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八大的靈魂、創新及歷史特點【7】

作者:任貴祥    發布時間:2013-04-12    來源:中共黨史研究
分享到 :

(三)討論充分,民主廣泛,開放透明

參加十八大的2307名代表,群賢雲集,精英薈萃,高級領導代表和一線基層代表地位平等地行使代表權力,審議大會各種文件,醞釀選舉中央委員會和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反映出十八大民主祥和的氣氛。分組討論中代表爭先恐后地發言,大會發放的190份簡報,幾乎收錄了所有代表的發言。絕大多數代表的發言都結合各自的領域、各個行業、各個部門實際。如一位民營企業家代表發言說:“十八大報告強調‘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為民營經濟發展指明了方向,給民營企業家吃了‘定心丸’。”(重慶民營企業家代表劉英發言(2012年11月8日))。許多代表的發言十分精彩,一線代表、基層代表發言,雖然談不出什麼高深的理論問題,但都由衷地發出自己的心聲。如陝西的一位農民代表向大家發出農民的心聲:“目前農民有‘三盼’:一盼文化戲曲下鄉經常化、長效化﹔二盼科技人員和科技知識下鄉經常化、長效化﹔三盼對損害農民利益的假冒偽劣產品打擊經常化、長效化。”(陝西代表雷洋洲發言(2012年11月8日))。再如廣東的一位農村基層代表向大會提出兩個建議:“一是在全國農村推廣‘四個工作法’(民主提事、民主議事、民主決策、民主監事)。二是適當修改《村民委員會自治法》,延長村(居)委會屆期,每屆任期由3年改為5年,賦予村民委員會對村民小組更大的管理權限。”(廣東代表陳杏芳發言(2012年11月8日))。大多數列席的老同志紛紛發表自己的感言,並坦誠地提出自己的意見建議,有些意見甚至提得比較尖銳,但都是發自肺腑的心聲,是善意期望我們黨越搞越好。如中央國家機關的一位老代表表示:“我連續參加了黨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最大的感受是一屆比一屆大:一是黨的隊伍更加壯大﹔二是黨取得的成就越來越大﹔三是我國國際影響力越來越大﹔四是黨加強自身建設的力度越來越大。”中央國家機關代表李家祥發言(2012年11月10日)。

大會透明度、開放度高體現在前來採訪十八大的境外記者(包括港澳台記者)共1700多人,國內記者1000多人。除在大會新聞中心參加新聞發布會外,有些記者還到各代表團會場進行採訪。有不少代表遭到記者的“圍攻”採訪,其情其景,十分熱烈。

(四)基層和一線代表比例增加,代表范圍廣泛

黨的基礎在基層,黨的生機活力來自基層。據統計,黨的十七大時基層一線代表比例為28.4%,領導干部代表佔71.6%;十八大代表中生產和工作第一線黨員692名佔30.5%,比十七大時提高了2.1個百分點,黨員領導干部1578名佔69.5%,比十七大時降低了2.1個百分點。工人黨員代表由十七大時的51名增加到169名(其中有農民工代表26名),佔7.4%﹔女黨員代表521名,比十七大時增加了76名,佔23%。(《充分發揚黨內民主突出基層一線導向——中共十八大代表選舉工作情況新聞發布會舉行》,《黨建研究》2012年第9期。)少數民族代表、中青年代表比例也比十七大高。代表中年齡最大的焦若愚,是北京市原市長,96歲,黨齡76年﹔年齡最小的是在倫敦奧運會上取得女子200米蝶泳冠軍的焦劉洋,22歲,黨齡4年。他們的年齡相差74歲,黨齡相差72年,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我們黨代代相傳、興旺發達。

十八大代表,除中央直屬機關、中央國家機關,各省區市的主要領導干部,中央軍委各總部、各大軍區主要領導干部外,其余來自各地各行各業,涵蓋了經濟、科技、國防、政法、教育、宣傳、文化、衛生、體育和社會管理各個領域。尤其是基層代表范圍非常廣泛,其中有“蛟龍號”潛航員、大學生村官、社會管理領域代表,有下崗后艱苦創業成功的婦女代表、公益律師、“雷鋒式修鞋匠”、鄉村醫生、運動員、郵遞員、文藝工作者,大中小學老師、幼教老師等,有航空兵機務戰士、基層部隊士官、戶籍民警等。再如工人代表有產業工人(煤炭、汽車、供電)、技術工人(電焊工、機床工等)、服務行業工人(駕駛員、環衛、營業員、服務員等)﹔有國有企業明星工人,外企代表,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的技術能手等。

