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八大的靈魂、創新及歷史特點【5】

作者:任貴祥    發布時間:2013-04-12    來源:中共黨史研究
分享到 :

二、十八大報告的新思想、新論斷、新部署

如何認識領會十八大報告繼承與創新的關系?筆者以為,十八大報告的確有許多以前表述過的內容,這體現了對以前黨代會報告思想精華的延續和繼承﹔同時又有諸多新思想新表述,這體現了與時俱進和創新性,表明黨的思想理論的創新和發展。有關十八大報告的創新或亮點,新聞媒體、理論界和學術界有諸多概括(相關報道和論述有:《中共十八大熱點前瞻》,《新華每日電訊》2012年11月7日﹔《十八大報告蘊含哪些新意?》,《北京日報》2012年11月9日﹔《十八大報告的新思想 新論斷 新部署》,《光明日報》2012年11月11日﹔石仲泉:《十八大的十大新論》,《百年潮》2012年第12期﹔中央文獻研究室第五編研部:《感悟十八大——十八大報告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黨的文獻》2013年第1期﹔等等。),筆者綜合這些論述將其歸納為以下十個方面。

1.首次將科學發展觀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確立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這是十八大報告的重要理論創新,也是十八大的首要歷史貢獻。

2.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了全面的、富有新意的理論闡述。報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制度的內涵及三者的關系作了深刻的論述。這是十八大報告的一大亮點。其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胡錦濤在2011年紀念建黨90周年大會的“七一”重要講話中首次提出的,這次首次寫入黨代會報告中。報告還指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依據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總布局是五位一體,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匯編》,第12頁。)

3.黨的奮斗目標由“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發展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字之變,體現了我國發展階段的重大變化。

4.為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強調“八個必須堅持”。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十八大報告提出: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必須堅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必須堅持推進改革開放,必須堅持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必須堅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須堅持促進社會和諧,必須堅持和平發展,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這“八個必須堅持”,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得出的寶貴經驗和科學結論。

5.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總體布局從“四位一體”提升到“五位一體”。1986年黨的十二屆六中全會首次提出經濟、政治、文化“三位一體”建設總布局﹔2006年召開的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將“社會建設”列入總體布局之中,拓展為“四位一體”﹔十八大則根據發展實踐遇到的問題,把“生態文明”提升到總布局的戰略高度,由原來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拓展為包括生態文明建設的“五位一體”。使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地位更加明確,體現了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表明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從認識到實踐都達到了新的水平。

6.“健全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創新。報告強調,“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是我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要完善協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機制,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它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獨特優勢,是黨和政府科學民主決策的重要途徑,是實現黨的領導的重要形式。其內容主要有國家政權機關立法決策協商、人民政協的政治協商、與民主黨派及無黨派人士直接協商、基層民主協商四個層面。十八大期間,賈慶林在北京代表團討論時就社會主義民主協商作了專門論述,他高度評價說:“把協商民主正式寫進黨代會報告,是十八大的重要歷史貢獻,也是重大理論創新。”(賈慶林:《健全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廣泛凝聚智慧和力量》,《求是》2012年第23期。)

7.“兩個翻番”、“兩個同步”,民生建設重大新舉措。報告提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在發展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明顯增強的基礎上,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有學者認為,兩個翻一番吹響了民生中國的進軍號。《澳門日報》社論指出:十八大報告首次提出實現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新指標,具有裡程碑意義。報告還提出:千方百計增加居民收入。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

8.“兩個百年目標”更加明確,“三個自信”非常堅定。報告指出:隻要我們胸懷理想、堅定信念,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頑強奮斗、艱苦奮斗、不懈奮斗,就一定能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一定能在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黨要堅定這樣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充滿自信,是以深厚的底氣為基礎的﹔自信而不自滿,是我們黨更加成熟的體現。

9.對黨的建設主線首次作出概括。十八大報告第十二部分“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吸收了十七屆五中全會關於黨的建設科學化的論述,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出“牢牢把握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這條主線”。這是黨的建設方面的理論創新。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是反對消極腐敗的正面論述。十八大報告還強調:“積極發展黨內民主,增強黨的創造活力。黨內民主是黨的生命。”(《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匯編》,第47頁。)將黨內民主提升到關乎黨的生命的高度,這是前所未有的。

10.其他方面的創新。十八大報告通篇充滿了創新,當然也有繼承,每個部分都是如此。除上述創新外,還有不少創新點,諸如經濟建設部分擴展了現代化道路的內涵,將過去講的新型工業化道路,擴展為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並闡述了它們之間的辯証關系(相對於過去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可稱之為“新四化”)﹔文化建設方面在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基礎上,提出“扎實推進”文化強國建設,首次從國家、社會、個人三個層面提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24字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匯編》,第29頁。)﹔社會建設方面將創新管理與改善民生並重﹔生態文明建設提出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建設海洋強國的新思想﹔等等。

認真學習、字斟句酌領會十八大報告,並和十七大報告比較,還可以在一些具體問題上發現其繼承性和創新點。如十七大報告指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比較突出”,十八大報告則去掉“比較”二字﹔十七大報告指出“奢侈浪費、消極腐敗現象仍然比較嚴重”,十八大報告則指出:“奢侈浪費現象嚴重﹔一些領域消極腐敗現象易發多發,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匯編》,第6頁﹔《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匯編》,第5頁。)。通過對比學習,可以發現此類事例還有很多,不再列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