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党史研究的布局和样式问题【7】
四、合理确定党史研究的布局和样式
科学谋划研究布局和实现样式,既是深化党史研究的基础和前提,又是深化党史研究的重要环节,可谓之深化党史研究这篇大文章的谋篇布局之道、提纲挈领之笔。无论是布局还是样式,在实践中都必须坚持和实现“用党的伟大成就激励人,用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人,用党的成功经验启迪人,用党的历史教训警示人”。这四个“用”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缺一不可,是党史研究和党史工作发挥社会功能的主要途径。我们要依据四个“用”的基本要求来理解党史研究布局和样式,并切实付诸实践,努力取得实效。各级党史部门要“守土有责”,以对党史工作和党史学科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合理确定党史研究布局和样式,使党史研究和党史学科建设在稳中求进中获得实质性发展。
(一)党史部门要按照研究布局和样式的要求部署研究工作
各级党史部门要把研究布局和样式的谋划放在研究工作的首位,“谋定而后动”。要按照党史研究布局和样式的基本内容,依据不同的层次,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具体情况,合理确定具体的研究布局和样式。各地党史部门的具体研究布局和样式可以因地因层次而有所区别。要在确定具体布局和样式基础上,合理调配力量、“排兵布阵”。既要最大程度地发挥每一位研究人员的长处,“各专其能,各致其力”,又要集中精兵强将攻克重点项目,确保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的推进质量;既要用足现有人才,又要根据布局和样式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引进人才。要注重统筹协调,不仅要注重研究过程中的统筹协调,根据不同研究任务组建相应的课题组,及时为研究人员解决实际困难,还要注重研究成果的统筹协调。要在布局和样式方面找准定位,明确工作方向,以收事半功倍之效。要加强科研管理制度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完善科研管理体制机制,坚持以制度管人管事,突出科学管理、细化管理、优质管理,将党史研究和党史工作进一步纳入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进一步增强党史研究的计划性、前瞻性。
(二)党史学界要有计划地加强对党史领域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的研究
党史研究布局中既有我们熟悉、擅长的领域和样式,也有我们不熟悉、不擅长的领域和样式;既有我们关注和研究过的问题,也有我们尚未关注和研究的问题;既有常规的问题,也有诸多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党史研究不是一门书斋里的学问,而是能够为党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提供资政服务、为党的自身建设提供历史经验、为党的各项具体实践提供智力支持的重要工作。因此,对于那些不熟悉、不擅长的薄弱领域,对于那些不断涌现的全新问题,尤其对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需要、社会关注度高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不能排斥,更不能放弃。党史学界要着眼于落实党史研究布局的需要,直面挑战、攻坚克难,有计划地加强对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和薄弱领域的研究,培养这方面的研究人才。既要坚持“研究无禁区,宣传有纪律”,又要发扬学术民主,要以鼓励、包容的态度看待新问题的研究,在课题审批、图书出版、论文发表等方面尽可能为新问题和薄弱领域的研究成果提供机会。中国中共党史学会、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及党史学界的广大专家学者可在这些方面发挥积极的引导和带动作用。
(三)党史研究者要按照研究布局和样式的要求找准研究定位
每一位党史研究者,首先要在党史研究布局框架内,根据工作需要和自己的研究专长找准位置,确定努力方向。在选择研究课题时,要从小处着手、大处着眼,做到“小题大做”、“因小见大”,努力成为能够在各自研究领域融会贯通的高手、专家。在找准研究定位基础上,每一位党史研究者要按照本地区、本部门研究项目的需要,以自己的研究为基础,全身心投入到整体研究中去,努力形成单位的整体合力。只有为整体研究作出了贡献,党史研究者才能在落实党史研究布局和样式中有更大的成就感。
对于党史研究总体布局和实现样式的研究,本文也只是初步的探讨。希望通过“抛砖引玉”,引起广大党史研究者对这一问题的关注,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把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不断推向深入。
(本文作者为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