(五)國際社會對中共十八大予以高度關注高度評價

由於中國的國際地位顯著提升、影響明顯擴大,中國的走向、發展與世界關系十分密切。因此,國際社會對中共十八大的關注度超過了以往的歷次黨代會。據中國外文局對外研究中心的統計數據顯示:十八大期間,國外媒體共發表十八大的英文報道2516篇,比十六大期間的1410篇高出78%,比十七大期間的1473篇高出71%﹔發表十八大的中文報道2559篇,是十六大時1005篇的2.5倍,是十七大時1352篇的1.9倍。各國媒體用同步直播、頭版頭條、專題報道的專欄評論等豐富多樣的形式,對中共十八大進行了全方位和多角度報道、分析。

國際輿論認為,中共十八大是引領中國並會對世界產生積極影響的重要會議。十八大召開前夕,英國共產黨總書記格裡菲思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中共選舉產生的新的領導集體如何審時度勢,在中國改革開放的攻堅時期和世界經濟遭受金融危機持續打擊的艱難時刻為中國開辟新的航程,如何影響世界格局,我對此抱有濃厚興趣(陳東:《國際社會聚焦中共十八大》,《經濟日報》2012年11月7日。)。這種對大會充滿期待的心理,具有一定代表性。

大會召開和閉幕后,國際社會關注度更高,稱中共十八大是2012年全球最重要的政治事件之一,認為這次大會將對中國和世界產生重大影響。許多國家媒體和政界人士均表示,中共十八大的勝利召開對中國未來的發展具有決定性意義。巴西共產黨主席拉貝洛在賀電中表示,十八大之所以舉世矚目,是因為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和中國人民取得的偉大成就。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為世界的和平與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美國《時代周刊》指出,中國在金融危機席卷全球的大背景下,為世界經濟發展帶來希望,也將決定未來的經濟發展走勢。德國《世界報》指出,中共十八大的召開,是指明國際政治走向的一件大事。中國未來成功與否,對德國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英國《金融時報》說,比起耗資60億美元的美國總統選舉馬拉鬆和奧巴馬連任,中國領導人換屆得到的全球關注相對較小。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其意義可能比美國大選更為重要。西班牙媒體針對中共十八大報道說,對中國而言,19世紀是“屈辱”的世紀,20世紀共產黨執政時期是“復興”的世紀,21世紀則注定會是“主導”的世紀。俄羅斯學者指出,中共十八大無疑將成為中國發展道路上的裡程碑,中國的發展依然充滿機遇,相信十八大之后“中國制造”會繼續給世界帶來驚喜和福祉。智利媒體評論說,中共十八大召開或許是今年最重要的新聞之一,中共領導人的決定將影響整個世界,包括為中國提供大量初級產品的拉美。尼日利亞外交部官員接受《人民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的崛起正在改變世界,世界也將因中國的發展而受益。參見《參考消息》2012年11月14日等報道。

不少國家政要在祝賀習近平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賀電中表示相信,中共新一屆領導集體將帶領中國人民實現更大繁榮,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更大貢獻。玻利維亞前總統基羅加致賀函說,中國深刻的經濟變革已經改變了整個世界,特別是在中國經濟的拉動下,南美洲面臨著不同尋常的機遇。我相信,在您的領導下,中國必將在幾年內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同時促進拉美經濟的發展。也門全國人民大會主席、前總統薩利赫在賀函中說,中國將在您的帶領下邁向一個新時代,並在未來國際政治和經濟事務中發揮更大、更核心的作用,躋身先進國家行列,成為維護世界安全與穩定的堅定力量。巴基斯坦穆斯林聯盟(領袖派)領導人在賀函中表示,閣下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對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都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熱烈祝賀習近平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人民日報》2012年11月18日、19日。)

總之,在中共十八大召開前后一個時期,十八大成為國際社會輿論廣泛熱議的話題,而且大多數是持比較理智客觀的評論。

承前啟后創偉業,繼往開來譜新篇。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新的黨中央領導集體亮相中國、亮相世界,承前啟后、繼往開來、不斷創造輝煌的中國共產黨又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的發展又將躍上一個新的高度。源在高山看蔥蘢,萬裡奔涌總精神。我們有理由相信,接續奮斗、生生不息的中國共產黨,一定會在未來奮斗中再創前所未有的歷史新輝煌!(本文作者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研究員、中共十八大代表北京100080)

注:本文為作者2012年12月5日在中國中共黨史學會舉辦的“黨史講堂”第三講“把握好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靈魂,領會好十八大報告內涵、創新及意義”專題講座的修改稿。