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第1期【6】

作者:    发布时间:2012-08-08   
分享到 :
2012年第1期【6】

在“毛泽东诗词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 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2011年12月10日,于延安)
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会长 李 捷

尊敬的陈燕楠常务副院长
尊敬的郑伯农会长
尊敬的蔡竹林副书记
尊敬的付建成副院长等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的领导
尊敬的各位常务理事、理事、学者们:
在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的日子,我们来到革命圣地延安,在著名的中国延安干部学院隆重召开“毛泽东诗词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第十一届年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这里,我代表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向大力支持年会举办的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的领导们,向与会的各位常务理事、理事、会员及专家学者们,致以衷心的感谢!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里,把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所完成和推动的伟大事业,集中概括为三件大事。第一件大事,是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件大事,是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第三件大事,是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三件大事中,有两件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取得的。毛泽东同志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立下的不朽功勋,是任何人、任何时候都不能抹杀的,将彪炳史册,永远铭记在中国人民心中。正如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的那样:“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的前两件大事,在毛泽东诗词中得到完全的艺术再现。从建党初期的《贺新郎·别友》到新中国成立前夕的《七律·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就是党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英雄史诗。其诗词艺术的最高峰,当属《沁园春·雪》,堪称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绝唱之作。从《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的“一唱雄鸡天下白”到《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的“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则是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不朽史诗。这一时期诗词艺术的代表作,应当是《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堪称独立自主建设新国家新世界的英雄凯歌。
在这些诗词中,有三个鲜明的特点。一是贯穿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人民是社会的主人,是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为人民求解放、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一切奋斗的出发点和根本归宿。二是贯穿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这种理想,首先是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然后要为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而努力奋斗,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世界真正大同。正是胸怀这样的远大理想和雄心壮志,中国共产党人才能最富有牺牲精神,最富有艰苦奋斗精神,在任何时候都要压倒一切艰难和敌人,决不被困难和敌人所屈服。三是贯穿着对祖国、对中华民族的无比热爱和无私奉献。毛泽东同志和他的战友们,对祖国的文化精通自如,对祖国的历史如数家珍,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尤为眷恋,对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倍加珍视。他们对中华民族的百年沉沦有着切肤之痛,从青年之时起就立下了改造中国与世界的雄心壮志。正因为有这三个鲜明的特点,在毛泽东诗词当中,始终有一个大我贯穿始终。这个大我,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就是为理想和信念可以牺牲一切的精神,就是为祖国、为民族奋不顾身的精神。总之一句话,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们通过毛泽东诗词回顾这段令人难忘的历史,缅怀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为的是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再创中华诗歌艺术的辉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系统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我们要很好地继承五四运动以来中国革命文化运动的光荣传统,很好地批判继承中华文明的优秀传统,很好地批判继承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秉承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确立的“二为”方向,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方向,迎接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新局面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