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党史研究的布局和样式问题【6】

作者:欧阳淞    发布时间:2013-06-24    来源:中共党史研究
分享到 :

(五)关于通史和基本著作的综合研究

通史是史学研究各类成果样式中的集大成者。清代史学家章学诚认为,通史有“六便”和“二长”共八个方面的优点。“六便”即免重复、均类列、便铨配、平是非、去抵牾、详邻事;“二长”即具翦裁、立家法。通史可以说是贯通的历史,属于跨时代式研究,对史家素质的要求很高。“博通”是中国史学对史家在研究能力上最基本的、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最高的要求。司马迁提出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为千百年来中国史家最推崇的治史抱负。《隋书·经籍志》中说:“夫史官者,必求博闻强识、疏通知远之士,使居其位,咸所贰焉。”古代尚且要求史官有“博闻强识”和“疏通知远”的能力,作为新时期的党史研究者,更要把做好通史研究放在突出位置,努力提高开展通史研究的综合能力和基本素养。

党史通史研究的主要成果样式是党史基本著作。党史基本著作是连贯地记述和总结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历程和经验的著作,是实现资政育人根本任务的主要载体,是党史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是党史部门的“拳头”产品。党史通史和基本著作记载和反映的是党的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自身建设史,研究的是党的历史发展全过程,具有全面性、系统性、权威性的特点。因此,研究编写党史通史和基本著作是党史研究布局最主要的实现形式。编写好党史通史和基本著作是党史部门最基本的工作任务,是切实履行各项职能的基本依托,也可以说是党史部门的立身之本。做好党史通史和基本著作研究编写工作不仅是存史的需要,更是扩大党史工作社会影响、发挥党史资政育人作用、提高党史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必然要求。

研究编写党史通史和基本著作,要坚持高质量、严标准的基本要求,实事求是地记载和反映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最大程度地揭示党治国理政管党的经验智慧。具体说来,一要有正确的导向。坚持党性原则和科学精神的统一,遵循党中央关于历史问题的两个决议精神,正确认识和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科学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深刻揭示党的历史发展的规律。二要有合理的结构。按照党的历史原貌和阶段性特点,设计合理的框架结构,科学划分历史时期和历史阶段,特别要注意研究改革开放新时期的阶段划分问题。三要有准确的史实。以翔实的第一手资料为基础,确保史实准确无误;无论是参考吸收现有研究成果,还是参考原有的党史基本著作,都要对照第一手资料,对重要史实、统计数字、引文等进行认真核实。四要有精当的点评。发扬中国史书编写的优良传统,以叙为主、以叙为本、以叙为体,坚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在准确叙史基础上,在适当地方加以恰到好处、要言不烦的议论,以增强思想性、针对性、导向性。五要有严密的逻辑。注意把历史事实的背景、具体的历史事实和作者对历史事实的抽象这三部分搭配好,用辩证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研究编写历史。六要有生动的文字。注重修辞,讲究写作方法,有质有文、文质相融,既有理性思考又有感情介入。此外,研究编写党史通史和基本著作还要注重创新,如果没有敢于创新的气魄和信心,就不可能推出精品力作,“陈言大去、新意迭见”方为党史佳作。

党史研究领域众多、内容广泛,实现样式应当也必须多样化。上述样式只是当前最常见的几种,从专题研究、大事记等入手,逐步深入、逐步系统化,这也符合学术研究的一般规律。当然,上述样式并没有覆盖全部的样式种类。在研究工作中,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不断创新、拓展新的样式。此外,为确保研究工作的效率和效益,各种样式之间也不能平均用力。从各类样式的意义和党史部门的职能看,党史通史和基本著作应是重点样式。要在统筹安排、整体部署基础上,将党史通史和基本著作的重点项目摆在优先地位,充分整合资源,集中力量进行科研攻关,以点成线、以线带面,不断提升党史研究样式的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