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第1期【3】

作者:    发布时间:2012-08-08   
分享到 :
2012年第1期【3】

“毛泽东诗词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暨
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第十一届年会在延安举行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第十一届年会2011年12月10日至12日在延安召开,年会主题是“毛泽东诗词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这届年会由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和中国延安干部学院联合主办,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会长李捷,中共陕西省委原副书记、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顾问蔡竹林,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陈燕楠、副院长付建成、靳铭,中华诗词学会驻会名誉会长郑伯农,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北京大学教授董学文,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副会长季世昌、郑德兴、胡国强、丁毅,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8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名誉会长贺敬之、逄先知分别为年会的召开发了贺信。贺敬之同志在贺信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在陕北13年,是党的发展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段岁月,同时也是党在理论上最成熟的时期,是毛泽东思想正式形成的时期。这里诞生的伟大的延安精神,在塑造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精神风貌、思想品德、工作作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至今仍然激励我们克服困难,勇往直前。在延安,“胸中自有雄兵百万”的人民领袖毛泽东,在条件艰苦的窑洞里指挥了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在艰苦的东征路途中、在苍茫的秦晋高原上诞生的毛泽东的伟大词作《沁园春?雪》,穿透历史风云,睥睨封建帝王,咏叹美好江山,赞颂风流人物,成为反对封建主义、弘扬民族精神的不朽名作。在延安研讨毛泽东诗词,会切身感受到毛泽东诗词的无穷魅力和精神价值。
逄先知同志在贺信中说,延安和陕北是毛泽东进行诗词创作的多产之地,他在这里创作、包括修改定稿的诗词多达九首,即《七律·长征》、《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沁园春·雪》、《临江仙·给丁玲同志》、《祭黄陵文》、《五律·张冠道中》和《五律·喜闻捷报》。这些诗词作品,是把党的发展历程中的一些重大事件和在这片黄土地上的感受融为一体的结晶,特别是《沁园春·雪》,更是鲜明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伟大情怀,被柳亚子推为千古绝唱。毫无疑问,正是陕北的冬景和红军东征的历史事件的结合,才赋予毛泽东如此博大高远的诗情。可以明确地讲,毛泽东在陕北创作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13年间的发展历程,记载了党在当时的一些重大决策、重大事件。
李捷同志为年会作了题为《毛泽东诗词与人格化的“大我”——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境界和精神品格》的主题报告。他指出,毛泽东诗词,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史诗,是中国共产党凝聚、团结、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不懈奋斗的壮丽多彩的篇章。同时,毛泽东诗词从不同侧面塑造了一个人格化的“大我”形象,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境界和精神品格。这种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理想追求,以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为人民服务为精神追求,以创造科学的、民族的、大众的先进文化为文化追求的精神境界和精神品格,恰恰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最值得珍惜、最可宝贵的财富。
具体来讲,毛泽东诗词首先体现了一种理想追求。共产党人从本质上说是理想主义者。这种理想,首先是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然后要为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而努力奋斗,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世界真正大同。同时,为了实现崇高的理想,共产党人又必须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尊重客观实际,遵循客观规律,一点一滴地做起,因而又必须要有革命的现实主义。中国共产党人,可以说是革命理想主义与革命现实主义的高度统一。毛泽东诗词,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的史诗,同样也是革命的理想主义与革命的现实主义的完美艺术结合。这种理想追求,表现在无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时候,始终坚信革命一定会成功;表现在藐视一切困难,坚信正义的事业是不可战胜的;还表现在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始终抱有必胜的信心;还表现在革命浪漫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创作风格上。
其次,毛泽东诗词体现了一种精神追求。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谋幸福。这种精神追求,表现在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无私奋斗上,表现在对人民群众的无限关怀和无比热爱上,还表现在对人民群众创造力的热情讴歌上。
其三,毛泽东诗词体现了一种文化追求。毛泽东最伟大的贡献,不仅在于开辟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正确道路,不仅在于开辟了中国革命取得彻底胜利的唯一正确的道路,而且在于开辟了创造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革命文化发展道路,并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标志,产生了具有中国特点的毛泽东文艺思想,为这条道路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创造真正属于人民自己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先进文化,正是毛泽东的不懈文化追求。毛泽东诗词作为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创作实践,同样体现着毛泽东同志的这种文化追求。这种文化追求,体现在毛泽东诗词的内容上,体现在毛泽东诗词的艺术风格上,还体现在毛泽东诗词对继承与创新关系的辩证把握上。
李捷指出,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我们当前所处时代、所处环境、面临问题都与毛泽东时期有了很大的不同。但是,毛泽东诗词中所体现的理想追求、精神追求和文化追求,所体现的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境界和精神品格,却正是当今我们在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中,所必须继承和弘扬的宝贵财富。
著名文艺评论家郑伯农研究员为大会作了《毛泽东诗词与中国传统诗词》的报告。他指出,一位美籍华人指出,过去是“有水井处必有柳词”,现在是“有华人处必有中华诗词,必有毛泽东诗词”。毛泽东诗词在全世界、全中国的传播、普及和背诵率之高是空前的,毛泽东诗词也成为当代的一门“显学”。毛泽东诗词具有强大的艺术魅力,宣告了中华传统诗词具有反映现代生活的能力,恢复了中华传统诗词在现代生活中的地位;毛泽东诗词的创作实践,完成了中华传统诗词向现代的过渡,从表现封建士大夫的感情转向了表现现代人的生活和感情,成为传统诗词创作的集大成者、登高峰者、作用最大者。毛泽东诗词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的重大事件,写出了新的人物、新的精神面貌和新的思想感情,写出了浪漫主义的新境界,开拓了中华传统诗词发展的一个崭新的时代。中华传统诗词从复苏到复兴,毛泽东诗词创作实践是一个典范,具有良好的推动和示范作用。
在年会上,近30名学者围绕年会主题作了大会发言,开展广泛研讨。董学文教授在年会的学术小结中对此作了充分肯定。他指出,这届年会是在特殊的年份里召开的,一则是今年党成立90周年;再则是前不久召开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其三是在11月22号中国文联九次、中国作协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全党全国上下,都在隆重热烈纪念和庆祝党的生日,都在同心协力地吹响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进军的号角。在这样喜庆而振奋的气氛中,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以“毛泽东诗词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为年会主题,这是很有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的。毛泽东诗词不仅是形象感人、诗意盎然的党史画卷,即它是用诗写的党史,是从党史中提炼出来的好诗,同时它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极为重要的载体,是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笔极为宝贵的财富。在新的形势下,毛泽东诗词将成为并会持续成为全党全国人民开展爱党爱国教育、增强社会主义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生动教材。
董学文提出,要借助六中全会的东风,把毛泽东诗词研究和宣传提升到新水平。毛泽东诗词是饱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艺术精品。它在这个方面的优势,是其他任何思想与文艺作品所无法替代的。作为文化产品,毛泽东诗词本身就是“兴国之魂”,就是“先进文化的精髓”,就是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我们应更加清楚地意识到学习、研究、宣传、弘扬毛泽东诗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推动毛泽东诗词研究在观点和方法上的创新,使之更好地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使之在铸造信仰、弘扬正气、张扬理想方面作出更为骄人的贡献。
这届年会是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第四届理事会成立后的第一次年会。与会代表表示,一定要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在未来五年中把毛泽东诗词研究事业进一步推向前进,取得更为辉煌的成绩。

(本会秘书处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