踞在緬甸東北部撣邦一帶。中緬兩國之間還有歷史上遺留下來的邊界問題。吳努十分擔心,新中國會以追剿蔣軍為借口,“先發制人”,入侵緬甸,並輸出革命,支持緬共推翻緬甸政府。因此,新中國成立后不久,緬方即幾次向中國提出邊界問題,希望能早日獲得解決。
1952年當我到達中國駐緬甸使館的時候,中緬關系的前景還不明朗。新中國成立不久,中國政府當時需要把主要精力用來處理國內外一系列重大而迫切的問題,不可能為中緬邊界問題的解決進行全面和系統的准備。同時,在中國革命勝利的鼓舞下,我們的一些同志囿於階級斗爭的觀念,一度寄希望於緬甸共產黨,希望緬甸革命能速勝。
在這種復雜的背景下,1954年6月28日,周總理在參加日內瓦會議、訪問印度后,開始訪問緬甸。這是新中國領導人第一次訪問緬甸,兩位總理的初次接觸使中緬關系發生了重大變化,為解決邊界問題奠定了基礎。
在出訪之前,對於緬甸存在的“中國威脅論”,周總理進行了實事求是的分析,充分認識到緬甸作為中國一個較小的鄰國,其疑慮有其歷史和現實的原因,必須把緬甸這樣一個民族主義國家同宣傳“共產主義威脅”的西方國家相區別,多做增信釋疑的工作,逐步建立起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友好關系。周總理對緬甸的首次訪問充分體現了新中國的這種睦鄰友好政策。
在會談中,吳努表示,緬甸人口隻及中國的雲南省,緬甸政府一直懷疑中國對緬甸有領土野心,為此甚感恐懼。他還提出:緬甸共產黨一些領導人和克欽族軍人越境到中國雲南接受軍訓,這使緬甸政府感到憂慮,希望中國採取步驟避免上述不愉快事件的發生。
周總理向吳努介紹了中國和印度兩國總理聯合聲明中倡導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表示新中國的政策是和平政策,並按照這五項原則與世界上一切國家友好相處,何況緬甸和中國還是有親戚關系的國家﹔中國的立國政策就是把自己國家搞好,沒有領土野心,並強調革命不能輸出,輸出必敗。周總理提出:中緬之間應當有一個帶政治性的協定,如果緬方同意,中方可提出這樣一種性質的協定,以有助於兩國之間友好關系和和平共處,但簽訂協定需要時間。因此,在這之前可先發表一個聯合聲明作為開端。吳努同意發表聯合聲明。
1954年6月29日,中緬兩國總理發表聯合聲明,宣布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也應該是指導中國和緬甸之間關系的原則”,重申“各國人民都應該有選擇他們的國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權利,不應受到其他國家的干涉”,“革命是不能輸出的,同時,一個國家內所表現的共同意志也不應允許外來干涉”。
從當時的歷史背景看,和印度共同倡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主要是為了解決印度在西藏的特權問題,與緬甸共同倡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主要是為了解除緬甸對中國的疑慮。從周總理首次訪問緬甸看,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從一開始就顯示了強大的生命力,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緬甸對中國的疑慮。周總理的外交風格和個人魅力對吳努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使他對周總理十分欽佩。
1954年12月,吳努訪華,毛澤東主席向他明確表示中國不會利用追剿國民黨軍殘部之機打緬甸,還承認歷史上中國元朝、清朝進攻緬甸是侵略,說那是中國人的不對。吳努對中國領導人的疑慮進一步消除。他對毛主席表示:“很坦率地說,我們對於大國是恐懼的。但是周恩來總理訪問了緬甸以后,大大地消除了緬甸人的這種恐懼。”“曾經有過一個時候,我不知道在中國會遇到怎樣的人,害怕會遇到像希特勒那樣的人。講話的時候拍桌高喊。但是我現在發現,我的恐懼都是毫無根據的。”和毛主席會談后,吳努非常輕鬆。有一個插曲,當時緬甸駐華大使開了一個招待會,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中國主要領導人都去了。這天晚上,吳努穿了一身中國的中山服,后來這引出了周總理三穿緬甸服的動人佳話。
吳努這次訪華,再次談到了邊界問題。兩國總理在會談公報中表示:“鑒於中緬兩國邊界尚未完全劃定,兩國總理認為,有必要根據友好精神,在適當時機內,通過正常的外交途徑,解決此項問題。”
1955年11月,正當中緬兩國為解決邊界問題進行准備的時候,雙方邊防部隊在黃果園發生了一次武裝沖突。黃果園位於“1941年線”以西,1952年我們越過“1941年線”的時候控制了這個地方,緬甸認為黃果園是它的領土。因為沒有協調溝通好,中緬雙方邊防部隊發生了武裝沖突。這在當時是一件震動性很大的事件,中緬邊境局勢很緊張,緬甸輿論把問題說得很嚴重。我當時在緬甸看英文報《NATION》(民族報),這家報紙說中國搶佔了緬甸領土,可能還要繼續南進。黃果園事件是一個轉折點,促使兩國政府把解決邊界問題提上了日程。從1956年初起,兩國就邊界問題進行了頻繁的接觸和磋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