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道路的几个认识【4】

作者:陈晋    发布时间:2013-04-19    来源:党的文献
分享到 :

第四,从实践领域讲,中国道路是一个体系,由不同方面、不同层面的若干具体道路组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由诸多具体道路构成的我国发展的总道路。全面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映在实践工作领域,必然延伸出不同方面、不同层面的具体道路。十七大报告就曾概括出了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等。根据十八大报告,我们可以进一步概括为: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要内容的经济建设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以实现更广泛、更充分、更健全的人民民主为目标的政治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软实力,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目标的文化发展道路;以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建设道路;以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道路。此外,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方面,在推进祖国统一方面,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在党的建设方面,所走的路子,十八大报告都有具体论述和新的要求,特别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上讲,突出强调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以上诸多方面的道路下面,还有一些具体层面的道路内容。例如,在经济方面,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的道路,以及科学技术上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方面,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在国际关系方面,走和平发展道路;在党的建设方面,走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道路,等等。

不同方面、不同层面的具体道路,是对中国道路实现途径的细化、丰富和发展。

三、中国道路从哪来?

人们对道路的探索和选择,不会是随意而为,道路更不会凭空而来,它总是和一个国家长期形成的文化传统、发展水平、政治演进和人民诉求紧密相连。归根到底,被多数社会成员认可的道路,都是为解决其国家面临的根本历史课题,它一头连接着国情,一头连接着理想。

中国道路的形成和发展,其来有自。

第一,中国道路的开创和发展,直接源于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实践和理论创新。

如果不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如果不推进改革开放这个伟大实践,如果不奔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个根本目标,就不可能有中国道路。中国道路,由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艰辛开创,经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奋力推进,到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持和发展,才走出今天的壮景。这个论断,是十七大报告以来重要文献的一贯表述。其意义在于,确认了中国道路有其开创性的标志,即我们常说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有其现实的实践依据,即我们常说的“改革开放”;有其明确的主题内含,即我们常说的“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有其阶段性的前进过程,即在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成功开创”、两个世纪之交的“成功推进”和新世纪新阶段的“成功坚持和发展”。这个论断,是对30多年来中国道路开创和发展过程情形及其特点的简洁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