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八大的靈魂、創新及歷史特點【3】

作者:任貴祥    發布時間:2013-04-12    來源:中共黨史研究
分享到 :

(二)關於科學發展觀或科學發展

科學發展觀是黨的十六大以來提出的戰略思想。胡錦濤根據改革開放以來發展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進一步回答了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的問題,系統論述了科學發展觀的理論內涵。黨的十七大報告第三部分以“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為題,從三個方面作了全面系統的論述:一是提出科學發展觀與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二是闡述了科學發展觀的四個基本內涵: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三是對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提出基本要求:積極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繼續深化改革開放﹔切實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參見《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匯編》,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2—18頁。)

經過近十年的實踐檢驗和理論完善,科學發展觀的理論更加成熟,作為黨的指導思想呼之欲出,水到渠成。黨的十八大對科學發展觀進行了理論上的升華,大會報告對科學發展觀的論述、評價、定位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一是將科學發展觀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十八大報告全面總結了十六大以來尤其是十七大以來,經濟社會諸方面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取得的十個方面的偉大成就。歸納起來就是邁上了三個大台階:社會生產力、經濟實力、科技實力邁上一個大台階﹔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會保障水平邁上一個大台階﹔綜合國力、國際競爭力、國際影響力邁上一個大台階。十八大報告據此得出結論:“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產物,是馬克思主義關於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對新形勢下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作出了新的科學回答,把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的認識提高到新的水平,開辟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科學發展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最新成果,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是指導黨和國家全部工作的強大思想武器。科學發展觀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這一思想載入了十八大修改后的黨章。把科學發展觀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是十八大的首要貢獻。

二是首次對科學發展觀的精神實質作出了明確的概括:“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是科學發展觀最鮮明的精神實質。”黨中央過去曾強調過要深刻領會和全面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精神實質,但沒有明確的統一的界定,理論界也有不同的認識。十八大報告對此作了明確的界定,是對科學發展觀的升華。

三是強調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必須把科學發展觀貫徹到我國現代化建設全過程、體現到黨的建設各方面”。要求全黨必須更加自覺地把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作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必須更加自覺地把以人為本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核心立場﹔必須更加自覺地把全面協調可持續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必須更加自覺地把統籌兼顧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根本方法。(以上科學發展觀三個方面的論述見《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匯編》,第7、9、8頁。)四個“必須更加自覺”,把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向一個新的實踐階段。

(三)關於小康社會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我們黨改革開放30多年來確立的並一以貫之為之奮斗的戰略目標,是十八大的主題關鍵詞之一。

回溯改革開放的歷史,“小康”戰略的目標是1979年12月鄧小平與來華訪問的日本首相大平正方會談時最早提出的﹔1980年12月25日,鄧小平在中央工作會議的講話中繼續重申這一提法。1982年9月,黨的十二大把“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可以達到小康水平”確定為黨的行動綱領。

此后,黨的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始終堅持並不斷完善小康社會的內涵,並始終是黨代會的關鍵詞之一。黨的十六大報告的主題是:“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繼往開來,與時俱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為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而奮斗。”(《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匯編》,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頁。)大會指出,當人類社會跨入21世紀的時候,我國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並提出我們要在本世紀頭20年,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同時確立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

黨的十七大報告的主題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匯編》,第1頁。)大會繼續重申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黨和國家到2020年的奮斗目標,並描繪了到2020年小康社會全面建成時的宏偉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